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在采取近视干预手段之后视力仍然没有达到专业报考要求,家长也不要盲目为孩子选择手术,以免发生不可逆的风险。对于近视手术并发症,部分人可能会出现眩光、激素性高眼压、角膜瓣移位、散光度数增加、眼睛干燥等症状,最严重的手术后眼角膜伤口的感染。

(来源:利瞳视力健康管理中心;ID:litong-8)2019年高考已圆满结束,对于不少考生来说,接下来的填报志愿又是“一大考”,因为不少热门专业因为视力要求让不少考生高攀不起......

据2018年下半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高中生近视眼发病率高达81.0%。其中,高三年级学生高度近视(近视度数高于600度)在近视总数中占比达到21.9%。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模糊的视力成了绊脚石,不少专业因此受到限制。

(来源:网络)

视力不好,专业报考受限

很多考生直到填报志愿了,拿着优异的成绩,才知道自己喜欢的专业有视力要求,无奈之下只能去差一点的院校。近视问题确实成为一些考生进入高等学府的拦路虎,轻则影响将来职业规划,重则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根据国家2019年征兵主要政策规定,针对高中应征入伍的学子,基本的视力要求为:右眼裸眼视力不低于4.6,左眼裸眼视力不低于4.5;采取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视力的应征青年,手术时间距应征时间应在半年以上,且无并发症,裸眼视力达到4.8,眼底正常。这些数据表明,这只“拦路虎”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来源:网络)

近视眼手术有风险,更不是“应急手段”

每当高考后就迎来了“摘镜热”,家长为了让孩子报考理想专业不惜“拼尽全力”,但专家提示,为了孩子的健康考虑,近视手术不可盲目跟风。

高考前学生普遍用眼过度,很多甚至达到用眼极限,每天除几小时的吃饭睡觉时间外,剩余时间几乎全在看书做题,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高考结束后,眼睛的这种紧张疲劳一般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完全缓解,若此时急于手术,就可能因假性近视而使检查结果出现误差,增加近视手术风险。

比如,有可能使术后出现双眼平衡失调、视疲劳、视力难达预期目标等。此外,绝大多数高考生刚满18岁,虽符合理论手术年龄,但因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在18岁后眼屈光状态仍可能变化,临床上高考后一两年内近视度数下降100多度的并不少见,这些孩子若高考后马上手术也可能影响手术效果。

近视手术只是一种美容手术,无法防治近视并发症

近视手术,其实并没有真正解决近视的问题,只是治标不治本,充其量只是让我们不用戴眼镜也可以看得清楚而已。对于原本因近视而变长的眼轴,无法靠近视手术回复原状,因此近视所造成的并发症不但无法减少,甚至有些学者还认为可能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

近视患者要戴眼镜(凹透镜)才能看清楚,原理是利用凹透镜将光线往后曲折,让光线可以聚焦到较长眼球的视网膜上,戴隐形眼镜也是同样的道理。近视手术的原理,是将眼角膜表面做“磨平处理”,使得磨平后的眼角膜能将折射的光线更往后曲折,而聚焦到变长眼轴的视网膜上,免除戴眼镜的麻烦。

所以,近视手术可以说只是一种表面的美容手术,无法防治近视可能产生的诸多并发症。

  1. 做过激光手术的眼睛角膜比较脆弱,这是因为角膜瓣是无法完全愈合的,对于之前喜欢运动的孩子来说,一些剧烈运动就都需要避免了。
  2. 如果日后不注意用眼卫生,还会二次近视重新戴上眼镜。
  3. 对于近视手术并发症,部分人可能会出现眩光、激素性高眼压、角膜瓣移位、散光度数增加、眼睛干燥等症状,最严重的手术后眼角膜伤口的感染。
  4. 到了老年以后,如果患有白内障,会给手术带来不便。

利瞳建议:如果孩子近视同时面临专业报考难题,可以选择专业的视力健康机构或医院进行近视干预,青少年儿童近视,其中的一部分近视多为假性近视,采取近视干预手段,可以去除假性近视的部分。如果在采取近视干预手段之后视力仍然没有达到专业报考要求,家长也不要盲目为孩子选择手术,以免发生不可逆的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