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姜食堂》的血肉来自长寿综艺《新西游记》,成员之间通过长期录制已经完成了磨合,成员年龄差距较《尹食堂》小很多,如果说《尹食堂》是两代人和谐生活,《姜食堂》就是兄弟团爆笑打拼,各有各的魅力,在同样的结构下,因不同侧重、不同成员产生迥异的效果,形成了足够的区分度。《新西游记》的制作人罗英石在节目中开了一个价值高达六亿韩元的玩笑,为了弥补这个玩笑带来的后果,为了呼应《新西游记》成员抱怨罗英石其他综艺都吃得好、睡得香,不如“开一个《姜食堂》好了,主题就是‘老板吃得更多’的餐厅。

导读:下饭综艺,核心竞争力也还是“人”本身。

文 | 戴桃疆

所有的韩国综艺都源自精心编排,但有些韩国综艺的出现则源自意外。姜虎东、李寿根等出演的体验类真人秀综艺《姜食堂》就是长寿综艺《新西游记》第四季中“没有用到打赌”一不小心搞大了的结果。《新西游记》的制作人罗英石在节目中开了一个价值高达六亿韩元的玩笑,为了弥补这个玩笑带来的后果,为了呼应《新西游记》成员抱怨罗英石其他综艺都吃得好、睡得香,不如“开一个《姜食堂》好了,主题就是‘老板吃得更多’的餐厅。”的梦想,于是开发出一档衍生综艺《姜食堂》。如果说这档无心插柳成就的综艺第一季看上去还是一个“玩得很大”的玩笑,那么《姜食堂》第二季的出现则证明了体验类真人秀综艺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只要有这个班底在,即便是出于玩笑,用心经营过后,也会被观众严肃对待。

强强衍生,唤雨呼风

从诞生的“基因”上看,《姜食堂》是罗英石手中两档口碑颇高的综艺节目相互融合的产物,这两档综艺分别是《尹食堂》和《新西游记》。前者赋予了《姜食堂》以骨骼,后者给了《姜食堂》血肉。

《尹食堂》节目创意来自日本电影《海鸥食堂》,电影中小林聪美饰演的幸惠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独立经营一家名为“海鸥食堂”的日式餐厅,希望以简单质朴的传统日式手绢带给客人美味和温暖。电影整体风格温馨治愈,展示异国食客籍由美食这一桥梁同参观结下的情谊。韩国资深女演员尹汝贞同样有体验远离都市生活的希冀,罗英石受电影启发,开发了这档以尹汝贞为核心的体验类真人秀节目。

作为一档体验类真人秀节目,《尹食堂》的结构简单明了,两季结构大致如下:记录主要成员前期会议讨论菜单,成员接受明星主厨专业指导并加以练习,前往风景优美的地点开始体验,体验过程中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主要情节的催化因素都是食物,例如创制新菜品、既有菜品与顾客口味发生冲突因此对既有菜品进行改良等。所以尽管节目整体定位在体验类真人秀上,但仍然可以被当作美食综艺来看。

基于日本治愈系电影策划出道《尹食堂》被观众认为是一部“下饭综艺”,它节奏相对较慢,老少两代成员之间不会产生激烈的冲突,整体氛围温馨和睦,看上去就像是海边一家人忙里偷闲的美食生活。而嫁接《新西游记》成员推出的《姜食堂》则是一部“喷饭综艺”,尽管综艺的结构延续了《尹食堂》,但在风格和表现内容上却完全不同。

从两档综艺的机位配置上便可以看出,《姜食堂》和《尹食堂》的不同之处。《姜食堂》以拍摄固定摄像机和成员自主拍摄,《尹食堂》在布置固定机位之余,每位成员都有专属个人设想食客跟拍参演人员(成员和素人),以保证每位参演人员的表情和动作都被真实记录。由此可见,《尹食堂》延续到是《海鸥食堂》的主题,突出的是韩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以及食客通过美食的桥梁与餐厅、餐厅成员之间产生的羁绊。而《姜食堂》削弱了对食客的表现,将侧重点放在了成员和成员之间的互动上,食客与食客可能引发的种种问题仅构成成员行为的动机,食客与餐厅之间、食客与食物之间的感情不再是表现的重点。《尹食堂》中素人食客所占的比重更大,客观角度记录素人身上的闪光点、对食物和成员之间的评价、美食带给他们的幸福瞬间。《姜食堂》是以主观视角记录,叙事重点在明星成员身上,表现他们在经营的状态。

