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媒體報道了百度要求多家醫療平臺簽署獨家合作協議的事情,引起了互聯網行業和醫療行業的廣泛關注。

據報道,百度通過與合作平臺簽署獨家合作協議的方式,意欲獨佔這些平臺的獨家內容資源。根據獨家合作協議,醫療健康內容生產方將其內容通過百度的“醫療權威資源”平臺提交後,即視爲將該內容獨家授權給百度在其產品進行展示和使用。該獨家內容在合作期內僅允許在百度站內和該內容方使用,不得再將提交內容提供給第三方使用。

那麼,百度此舉意欲何爲?

“獨佔”醫療健康內容,百度着急變現之策?

對於百度而言,獨佔醫療健康領域內容的好處顯而易見。一方面可以吸引用戶迴流,另一方面則可以形成“敵無我有”差異化競爭優勢。

衆所周知,醫療健康內容是各大搜索引擎平臺都精心建設和鼓勵生產的內容。在此之前,各大搜索引擎平臺都會與醫療健康內容生廠商達成合作協議,進行採購使用,且平臺之間並無排他協議。

實際上,醫療健康內容作爲專業化的內容,國內真正能夠生產此類內容的專業平臺不超過百家。而據報道,百度目前已與近60家醫療健康合作平臺達成簽約。這意味着,百度此舉是要將絕大多數的內容廠商握在手中。

更重要的是,這些內容的獨佔將有利於其商業變現。衆所周知,近年來受內外部因素的影響,百度的營收增長放緩。特別是今年第一季度,根據百度財報顯示,百度第一季度營收增長僅爲15%,並且還罕見性的出現了虧損。受此影響,百度的市值一度下跌至不足400億美金,不僅被美團超越,甚至一度落後於京東。

迫於此壓力,百度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近期不斷有資深高管離開的消息傳出,也有一些年輕的高管被提撥。與此同時,百度更迫切希望能夠採取措施來儘快拉動營收增長,從而在下一季度財報發佈時能夠實現扭虧爲盈。

我們知道,百度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廣告。而此前更是高度依賴醫療廣告方面的收入。來自摩根大通的分析報告曾估計,醫療相關廣告在百度2014年的總營收中約佔15%-25%,雖然“魏則西事件”之後,百度醫療廣告收入有所下降,但是仍佔據相當比例。

不難預測,一旦百度通過這些獨家醫療健康內容吸引到流量之後,下一步動作就是加大這塊內容的商業變現力度,從而來緩解百度目前營收增長緩慢的困境。

百度簽署獨家合作協議,肥了自己傷了誰?

百度獨佔醫療健康類的內容,對於自身的用戶迴流以及之後商業變現自然大有助益。但是,對於醫療健康內容生態上的企業和普通用戶來說,卻或將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第一,“二選一”恐讓醫療健康內容生產商面臨倒閉。

首先,站在醫療健康內容生產商的角度來看,與百度簽約獨家排他協議顯然弊大於利。根據新浪科技對一家內容生產方的採訪報道,此次與百度簽署獨家合作協議後,其將面臨原本來自其它搜索平臺40%收益被砍掉的境地。而且百度要求合作方授權其以自身名義進行維權,更疑似是對其內容版權的一種侵佔行爲。

既然如此,爲何內容生產商還自願與百度簽約呢?其實這就相當於“二選一”,擺在內容生產商面前的問題是,選擇60%的收益還是40%的收益,答案顯而易見,並且百度作爲這些平臺最大的流量來源,無論是誰也不願意失去百度這個合作伙伴,所以爲了生存,就必須籤。

不過,一旦40%的收益被砍掉,這意味着內容生產商的生產能力將因爲成本控制的原因大大縮水,甚至不排除有倒閉的可能。正如該內容生廠商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的無奈表示:“對我們來說,不管是裁掉40%還是60%的收益,都已經承載不了我們的內容生產了,這樣的話我們只能是破產。”

