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的新电影《江湖儿女》,即将在9月21日在全国上映。而在贾的故乡山西,这部集合了廖凡、徐峥的影片将提前一周与山西观众见面。

对当代的山西人来说,电影导演贾樟柯、宁浩,科幻作家刘慈欣,百度的李彦宏,是当之无愧的,能够代表当代山西形象的“山西四杰”。或者,我们换个语境,山西人在全国的文化权力场里,以上四个人,如今掌握着很大的话语权。

这四位其实不需要过多的介绍,但如果放在文化的权力场里考量,则可以这样来评价:贾樟柯从山西出发,从世界归来,通过他的镜头,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的转变”,在他的电影叙事中,山西,山西的县城和基层,只是中国一个典型性空间。

如何评价宁浩?这位从《疯狂的石头》而名声大噪的山西人,并不比贾樟柯的人生经历缺少多少坎坷的过程,但宁浩谈的更多是人性的欲望,更注重人物内心的感悟。从《无人区》到《我不是药神》,我们会看到搞笑的外表下那颗严肃的内核,如果非要和山西扯点关系的话,那就是其作品的“厚重”感和山西的文化印象颇为神似。

刘慈欣作品和山西的关系,好像只存在一个户籍概念了,虽然刘曾刻意说过“山西只是他生活的地方”。《三体》里说的都是宇宙千百万年的事儿,哪还挨得着山西什么事?但在“山西四杰”中,刘是自三岁起,唯一至始至终一直生活在山西土地上的人。这就是山西最为魔幻的一面,你说他落后闭塞,但是这里作家描写的是地球的未来,读者来自全世界包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

李彦宏和刘慈欣同样来自山西阳泉,百度虽然是一家美国上市的科技公司,但在山西人的印象中,这是大山西输出的世界级精英人物,从来与山西的文化形象叙事紧密融合在一起。李彦宏不是“圣人”,百度也并非先天“作恶”,但比深陷美国性侵门的京东那位掌门人,这个山西人还是很靠谱的吧?

现在反过来,为什么要说文化权力?因为一个人,一个城市,甚或一个国家,必定是三种权力资源决定自身发展。

一是政治权力资源,我们拿美国举例,美国二战制定的“联合国体系”,不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自己进行“世界治理”师出有名吗?二是资本权力资源,就是强大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还是在美国人手里,这也是为啥某国成立“亚投行”后,美国急于跳脚的原因。第三个文化的权力,这种侵染力也是最可怕的,从我们的社会制度到电影、饮食,一切概不放过,我们迷恋好莱坞大片,就是迷恋电影里面的价值观,我们热衷肯德基、星巴克、苹果手机,就是热衷美国宣导的那一种消费模式。

文化如同政治和资本一样,他是有“权力”的,不管你能不能感受得到,他是真实存在的。今天我们讨论“山西四杰”,本质上是在讨论,山西文化在全国的话语权问题。因为在政治上,咳咳,这个这个……;在经济上,我们每年1.5万亿这么点经济总量,还不如南方的一个市的gdp,很难横向对比去谈什么影响力。只有在文化上,因为有了“山西四杰”,我们似乎有了那么一丢丢文化自信,能够敞开来聊一聊文化权力场的事情。

但是尴尬的是,除了刘慈欣,其余三人均是离开山西,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贾樟柯还还好一些,大部分的作品还是消费在山西的过往。而宁浩和李彦宏,几乎和山西的关联度只剩下籍贯一栏的关系。

但是我们仍要说,他们的“三观”生成的时候还是在山西,就像宁浩总要挂一条大金粗链子,暗示自己原本在山西还可以展开另一场人生——比如煤老板;李彦宏如果没有在太原新华书店如饥似渴的读到计算机书籍,也很难红尘呀滚滚痴痴呀情深,一路到北大、到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去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

什么事都是忙出来的,唯有文化这事是“闲”出来,是滋养出来的。其实我们观察“山西四杰”的成长基因,没有哪一个没受过山西文化的滋养和孵化。说出来你都不信,做互联网搜索引擎的李彦宏,少年时除了着迷计算机,他更着迷的是戏剧,曾被山西阳泉晋剧团录取,有过一段时间学艺的“演艺圈生涯”。晋剧,山西的四大梆子之一,发源于明代的蒲州梆子,比后来清代京剧的历史还要早一百多年。

因为父亲是语文老师的缘故,贾樟柯受山西文化的影响则更深,从小有着提笔行文的文学天赋,中学起在《山西文学》发表小说,自己创办诗社,很早成为山西作协的会员,如果不是无意中看了电影《黄土地》,而坚定了他用摄像机当钢笔来思考社会和人生,那山西的今天,怎么也会有一个作家贾樟柯活跃在中国文坛。

山西文化成就了“山西四杰”,却也让“山西四杰”离开了山西,流落江湖。人们对于文化的母体,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有一种先叛离后回归的过程,那种叛离,对刘慈欣来说更为直接,他曾经写过一部名叫《太原诅咒》的小说来表达不满的情绪,但描写了宇宙万千世界,他却一直没有迈出娘子关电厂半步。有时候,这种叛离,很像我们先前曾经如此否定过的“中华传统文化”,而在今天,重拾自信,醉心徜徉于清明端午中秋的文化节假日气氛里从容自得。

回归,也许是因为曾经的叛离吧,大刘也许还在建构他的宇宙故乡,但漂在京城江湖多年的贾樟柯已经踏上了归途。自称“曾经年少爱追梦,一生只想往前飞”的他,在2015年年底突然从北京搬回山西居住,45岁的时候,他不再追求往前飞,而是选择了往后看。这后边有什么?他说,“是几千年的文脉”。真个是情深义重,谓之江湖。

这一次《江湖儿女》,讲述的还是一个山西故事:

2001年的山西大同,模特巧巧与出租车公司老板斌哥是一对恋人,斌哥每天在外面呼朋唤友,巧巧希望能够尽快进入婚姻。一次,斌哥在街头遭到竞争对手的袭击,巧巧为了保护斌哥街头开枪,被判刑五年。巧巧出狱以后,开始寻找斌哥以便重新开始,然而事情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文化这东西,很多时候就像一所封闭房间里的一扇窗和一束光,他连同着外面的风景,以及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我想起小时候,无论到哪里,如果能看到一本书,就感觉拥有整个世界的记忆感受,文化连同着另一个世界,无论他的形式是书籍还是电影,还是网络的端口。

如果山西没有贾樟柯、宁浩、刘慈欣、李彦宏这些人,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就只是一棵沉沉昏睡的老树。而当这些有着巨大文化权力影响力的山西江湖儿女,频频发声,向世界输出着烙着“山西印”的文化作品时,关于山西的想象,顿时轻盈起来,杨柳依依,郁郁青青。

这是文化的魅力,也是山西的骄傲。

虽然老家河南的刘慈欣可能要咧一咧嘴,但是没关系,太行山上的山西,是曾经多难的河南永远的“老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