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葉劇團《狂人》劇照

隨着聲入人心的大熱,很多人選擇走進劇院,原來的涼圈也變成了熱圈。與電影相比,話劇票價較高。對於觀看者來說也有一定的門檻。在進劇場前有必要做些功課,這樣有助於你收穫非一般的觀看體驗。今天,我來分享一下,在看劇前都會做哪些準備工作,適合萌新食用。

01

看清演出信息,遵守劇場禮儀

首先要說明的一個概念,話劇是以對話和動作爲主要的表現手段的戲劇形式。在歐洲各國通稱戲劇(drama)。中國早期話劇於1907年在日本新劇派的直接影響下產生,當時稱新劇或文明戲。新劇在辛亥革命之後逐漸衰落。五四運動之後,歐洲戲劇傳入中國,中國現代話劇興起,當時稱愛美劇、真新劇或白話劇,1928年由洪深提議定名爲話劇。所以話劇和戲劇概念是一樣的,只是不同的地區官方叫法不一樣。

通常話劇演出都是提前演出時間幾個月前開票,注意演出時間和劇院的地點,提前做好路線規劃和計劃安排,這是最基本的。另外時長是也是重要關注的點,一些特殊劇時長在150分鐘以上,比如《酗酒者莫非》《無人生還》《寶島一村》等,做好散場需要打車的心理準備。如果是想帶小朋友一起去看的話,演出的注意事項記得要看清楚,某些演出涉及暴力、SEX或者強烈感官衝擊等內容,對於未成年人非常不友好,一定要避免。比如《黑鳥》《李茶的姑媽》《老舍五則》等。我每次都能看到不明覺厲的家長帶着小朋友去看不適合他們觀賞的話劇,然後小孩在劇場不停的發問甚至哭鬧不止,不僅影響他人對小孩也是傷害。

話劇演出相對其他的休閒娛樂費用會高一點,對於經濟拮据,大家會選擇山頂票,這時爲了更好的觀察演員的表情、動作,就需要攜帶望遠鏡。部分劇場有借望遠鏡的服務,可以提前打電話跟劇院諮詢。

《如夢之夢》劇照

在走進劇場前,一些基本的劇場禮儀是需要去了解和遵守的。好的體驗,必定需要好的觀演環境,這需要每一個走進劇場的人共同建立。每個劇場都會安檢(部分老劇場不需要),除了水一切食物都會被禁止帶入,在觀演前可以提前爲自己補充一些能量,儘量少喝水避免頻繁去洗手間。

開演場內最好不要四處走動,也不要聊天,不要喫東西,看手機請調至最低亮度關掉聲音,儘量不要影響其他觀衆觀演,請保存對演員和對這一場表演的尊重。特別不要攝影攝像,每部作品都有自己的版權,隨意拍攝會損害演出團體的利益。如果想要在社交媒體宣傳,網上都能找到官方高清劇照可以使用。遇到不遵守劇院規則的觀衆最好上前勸阻或求助工作人員。看完一整場話劇可能時間會有些長,有些很長的話劇甚至會分好幾個場次來表演,所以請一定不要提前離開。(ps.入場大廳會有劇目時長和幕間時間提示)

瞭解演出團體,調整好期待值

有人問我,一流演員三流劇本和三流演員一流劇本,會看哪個?我肯定會先看好演員演繹的作品,可能不會看第二次至少保證你看到是一個及格的作品,退一步說能近距離看到喜歡的演員也是不錯的選擇。(ps 不要過度迷戀明星效應,明星≠好演員)如果是三流的演員,碰上喫螺絲無法入戲,再好的劇本也是災難。對於萌新來說,專業的傳統話劇團是不二的選擇,比如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國國家話劇院、四川人民藝術劇院、陝西人民藝術劇院、香港話劇團等,他們基本是政府背景的地區官方劇團,演員基本是科班出身。他們表演方式比較老派,有些會沿襲七八十年代的翻譯腔,歷史題材的劇居多。除了傳統的話劇團之外,還有許多新興的劇團,多數爲民間組織,水平絲毫不輸傳統的劇團,比如表演工作坊、果陀劇場、孟京輝戲劇工作室、田沁鑫戲劇工作室、林兆華戲劇藝術中心、非常林奕華、開心麻花、念劇場、錦輝傳播、至樂匯、鼓樓西劇場、新蟬戲劇中心、椎劇場等。他們在演員選擇上比較大膽,題材選取上更多元化,表演方式更多元化。像椎劇場運動劇《戰》對話極少,基本都是用肢體在表演,更是啓用了沒有表演基礎的運動員。又像李建軍導演的《大衆力學》,登臺的是17位“素人”演員,沒有任何表演的專業背景。他們的出現,豐富了話劇的土壤,創造了很多新的可能。

除了演員,導演也至關重要。每個的導演風格各有各特點,對劇本處理手法也完全不同。導演的表現手法代表着他會用怎樣的方式去講故事,是聲情並茂?還是嚴肅冷靜?我拿熟知的《茶館》舉例子,大家更容易理解。人藝版《茶館》中規中矩,傳統的線性敘事,正兒八經的講一個茶館悲劇故事。孟京輝版《茶館》,反線性敘事,運用了很多現代元素和隱藏的人物,簡直就是《茶館》的番外篇,感覺更多的像是要表達一種情緒。川藝版《茶館》,開頭即結局,極簡的舞美每個細節都蘊含着深意,細嚼滿口辛辣。三部戲各有亮點,話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就看你喜歡哪種風格呢。瞭解自己的偏向的風格,選擇此類風格導演的戲,能收穫更好的觀賞體驗。如果嘗試其他風格的劇,多看看repo或者劇評,把期望值調到適當的狀態,或許能獲得意外的驚喜。