更需要的警惕的是,百度如果將在醫療健康領域的“二選一”政策複製到其他內容領域,必然使得更多的內容生廠商利益受損,最終將傷害整個內容生態的良性發展。而一旦內容廠商由於收益受損相繼失去動力甚至倒下,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最終反過來百度的封閉內容城池也將失去活力,用戶也將隨之離去。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百度力主與內容合作伙伴簽約獨家排他協議可能並非明智之舉。

第二,增加用戶獲取醫療健康內容的難度,損害用戶平等自主獲取信息的權利。

站在商業角度,百度通過與一些內容生產商簽署獨家採購協議,來構築自己的商業護城河自然無可厚非。正如百度方在回應媒體報道時稱,在互聯網領域,資源方與平臺進行內容共建或獨家合作,是非常常見的現象,正如音樂、短視頻等。

但是,這裏面需要釐清兩個問題。第一,搜索引擎的平臺屬性能否簡單等同於其他內容平臺;第二,醫療健康內容是否與音樂、短視頻內容的性質等同。

在我看來,搜索引擎平臺顯然不能簡單的與音樂、短視頻等內容平臺劃等號。實際上,不同於文學、音樂、視頻等娛樂內容平臺,搜索引擎作爲互聯網基礎設施,用戶使用搜索引擎平臺基本等同於使用水、煤、電等生活資料,因此不能簡單的將搜索引擎平臺看作是內容消費平臺,而更應關注其公共資源平臺的屬性。所以平臺間的競爭不應該傷害到公共平臺的良性發展。

另一方面,由於醫療健康內容直接關係到人們的生命生活健康,這也與音樂、短視頻等娛樂內容有着本質不同。所以,搜索引擎平臺上的醫療健康內容需要嚴加審覈,以確保內容的真實專業。並且還不能隨意放置廣告,以免對用戶形成誤導。

而正因爲醫療健康內容的專業性、嚴肅性,所以內容生產門檻更高。據不完全統計,國內能夠生產優質醫療健康內容廠商不超過百家,百度此次一次性的將近六十家主流內容生產商進行獨家合作簽約,這就直接威脅到其他平臺用戶的切身利益。

事實上,對於醫療健康信息有需求的用戶如今分佈十分廣泛,除了百度、搜狗、360、神馬等傳統搜意義的搜索引擎外,還有今日頭條、知乎、微博、微信搜索等平臺都是用戶經常使用的渠道和平臺。此外除了互聯網領域,還有一些新興的IPTV點播、有線電視服務、電視盒子等,也開始成爲用戶獲取相關信息的新終端,也面臨着同樣的境地。這就意味着,後續這些平臺用戶獲取醫療健康內容的渠道會被堵塞,便捷獲取信息的權利被剝奪,用戶被迫失去選擇空間,無形之中增加用戶獲取內容的成本。

第三,醫療健康內容恐形成孤島,阻礙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

最後,站在國家戰略層面,搜索引擎平臺對於醫療健康內容的獨佔甚至壟斷,也並非鼓勵方向。我們知道,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爲人民羣衆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而國務院辦公廳在2018年4月更是正式下發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到: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支撐體系,希望加快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

該意見直接指出,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協調推進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實現與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對接聯通,強化人口、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綜合管理等數據採集,暢通部門、區域、行業之間的數據共享通道,促進全民健康信息共享應用。

因此,百度此舉實際上與政策鼓勵方向相左,客觀上對於醫療健康數據的共享和流通形成阻礙,更不利於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

正如前面提到,搜索引擎平臺儘管屬於商業公司所有,百度或其他搜索引擎廠商也有權利對於自身平臺進行內容建設和展開商業化,但是因爲其不可忽視的公共平臺屬性,就必須考慮其社會價值和社會責任。

因此,搜索引擎平臺所做的任何商業決策都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利益,對於自己受益各方受損的決策更應謹慎,畢竟互聯網產業是一個大生態,行業繁榮的基礎是各方互利共贏,只考慮自身短期利益的決策,最終必然也會讓自身付出代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