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此以外,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选择食用奶酪作为奶类摄入的主要来源,奶酪经过发酵过程,乳糖含量大大减少,而且奶酪营养密度更加高,一般15g左右的奶酪含有的各类营养素大约相当于150ml牛奶所提供的。2018年9月,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等机构联合发布了《2018年中国人奶商指数》,显示中国人“奶商”仅为60.6分,仅勉强及格。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介绍

「罗斌+吴萍」聊聊国民的“奶商指数”,你达标了吗?

罗斌

上海市同济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特约作者。

从事临床营养工作7年,长期致力于普及营养科普知识,近些年,已在主流媒体或杂志发表营养科普文章百余篇。在特殊人群营养,如糖尿病、孕妇、婴幼儿营养等方面有较深入的营养治疗经验。

「罗斌+吴萍」聊聊国民的“奶商指数”,你达标了吗?

吴萍

《中国临床营养网》专家顾问

上海市同济医院营养科主任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20年来一直专注于营养与疾病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4篇,中华系列6篇,主持1项局级课题,参与2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

注重营养科普的宣传。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四上午

聊聊国民的“奶商指数”,你达标了吗?

原文刊登在:吴萍营养工作室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罗斌+吴萍」聊聊国民的“奶商指数”,你达标了吗?

5月28日,2019中国奶商指数发布。报告显示,2019年国人奶商指数为60.7分,与去年基本持平(2018年奶商指数为60.6分),乳制品摄入状况仍不乐观。其中,仅有四成公众知道每日应该摄入乳制品300ml以上,而实际每日摄入达到这一标准的比例仅为19.5%。

这份结果提示我们,我们国家虽然做了多年的科普教育和宣传推广,但是还远远不够。大多数公众对乳制品的定位仍是“营养品”,对“乳制品是每日膳食必需品”的概念未形成普遍共识。

何谓“奶商”?

奶商(Milk Quotient)概念于2018年首次提出,评价中国人正确认识和食用乳制品的能力,反映国民健康素养水平。今年,项目调研继续由零点有数执行,覆盖全国20个城市,共回收有效样本4076个,深入探究中国人喝奶问题,并对数据背后的原因深入解读。

「罗斌+吴萍」聊聊国民的“奶商指数”,你达标了吗?

三个维度评价奶商指数

「罗斌+吴萍」聊聊国民的“奶商指数”,你达标了吗?

2019年得分

中国人“奶商指数”

「罗斌+吴萍」聊聊国民的“奶商指数”,你达标了吗?

2018年9月,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等机构联合发布了《2018年中国人奶商指数》,显示中国人“奶商”仅为60.6分,仅勉强及格。

「罗斌+吴萍」聊聊国民的“奶商指数”,你达标了吗?

用数据看“奶商指数”

01 60.7

2019年中国奶商指数为60.7分,仅比2018年多0.1分,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02 84.6/52.8/47.8

与2018年相比,只有喝奶意识得分有所提升,喝奶知识和喝奶行为得分均略有下降

03 237/4.9

2019年,公众每日平均摄入乳制品237ml,每周平均摄入乳制品的天数为4.9天,做不到每天摄入。

「罗斌+吴萍」聊聊国民的“奶商指数”,你达标了吗?

奶商指数低反映的问题有哪些?

  • 种类单一,以液态奶为主。

近三成公众认为“摄入乳制品只要喝奶就够了”,乳制品摄入多元化的认识不足;六成公众对乳制品的定位仍是“营养品”,没有形成“乳制品是每日膳食必需品”的概念。与之不同的是,近20年来,美国液态乳消费总量在逐年下降,奶酪等干酪的消费占据重要位置。

「罗斌+吴萍」聊聊国民的“奶商指数”,你达标了吗?
  • 与学历水平、年龄阶段有关。

学历越高、收入越高、越年轻,奶商指数越高;而大专学历、高中及以下学历公众,低收入公众以及中年和老年公众奶商指数均不及格。

「罗斌+吴萍」聊聊国民的“奶商指数”,你达标了吗?
  • 婴幼儿、儿童乳制品补充存在误区。

调查发现父母给婴幼儿补充乳制品时存在误区,如7-12个月的宝宝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但有17.9%的父母给这一年龄段的宝宝摄入了母乳和配方奶粉外的其他乳制品。而13个月后的宝宝在断母乳和配方奶粉后,有21%的父母没有给宝宝及时补充其他乳制品;当宝宝不爱喝奶时,有约80%父母没有引导其每日摄入等诸多对儿童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

关于喝奶这件事,营养师有话要说

「罗斌+吴萍」聊聊国民的“奶商指数”,你达标了吗?

1. 并非“营养品”,适合全人群补充:

奶类及其制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营养品”,而是优质蛋白质、钙、必需脂肪酸的良好“食物来源”,适合全人群补充。以一杯250ml的鲜牛奶为例,含有约8g蛋白质、接近300mg的钙,并且提供一定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1等。奶类的氨基酸组成非常接近人体的需求,消化率也非常高,不管是对于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需求,亦或是老年人群预防骨质疏松,或是上班族平衡膳食营养,提高工作效率都十分有好处,适合全人群每日补充。

2. 乳糖不耐受?你还可以这样选择!

可以选择低乳糖奶及酸奶,酸奶中的乳糖经过发酵变成了乳酸,可以避免乳糖不耐受的发生。除此以外,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选择食用奶酪作为奶类摄入的主要来源,奶酪经过发酵过程,乳糖含量大大减少,而且奶酪营养密度更加高,一般15g左右的奶酪含有的各类营养素大约相当于150ml牛奶所提供的。你也可以通过尽量避免空腹喝奶、稀释牛奶的浓度等措施缓解乳糖不耐受。

3. 奶油与奶酪都是奶类制品,不过性质与作用具有较大区别

奶油是由牛奶中分离的脂肪加工而成,主要用来制作奶油蛋糕等。儿童少量地吃奶油,可以促进食欲,增加能量摄入。但是因为其动物性脂肪含量比较高,摄入过多易引起肥胖,因此不建议过多摄入。

4. 不要让自己进入“厌奶期”。

喝奶知识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而喝奶行为则是需要一直坚持下去。排除经济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等的限制,应该将补充奶类视为日常膳食摄入的一部分固定下来。临床营养师建议: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订奶,按需订购,每日喝奶,“强制”将奶类加入到日常膳食中去。(大家不妨现在就动起来喔)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罗斌+吴萍」聊聊国民的“奶商指数”,你达标了吗?

本站动态栏:

截止到 2019 年 6 月 11 号上午 8:00 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214058 名 。更多信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