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視點

鋪墊少、反轉多、劇情獵奇、爽點密集……隨着單集時長從幾十秒到幾分鐘左右不等的網絡微短劇不斷走紅出圈,有人稱之爲繁瑣生活中的“電子榨菜”,也有人對“粗製濫造”的劇情嗤之以鼻。4月10日,一則“放大夫妻婆媳矛盾的6部微短劇被禁”的新聞,釋放出將把視頻短劇納入監管的信號。

這兩年,視頻微短劇市場發展迅猛,資本紛紛進場。《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已攀升至373.9億元,較2022年的101.7億元增長了267.65%,已達到同期電影市場規模(總票房逾549億元)的近七成。預計到2027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大關。

短小精悍、快速傳播的微短劇受歡迎本在情理之中。問題是,隨着微短劇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內容製作者們開啓了“爽點”“反轉”比拼,在劇情設置上,“簡單粗暴”之風越刮越猛,整個微短劇生態到處充斥着“前三秒吸引不了用戶,流量就流失了”的緊迫感。

稍稍看幾集當前走紅的微短劇,會發現題材雷同又雷人,不是“霸道總裁愛上灰姑娘”的橋段,就是“重生後人生逆襲”的設置,主打一個“看得爽”。最近下架的《老公是個媽寶男》《最後的底線》《千金小姐反擊》《懷孕的女人》《我的底線》《媽媽的生日》等6部微短劇,更是爲了流量而不加節制地製造矛盾、放大對立,刻意渲染夫妻、婆媳矛盾,宣揚不健康和非主流的家庭觀、婚戀觀,令觀者三觀盡毀又欲罷不能。

微短劇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已經到了不能無視的地步。在第三方投訴平臺,不乏內容乏味、自動扣費、虛假廣告等投訴,只是在“流量至上”的大背景下,這樣的反感並無實效。這一次6部微短劇下架,算是主管部門第一次對微短劇劃出紅線,這必定會對內容生產者起到警示作用。但要想真正整治微短劇市場的亂象,還需要在事前就下功夫,比如制定視頻微短劇標準,對發佈平臺提出內容審覈要求等。

鑑於全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經超過10億,且2023年上半年熱播微短劇的用戶畫像中,有64.8%的用戶是15-29歲人羣,微短劇傳播實際發揮着引領社會風氣、塑造公衆精神品格的責任,因此不能任由其停留在“迎合流量需要,滿足情緒需求”的層面,必須引導微短劇創作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審美趣味。

從某種意義上說,刻意製造對立的視頻微短劇,和以前爲了追求10萬+而誕生的標題黨、爲了“博眼球”而製作的擺拍短視頻並無差異,背後都是“流量”這根指揮棒在起作用。流量的背後,有算法的功勞,也有平臺的加持。因此,在實操層面,作爲視頻短劇的發佈平臺,不該置身事外,而應通過事先介入的方式,爲各自上線發佈的視頻微短劇把關,並通過內容審覈、流量控制等技術手段,引導內容製作者提升審美趣味和作品質量,引導用戶觀看真正有價值、有深度的作品,從而構建有利於行業整體健康有序發展的外部生態。

(上觀新聞,作者謝飛君)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