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報道,最近一個天體物理學家國際團隊發現,繞着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在運動的矮星系軌道很不自然,違背了公認的星系形成模型。但一項新的研究對當前星系的形成理論提出了異議,並質疑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公認模型。

  據報道,最近一個天體物理學家國際團隊發現,繞着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在運動的矮星系軌道很不自然,違背了公認的星系形成模型。羅切斯特理工大學(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天體物理學教授David Merritt表示,共軌衛星星系結構仍然與原生矮星系的分佈相沖突。

 

宇宙中出現一個詭異的新星系

  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公認模型遭質疑?矮星系軌道惹的禍!

  上圖顯示的是由甚大望遠鏡所拍攝的巨爵座2矮星系(Crater 2 dwarf galaxy),其中包含紅巨星和藍水平支星兩種都是年老的恆星,它們標誌着一個與年輕銀盤分離的古代恆星羣。

 

  巨爵座2矮星系距離地球39.1萬光年,是已知最遙遠的矮星系之一。巨爵座2矮星系也是較大的矮星系之一,其跨度約6500光年,位列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小麥哲倫雲和人馬座矮星系之後。

 

  但一項新的研究對當前星系的形成理論提出了異議,並質疑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公認模型。根據標準宇宙模型,被稱爲暗物質的不可見粒子佔據了宇宙總質量的25%。科學家認爲,暗物質維繫着星系的穩定,因爲普通物質的引力太小而不足以能形成星系這樣的複雜結構。

 

  標準模型預測,矮星系應該在小型暗物質團的內部形成,並且這些團塊應該會隨機分佈在它們的母星系上。但天文學家觀測到屬於銀河系和仙女座的矮星系其軌道位於一種較薄的巨型盤狀結構中。

 

  天文學家認爲,曾有其他星系與本星系羣相互作用,這些衛星星系就是從其他星系中“分離”出來的。這個“潮汐模型”能自然地解釋爲什麼觀測到的衛星星系其軌道是在薄盤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