“人藝”版《茶館》劇照

從左至右依次爲秦二爺、王利發、常四爺、松二爺

個人推薦話劇

導演/劇團關鍵字推薦劇目孟京輝先鋒《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兩隻狗的生活意見》悲觀主義三部曲:《戀愛的犀牛》《琥珀》《柔軟》表演工作坊(賴聲川)入門級、經典、臺灣《暗戀桃花源》《如夢之夢》北京人藝入門級、經典《茶館》《雷雨》《白鹿原》《譁變》《龍鬚溝》《虎符》《駱駝祥子》《日出》《北京人》《天下第一樓》《窩頭會館》開心麻花入門級、輕鬆《烏龍山伯爵》《旋轉卡門》《夏洛特煩惱》《驢得水》焦媛實驗劇團女性題材爲主《金鎖記》果陀劇場臺灣、溫情《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淡水小鎮》《接送情》陳佩斯喜劇《戲臺》田沁鑫歷史題材、宏大敘事《活着》《青蛇》《四世同堂》《紅玫瑰與白玫瑰》《北京法源寺》國家話劇大製作、歷史題材《大宅門》《蝴蝶》《杜甫》《戰馬》上海話劇入門級、經典《商鞅》《秀才與劊子手》《上海屋檐下》《長恨歌》《糊塗戲班》《慾望號街車》阿加莎系列:《原告證人》《無人生還》《無聲臨阿加莎》錦輝驚悚、懸疑《盜墓筆記》《枕頭人》百老匯經典懸疑三部曲:《維羅妮卡的房間》《蜜月驚心》《目擊者》西安話劇藝術劇院經典《白鹿原》林奕華創新、細膩《半生緣》《水滸傳 - What Is Man ?》《西遊記 - What Is Fantasy ?》《三國-WHAT IS SUCCESS ?》《紅樓夢 - What Is Sex ?》香港話劇團現實主義題材爲主《都是龍袍惹的禍》《最後晚餐》《最後作孽》《南海十三郎》

熟悉劇情介紹,避免看不懂

從導演和演員信息,大致瞭解到一個劇水準。要能真正看懂一個劇,並判斷這是不是你想看的劇,那麼你一定要對整個劇的故事、人物、背景有所認識,這個時候劇情和人物介紹能很好的幫助你。

話劇區別於其他劇種的特點是通過大量的舞臺對話展現劇情,塑造人物和表達主題。如果是獨幕短劇,場景和人物都簡單,不做任何功課都沒有壓力。一旦遇到多幕劇,故事劇情複雜,人物衆多,信息量巨大。如果觀衆對劇情和人物不夠了解,可能就理解不了主創人員所要表達的主題。

《梁祝的繼承者們》劇照

比如:林奕華的《心之偵探》,由小說《福爾摩斯探案集》中的九個人物串聯全劇,每個人物都由多個演員扮演。不做功課的話,光人物就給你整懵,怎麼能理解林導想跟大家探討有關幸福的哲學問題呢?又如《如夢之夢》,演出時間長達8小時,全劇有30名演員100多個角色。每個角色都有兩個以上演員扮演,每個人物既是說故事者,也是情境中的人。一邊是年老的顧香蘭講述過去的故事,一邊是年輕的顧香蘭在表演。整個劇在不斷的跳入跳出間,將跨越半個世紀、多個人物交織的故事娓娓道來。再比如林兆華《戈多醫生或六個人尋找第十八隻駱駝》,極簡的舞美,長篇的對白,熱烈的激辯,演員的訴說大於塑造,五位精神病人似是而非的身份和似瘋不瘋的精神,將整個20世紀五位戲劇大師最關心的問題毫無喘息地拋給觀衆。不熟悉劇作家、戲劇的觀衆,看這部戲可能會很容易跟不上節奏。

瞭解劇本背景,

明白話劇要傳遞的思想

看話劇前,我其實不想做太多的功課,我會刻意保留一些新鮮感。但是話劇大部分由文學作品改編,沒看過原著又不瞭解時代背景,有時候會對整個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到一頭霧水。比如由金宇澄的同名小說改編的《繁花》說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上海的市井生活,演員說的是滬語,劇中有大量對老上海社會面貌還原的細節;《二馬》中充滿了中國黑色幽默,埋了很多中西文化差異的梗;話劇《白鹿原》短短的兩個半小時濃縮50餘萬字的鴻篇鉅著,故事做了大量刪減,一生耿直善良的族長白嘉軒,總是不安分的鄉約鹿子霖,忠心到迂腐的長工鹿三……這些人物做了弱化處理,想真正瞭解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之間恩怨紛爭和陝西人民生活全貌,必須做足功課呀。

國內小說改編的話劇理解起來稍微省心點,對於國外話劇本來就有文化差異,那麼代入感就更加差了。像希臘神話改編的《普羅米修斯》《厄勒克特拉》《俄狄浦斯》,不瞭解希臘文化自然也就很難產生共鳴。

《被束縛的普羅米修斯》劇照

《白鹿原》劇照

戲劇本來從民間開始,從希臘文學開始,就是羣衆的娛樂活動。大家不要抱有太高雅怕欣賞不了的固有觀念,從中能找到自己的快樂就行。在越來越火熱的演出市場,越來越多不同劇目在劇場上演,希望大家做好準備,在劇場裏收穫自己的快樂。

-劇終-

小丸子

糾結到死的90後老阿姨

配圖均爲《有染》過往刊發劇目中選取

封面圖爲綠葉劇團黃俊達工作坊

2019年5月1日由祝琳拍攝於上海大寧劇院

有染·與美好發生關係

舞 臺|藝 文|悅 音|映 像

more:

主編:許安琪 &阿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