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去了很多地方,

雖談不上很驚豔,但很充實。

有大城市的熱鬧喧囂、燈紅酒綠,

也有小鎮的安靜祥和,燈火迷離;

沿途有質樸可愛的人,也有人心叵測的人;

或快或慢的生活節奏;

或奢華或簡樸的裝扮;

……

不管走到什麼地方,

內心總會有一種古鎮情懷,

永遠像夢境般落在心裏,

放佛就是那魂牽夢繞的故鄉。

文/圖:冷月印記

凡是跟古鎮沾邊的地方都是我喜歡的地方,就比如這次去的三河古鎮。去往三河古鎮的路上,心裏就在想,三河古鎮應該跟三條河有很大的關係,這樣的話倒是很有江南水鄉的味道,也正是我最樂意去的地方。

一路聽着李健的《爲你而來》,這首歌被收錄在李健的第二張專輯裏面,歌詞流露出一個行走在路上的人一步一個腳印跋山涉水去奔赴未知世界,我是爲你而來,不在乎穿越綿綿山脈。而此刻坐在大巴車上的我,帶着對陌生世界的好奇正在不斷接近一個新的目的地。

三河古鎮位於肥西縣南端,豐樂河、杭埠河在此匯合,經新河向東流入巢湖,三河貫穿其中,怪不得叫三河鎮呢,真是名副其實。三河古鎮在衆多古鎮中也是蠻有特色的,雖然經歷了人爲的修復翻新,但那種古樸傳統的氣息還是不時流露出來,被歲月磨平的石板路、橫跨河面的古橋以及沿街的小店便是最好的體現。

走在古樸的青石板路上,看着路邊不起眼的路邊小店,有米餃、茶幹、麥芽糖,還有醉人的米酒,各式各樣的美食小喫散發的獨特香味無時無刻不在刺激着我的味蕾,三河古鎮的印記之旅也是在美食飄香的誘惑下覺醒開始的。

在三河有這樣四個詞形容這邊的飲食:

輕度腐敗,油滑奸詐;

鹽重好色,情意綿綿。

可見這邊的飲食口味還是偏重的,

不過,確有故鄉的味道。

地理位置優越的三河古鎮,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有春秋時期的吳楚兩國交爭;南北朝時期發生多次大戰;明末時期,農民起義攻佔三河,建立水軍;明清咸豐年間,太平軍攻下三河,成爲重要軍事據點。現有古城牆、古炮臺、太平軍指揮部舊址、萬年臺、望月閣、望月橋、鵲渚廊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舊居、抗日英雄董寅初舊居、國軍名將孫仲德的家族故居等歷史遺蹟。

董寅初先生是一位有着高尚人格魅力的傑出僑界領袖,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望。抗日年代進行抗日救國宣傳,在華僑救亡運動中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上世界八十年代,積極向地方和中央政府引薦開放浦東戰略,爲開發浦東戰略的實施發揮了積極作用。何爲古鎮,不僅要體現在小鎮內建築的古樸久遠,其中存在的歷史人物更是古鎮最好的見證。

中國歷史上有四大商幫,晉商、徽商、潮商、甬商,來到劉同興隆莊我就在想,這裏應該算是徽商的一個代表吧。庭院深深,有糧鋪、糧倉、當鋪、鹽庫,以及擺放各種各樣的瓷器的房間,竟然有鹽庫,要知道古代的時候,鹽屬於官控物資,可見這戶人家不僅富有,也有一定地位。

而且起名也很講究,“同興隆”預示着家族共同興隆,家和萬事興,就算不是徽商代表,起碼也是三河鎮最富有的人家了。

走進二樓拐角處的一個房間,看到一個女子正在刺繡,從穿着來看應該是這戶人家的千金,在古代也只會有大戶人家的女子有刺繡這種閒情雅緻。不過,二樓整體給我一種很壓抑的感覺,朝內的窗戶倒是蠻大,可是朝外的窗戶就很小了。

聽人說,這個是有講究的,當時的徽商經常要出去經商,留下家裏的婦女不僅要照看一家老小,守護家財萬貫,還要遵守婦道,不能與外面的男人往來。

去小鎮遊玩最大的樂趣就是可以學到很多知識,瞭解更多歷史來充實自己,每個場景都是過往生活場景的再現,置身其中,感覺自己像穿越回了那個朝代,與古人來一次靈魂深處的對話。魯迅先生曾講過一句話:“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樣的人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對象。

而來這裏最興奮、最難忘的事情莫過於夜遊小鎮了,這裏跟我之前去過的古鎮有很大的不同,最明顯的就是這裏的橋,不像周莊、西塘的橋那麼嬌小秀氣,這裏的橋又高又大,橫跨河面留下一彎倒影,在夜色燈光的照耀下勾勒出一幅優美的圖畫。

在三河古鎮,這幾座橋是必看的,而且要在傍晚去看會更有情調,有鵲渚廊橋、三縣橋、望月橋,也是三河鎮“八古”景觀中的一景“古橋”,古橋與江面相映成趣的美不身臨其境是感受不到的。

這裏有徽派最典型的建築馬頭牆,

也有最讓人牽掛的舊時光,

閒散時光漫步岸邊,

漸漸融入眼前倒映的畫面中,

安靜祥和。

我不曉得喜歡一個事物你會喜歡到什麼程度,反正我是每到一個城市便會打聽這個城市有沒有古鎮,哪怕只是一個古村落,都是必去的地方,也許印證了那句話:放佛那就是魂牽夢繞的故鄉。

三河鎮距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自古商賈雲集,水陸通衢,甚是繁榮,有皖中商品走廊的美譽,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不過,抗日戰爭以及國民黨發動內戰時期,對三河鎮商業造成了沉重打擊,一度蕭條;還好後來政局穩定,國家對於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以及後來對旅遊資源的開發,爲三河鎮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

不管經歷多少年的風風雨雨,都難以淡化一座古鎮的美麗。這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山一水都同這座古鎮一樣,如舊時的佳人,擁有一種古色古香的美,它們代表了這裏的人文歷史,是古鎮歷史的沉澱。

現在的三河鎮,開放、美麗、和諧,堅持主打旅遊產業,不斷努力塑造歷史名鎮、經濟強鎮,成爲了一個適宜人類旅居的生態文明古鎮。而且三河鎮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耍龍燈、鬧旱船、河蚌舞、踩高蹺、古戲臺等活動,保持着醇厚的民風。

傍晚乘坐遊船緩緩前進,水中橋、橋中橋、朦朧的夜色以及沒有馬達聲的小船兒,伴隨着絲絲清涼的夜風,如江南女子般溫柔,不像周莊,大晚上也不安分,吵的讓人心煩。來古鎮嘛,要的是就是這樣一份靜謐的心境。

這次三河之旅很充實,

不僅“豔遇”歷代名人名事,

還“豔遇”了古色古香的小鎮,

走在這條光滑的青石板路上,

放佛通向回家的路。

作者:@冷月印記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願:有生之年,狹路相逢!

微信公衆號:lengyuesj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