因为侧重点在人,《姜食堂》的成功也佐证了“综艺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观点。《姜食堂》的血肉来自长寿综艺《新西游记》,成员之间通过长期录制已经完成了磨合,成员年龄差距较《尹食堂》小很多,如果说《尹食堂》是两代人和谐生活,《姜食堂》就是兄弟团爆笑打拼,各有各的魅力,在同样的结构下,因不同侧重、不同成员产生迥异的效果,形成了足够的区分度。《姜食堂》虽是衍生,却形成了自己的独创之处。

姜是老的辣,啥也不用怕

相比将大量镜头交给出镜素人的《尹食堂》,《姜食堂》的成败全系于姜虎东、李寿根等成员。罗英石和姜虎东、李秀根、殷志源合作已有十年之久,多年累积的现场处置经验加上彼此熟悉,所以在录制过程中配合默契,成员呈现出更好的镜头感和临场应变能力。对于以真实记录为核心的真人秀节目来说,合作者之间的默契是天然优势,且具有不可复制性。这样的组合即便对于观众而言缺乏“新鲜感”,无法“出奇制胜”,但多年积累下的庞大受众基数亦不容小觑,这种具有安定感的组合保证了节目的自然、真实和温度,通过调节综艺结构,也能在既有节目中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对于新加入到成员而言,“老带新”的配置也容易给新人留足能力展示的空间,使新人能够充分展示自身闪光点,形成长尾效应——罗英石综艺中大多都启用有过合作的成员,又安排不同成员排列组合形成新的化学反应,最终依靠“人”这一核心元素创造出更多可能和更多的优秀综艺。

因为成员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观众对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所以《姜食堂》中大量展示了成员之间的争执和互相打趣的情节,这些情节不仅仅为节目提供了紧张感,增强了节目的戏剧性,同时也提升了综艺的真实性。这种建立在彼此熟悉基础上的争执是中国综艺中十分少见的,成员之间的争执作为戏剧点可以增强节目的可看性,同时也会引发一定的争议,韩国综艺中存在争执却很少因这类争执产生舆论争议,其原因就在于观众对成员关系既有的认识。近期播出的《我们是真正的朋友》以成员真实关系为基础,也形成了一定的近似韩国综艺的感觉。

相比温馨治愈的《尹食堂》,《姜食堂》成员的“艺能感”体现得也更明显。“艺能感”说的就是明星艺人在电视综艺中体现出的对节奏的把控和节目流程的驾驭能力,艺能感无固定的模式,但它的存在却能直接影响节目的效果。艺能感强调以人能够在保证节目既定内容完成正确的基础上,维持节目的流畅,并灵活运用规则,把握爆点所在制造笑点,且兼顾节目的主题和内涵。《姜食堂》能够在温馨治愈的《尹食堂》骨架基础上形成截然不同的“喷饭”效果,仰赖成员的艺能感。这种感觉既需要成员个体的天赋和悟性,也需要成员之间恰当的化学反应推动,是韩国影视业长期经营的结果,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

《姜食堂》第一季将经营地点选在了济州岛,第二季选择了历史感更加强烈、风景同样优美的庆州,第一季展示了成员为成为合格餐厅经营者争取资格的努力,第二季越过这些内容,直奔餐厅经营的主题,在行政性事务的流程上更加熟练,成员之间的配合也更加默契,这意味着第二季在流畅度上比第一季更强,却也意味着第二季中会少许多第一季中的戏剧性元素。多了一分安定感,非但没有削弱观众对于《姜食堂》第二季的期待,反而叫人更好奇这一季中又将出现怎样的新笑点。当观众对综艺产生这样的期待,一档电视综艺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