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鄭偉由吳昌碩到抽象水墨 ,並不突兀。此次展覽以青年藝術家鄭偉所創作的水墨大扇系列以及紫影(當代水墨)系列作品爲主,展覽以藝術家從傳統水墨到當代水墨的變化過程。

由十方書畫院、城市畫派主辦,天津師範大學學術支持的“水墨至善——醉藤山人大扇水墨精品展”於6月9日在十方書畫院開幕。此次展覽以青年藝術家鄭偉所創作的水墨大扇系列以及紫影(當代水墨)系列作品爲主,展覽以藝術家從傳統水墨到當代水墨的變化過程。在鄭偉看來:藝術當隨時代,藝術的發展必須要雙管齊下,傳統與當代必須完美結合,在傳統中汲取營養,當代中尋找突破。傳統花鳥、山水以及書法作爲必修之課與當代的車影系列思想,二者結合,碰出火花,完成心意新境。鄭偉在此種思想下奮鬥嘗試多年,今做此展覽特與大家共同探討。

展覽開幕式結束後,對此次展覽開展研討會,會中以“鄭偉水墨系列作品中的傳統性與當代性”展開探討。

據悉:此次展覽《水墨至善》標題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李翔先生題寫,序文爲天津師範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頓子斌先生撰文。

此次展覽到場人員:著名畫家張佩鋼、柴博森,天津美術學院教授周世麟,天津西青區美術家協會主席、天津開明畫院院長李桂金,天津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美術與設計學院教研室主任姜金軍,天津師範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影書之父”頓子斌,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水彩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魏瑞江,城市畫派創始人、天津美協理事闞傳好,當代篆刻名家趙衛,天津美術網總編包仲川,畫家劉波、張春蕾、朱俐穎、何蘭蘭、杜一河等。 展覽將展至6月29日。

鄭偉,字 一葦,號 醉藤山人,生於江蘇沛縣,癡於水墨、書法。水墨藝術家。師從姜金軍教授研習國畫,師從頓子斌博士研習漢字水墨及書法,畢業於天津師範大學,進修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理論研究與書畫創作研修班。現爲城市畫派核心成員,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榮寶齋(天津)簽約藝術家,天津青基會書畫院畫家,夜美術館特聘講師、畫家,醉藤閣藝術工作室主講導師,中國青年美術網推薦藝術家,作品被“一帶一路中國夢”珍藏版郵冊錄入發行出版;被榮寶齋(天津)、天津青年美術館、東麗美術館、夜-美術館等多家美術館及友人收藏。

鄭偉《水墨至善》展序

疑惑與觸動

頓子斌

約四五年的光景,鄭偉給過我兩次疑惑和兩次觸動。最初是上大二時畫花鳥畫,他選擇從吳昌碩入手,而且十分癡迷。這令我頗爲疑惑。在我的印象中,這是一條艱難之路。因爲吳昌碩的畫奠基於20年的石鼓文基礎上。從他入手不易討好,雖然他也學吳昌碩的篆書,並且也頗有幾分功夫。但鄭偉有一股咬住不放鬆精神,一如鄭板橋的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 他堅持下來了。

另一個令我疑惑的是他對抽象藝術,特別是現代書法、影子的濃厚興趣,這也出乎我的意外。他上我的現代書法選修課,我在課堂上隨手扔掉的廢品,他都拾起來,經過剪裁,竟然成爲頗爲雋永的水墨小品,可謂化腐朽爲神奇,這需要非常敏銳的抽象眼光。

2015年11月,他在天津青年美術館舉辦了一個名爲《如形隨影》的專題個展,畫的是司空見慣之物——自行車的影子。他畫的影子有比較寫意的,而大多比較抽象。由於影子本身就是物象的抽象形態,它既與物象保持着一定聯繫,又與物象拉開了相當的距離,既熟悉又陌生,加之水墨淋漓,令人耳目一新。展覽爲天津美術界吹來了新鮮空氣,並在圈內引起了小小的轟動。一位曾經留學美國的評論家十多年前就曾說過,在時下幾乎所有的藝術手法都已被玩過,所以任何展覽都難以產生轟動效應。但這個展是一個例外,自然它也深深地觸動了我。這不但體現了他對抽象的敏感,也體現了他的抽象能量。至此,我的兩個疑惑煙消雲散。他用宿墨將自行車這一幾何化的題材與傳統寫意畫之間的衝突沖淡了,在二者之間找到了一個恰當的平衡點,並通過影子抓到了水墨的本質。那麼他是如何由吳昌碩進入抽象水墨的呢?

吳昌碩自稱“苦鐵畫氣不畫形”,他有些畫已走到了抽象的邊緣,再簡一點便成抽象水墨。所以鄭偉由吳昌碩到抽象水墨 ,並不突兀。一般國畫家由寫意到抽象舉步維艱,面對抽象水墨往往不知所措,他則水到渠成(事實證明他的取徑是正確的)。同時吳昌碩式的老辣線條可以很好地支撐畫面。我原來擔心他從吳氏入手在繼承金石氣時而沾染他的老氣,但他由於善於用水,成功化解了這一矛盾。蒼厚與清韻達到統一,從而形成一種蒼潤的境界。

吳茀之在60年代提出“筆墨要舊,境界要新;境界舊,筆墨要新。” 在一定意義上講,筆墨的好壞決定作品的境界。此即“筆墨至上”之謂。在某種意義上,筆墨也是水墨的核心。善用水墨者善化。鄭偉善化,化舊爲新,化平凡爲神奇。正因爲筆墨的好壞決定作品的境界,所以傳統國畫不太注意題材,花鳥畫多侷限在梅蘭竹菊荷等有限的題材上。題材的重複造成作品的酸腐氣。鄭偉無疑是一個癡迷於筆墨的人,這使他不但有對抽象的敏感,也對傳統非常迷戀。他的筆墨是舊的,題材是新的,各種山花野草他都感興趣,它們“發芽時、開花時、枯萎時及它們在風裏、雨裏、雪裏、霧裏的千姿百態,諸如此類”,他都關注。如此,其傳統型作品境界也是新的。他通過擴大題材,使筆墨獲得新的生命力。看他最近的傳統花鳥,我又一次受到觸動。

笪重光曰:“十幅如一幅,胸中丘壑易窮;一圖勝一圖,腕底煙霞無盡。全局佈於胸中,異態生於指下。”我們期待畫家新作迭出,精彩不斷。

(作者:頓子斌清華美院漢字水墨高研班導師、天津師範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書法博士後、中央美術學院博士)

鄭偉作品欣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