摘要:菲律賓和平、暴力和恐怖主義研究所主任羅梅爾·班勞伊認爲,中國提出海洋命運共同體倡議向世界展示中國致力於推動海洋和平的決心。在帆檣林立的亞丁灣,中國海軍護航編隊早已被視爲海洋上的“保護神”。

原標題:這首中國奏響的海洋命運協奏曲,全世界都在傾聽

這是一片深邃廣闊的蔚藍海洋,時間在浪濤中織起看不見的經緯,人類文明往來的軌跡將彼此緊緊聯繫在一起。

日復一日的潮起潮落中,這顆星球上的居民通過海洋,休慼與共,命運相連。

海洋中,沒有任何一個文明是座孤島。

“長大了,我想到中國跳一支芭蕾舞,來感謝你們!”6歲的斐濟小女孩戴安娜患有手足畸形,中國醫生的到來給她一份意外驚喜。經過2小時的全麻手術後,戴安娜的手足畸形得到成功矯治。

53歲的瓦努阿圖人埃爾沙·凱西時隔4年分別接受左、右眼白內障摘除術。他說:“和平方舟兩次到訪,讓我的世界充滿光明。”

他們遠眺的視線投向同一個方向:那艘被叫作“和平方舟”的中國醫院船正劈波斬浪,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個目的地。

“我是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如需幫助,請在16頻道呼叫我。”這條以漢英雙語播發的通告,每天在亞丁灣上空迴響。對於航經該海域的中外船舶來說,早已不再陌生。

“幾天前,我還在面對炮火和死亡,而此刻,我已站在了祖國的土地上。你想象不到我內心有多麼感謝中國。”2015年,從戰火連天的也門安全回到祖國的斯里蘭卡僑民格倫·愛德華說。

曾救出包括愛德華在內近千名中外僑民的,就是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在帆檣林立的亞丁灣,中國海軍護航編隊早已被視爲海洋上的“保護神”。

在西太平洋執行科考任務的中國“科學”號科考船,和其他科考船相比有些不一樣:船上各區域都設有不同的垃圾桶,如餐廳有3個垃圾桶,分別裝食品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塑料垃圾;在住艙以及圖書館等公共區域,每個房間都有兩個垃圾桶,一個裝生活垃圾,一個裝塑料垃圾;後甲板上則有5個不同顏色的垃圾桶,船上還派專人對這5個垃圾桶內的垃圾進行再分類。

原來,船上的80名科考隊員努力踐行垃圾分類,確保不讓一片塑料入海。因爲塑料降解形成的微塑料會通過海洋中的食物鏈進入到海洋生物體內,最終威脅人類健康。

新時代,海洋之上,再無小事。海洋的健康關乎全人類的健康,海洋的安全也決定着全人類的安全。

今年4月下旬,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週年之際,習近平主席提出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引發國際社會強烈反響。

習主席說,海洋孕育了生命、聯通了世界、促進了發展。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孤島,而是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安危與共。

“大家應該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增進互信,加強海上對話交流,深化海軍務實合作,走互利共贏的海上安全之路,攜手應對各類海上共同威脅和挑戰,合力維護海洋和平安寧。”習主席說。

韓國慶熙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朱宰佑說,“海洋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所囊括的戰略性思考在於,全人類需要以高度責任感來一起努力保護佔據地球70%面積的海洋。這一理念蘊含的戰略含義,是人類有必要通過加強合作來保護海洋這片地球共同的資源寶庫。

“海洋治理往往涉及超越國境的問題,需要全人類帶着共同的使命感進行合作,克服海洋治理面臨的挑戰,而這就是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現實意義所在。” 朱宰佑說。

菲律賓和平、暴力和恐怖主義研究所主任羅梅爾·班勞伊認爲,中國提出海洋命運共同體倡議向世界展示中國致力於推動海洋和平的決心。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東方學教研室主任阿列克謝·馬斯洛夫說,“海洋命運共同體”合作共贏理念具備廣闊前景,多數國家將願意積極參與其中。

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上,中國的這一理念引發網民的熱烈討論:

“恭喜!習主席提出的海洋‘SEA‘(方案)是最好的,習思想的其他內容也是最棒的。”

“生態環境安全非常重要,原因很簡單,人類是生物,自然環境不依賴於我們…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側耳傾聽,海上不僅有濤聲、風浪,在那人類羣星閃耀的蒼穹之下,一首海洋命運協奏曲正悠遠奏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