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帥府正門

張氏帥府後門

張氏帥府門前廣場

黃河新聞網瀋陽報道(記者 張猛)張學良曾說過“我的事情是到36歲,以後就沒有了。從21歲到36歲是我的生命。”張學良眼裏的這段黃金歲月基本是在瀋陽張氏大帥府裏度過的。

9月21日,“2015全國重點網絡媒體遼寧行”採訪團走進了位於瀋河區朝陽街少帥府巷48號,探訪了走過百年滄桑歲月的張氏帥府。

瀋陽張氏帥府是原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千古功臣張學良父子的官邸和舊居,又稱“大帥府”、“少帥府”。始建於1914年(民國三年),1933年建成。全部面積達三萬六千多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佔二萬七千平方米。

張氏帥府是三進四合院,呈“目”字型,由東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築等四個部分組成。其中既有中國傳統風格的四合院、水榭亭臺的帥府花園,又有歐式風情的大青樓、邊業銀行、紅樓羣,以及中西合璧式的小青樓和趙四小姐樓。

有資料顯示,大帥府與瀋陽故宮、東三省總督府在結構功能上有相似之處,都具備“前政後寢”的功能。究其原因,張作霖具備典型東北大漢典型的性格特點,他建設的府邸即使不能與皇宮媲美,但是也要表現出他那種家天下的理念。

影壁

四合院正門南側有一座“起脊挑檐”的影壁,刻有“鴻禧”大字的漢白玉板鑲嵌在影壁正中。

儀門

張作霖接待重要客人,就在此門舉行歡迎儀式,故稱儀門。

大青樓

大青樓

老虎廳

大青樓位於東院北部,是大帥府的標誌性建築,建於1918—1922年,仿羅馬式建築風格,因爲該樓採用青磚建造,故稱大青樓。總建築面積2460平方米,樓高37米,是當時奉天城的最高點之一,堪稱民國時期東北建築的經典之作。

大青樓融辦公與居住爲一體,作爲張作霖、張學良父子重要辦公場所,曾歷經兩次直奉大戰、東北易幟、處決楊、常、武裝調停中原大戰等重大歷史事件。

赫赫有名的“老虎廳”就在一樓的東北角,它因陳設有東邊道鎮守使湯玉麟送的兩隻老虎標本而得名。楊宇霆、常蔭槐就是在這裏被張學良處決。

小青樓

小青樓

大青樓前是帥府的花園區域,在正中也有一座青磚建築,被稱爲小青樓。這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層磚木結構小樓,建成於1918年,是張作霖爲他最寵愛的五夫人壽氏專門修建的。

小青樓,由於地處帥府花園的中心,又有“園中花廳”的美譽,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層磚木結構小樓,建成於1918年,建築面積450平方米,因其採用青磚青瓦建築而成,俗稱小青樓。

小青樓上下兩層,內設5個房間。其中,一樓東、西兩個房間分別爲壽夫人臥室和會客廳,二樓除東西兩個居室外,還設有一個寬敞的中廳。壽夫人搬到小青樓後,爲避免引起其她幾位夫人的不滿,她把大夫人趙氏生的女兒首芳、二夫人盧氏的二女兒懷英、四女兒懷卿、四夫人許氏生的三女兒懷曈、五女兒懷曦接到小青樓二樓居住,所以早期小青樓亦被稱爲“小姐樓”。

趙一荻故居

趙四小姐樓

客廳

臥室

趙一荻故居,俗稱“趙四小姐樓”,位於張氏帥府的大院的東牆外,爲一座二層中西合璧式建築,因1928年—1930年間,張學良將軍的紅粉知己趙一荻(人稱趙四小姐)曾在此居住而得名。

趙一荻故居佔地547平方米,建築面積428平方米,獨立成院,清幽雅緻。整幢小樓裝飾精美別緻,這裏既有體現中國傳統風格的描金彩繪,又有雕刻廊柱等歐式建築藝術的鮮明特色。其室內陳設以法式傢俱爲主,盡顯豪華氣派。

邊業銀行

邊業銀行,取開邊創業之意,是北洋政府時期建設的一所地方性商業銀行。成立於1919年,是由西北籌邊使、皖系軍閥徐樹錚“以開發邊疆,鞏固國防爲名,呈准當時的北京政府立案”而設立。現爲金融博物館。

1926年邊業銀行總行由天津遷到瀋陽的辦公地點設在帥府的接待處。邊業銀行實際是張作霖家族的私人銀行。張氏帥府南面的小樓,當時是帥府的接待處,達官顯貴、社會名流常常聚居的地方,所以有“帥府舞廳”之稱。

東北邊業銀行的新辦公樓由德國人設計,東臨朝陽街、西靠張氏帥府、南臨帥府接待辦,佔地5000多平方米,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氏帥府建築羣的一部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