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流量經濟獲得蓬勃發展,點擊率、播放量、轉發量等成爲KPI考覈指標,爲了應付考覈壓力,獲得更大的商業利益,刷量、水軍、買粉等造假手段也隨之出現。顯然,流量經濟需要修訂遊戲規則,改進考覈標準,並進行最徹底的整頓,嚴厲打擊刷量造假現象,用技術手段甄別刷量行爲,確保數據的真實可靠,以維護流量經濟的正常發展秩序。

2018年,明星蔡徐坤一條微博“轉發量過億”引發社會對明星流量數據造假的關注。在公安部組織開展的“淨網2019”專項行動中,北京警方將涉嫌研發上線名爲“星援”App用於製造假流量的犯罪團伙抓獲。這款App在粉絲圈內使用極爲廣泛,用於短時間內刷高評論量、轉發量、點贊量。“涉案App不到一年時間非法獲利近800萬元。(相關報道:蔡徐坤微博1億轉發量推手“星援”被查,半年吸金800萬)

“刷量”App被查,流量經濟要嚴防造假

↑蔡徐坤 資料圖 據ICphoto

明星一條微博“轉發量過億”,意味着每三個微博用戶就有一個轉發,雖然明星有粉絲追捧,但轉發、點贊、評論等數量都有一定的概率,不會超過粉絲數量,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明擺着是造假刷量所爲。該事件被網絡曝光後,成爲了社交媒體行業醜聞,一度鬧得沸沸揚揚,揭開了流量經濟造假黑幕,引起了社會輿論的強烈批責,監管部門介入進行調查,平臺亦調整了相關規則。

“刷量”App順應粉絲需求而生,爲粉絲提供了便捷的登錄、點贊、轉發等服務,而且利用技術手段,用虛擬運營商號段註冊,避開了實名註冊規則,並不斷變換賬號規避打擊。顯然,“刷量”App只是一個工具,根源在於流量經濟催生的刷量需求,粉絲爲了追星而花錢打榜、刷粉、轉發等,每天都要重複這些動作,“刷量”App則幫助粉絲省心,只需充值即可實現追星夢。

如今幕後黑手“刷量”App被查,可謂是大快人心,而這也是社交媒體行業第一起互聯網黑產案,具有標杆性意義。警示流量經濟應規範發展,需要嚴防造假行爲,不要爲了商業利益而漠視遊戲規則,熱衷摻水、刷量,玩弄虛假數字繁榮,最終只會砸自己的腳,因違法而遭受法律懲罰。

近些年來,流量經濟獲得蓬勃發展,點擊率、播放量、轉發量等成爲KPI考覈指標,爲了應付考覈壓力,獲得更大的商業利益,刷量、水軍、買粉等造假手段也隨之出現。可以說,現在只要有流量經濟的領域,就存在刷量造假行爲,只是多寡而已,形成了一種普遍性造假現象。如此一來,數據自然缺乏真實性,造成流量經濟失真,構成虛僞的繁榮場景,容易誤導消費者、廣告商,並侵害到大衆利益。

流量經濟造假涉及到多個環節,各方都有數據造假需求,共同催生了刷量造假行爲。如今,刷量已經成爲了一場“軍備競賽”,愈演愈烈,都知道數據有水分,可又不能停止造假,否則就會落後競爭對手,反令網絡黑產成爲最大贏家,真是荒誕至極。顯然,流量經濟需要修訂遊戲規則,改進考覈標準,並進行最徹底的整頓,嚴厲打擊刷量造假現象,用技術手段甄別刷量行爲,確保數據的真實可靠,以維護流量經濟的正常發展秩序。司法機構也要重拳出擊,對違法刷量毫不留情,以斬斷流量造假利益鏈。

紅星新聞評論員江德斌

編輯 楊渝彤

“刷量”App被查,流量經濟要嚴防造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