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李书伟 提供

侯门三代四进士

祖父侯执蒲,字以廉,号碧唐,生于明隆庆三年(1569),3岁丧母,8岁丧父,由伯父侯瑀收养。侯瑀言传身教,告诫侯执蒲说:“家以勤兴,名以俭立。”侯执蒲受伯父影响和严格管教,自幼勤学苦练,不耻下问,苦读四书五经,知识渊博。

万历年间,侯执蒲同诸位堂兄弟一同参加乡试,结果几位堂兄弟先后落榜,连个举人也没有考中,而他一路乡试、会试、殿试考来,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金榜题名,喜中进士,时年29岁,入仕为官,最高官拜太常寺卿。

侯执蒲一生有五个儿子。长子侯恂,字若谷,号六真,生于万历十八年(1590);次子侯恪,字若木,号木庵,生于万历二十年(1592);三子、四子、五子分别为侯忭、侯恕、侯虑。兄弟五人自幼受侯执蒲影响,勤于学习,乐于苦读,年龄虽有大有小,但常常对灯夜读,结伴而眠,岁岁年年以鸡鸣为号,不知疲倦,苦读不止。

侯恂、侯恪年龄相近,多年一路结伴而考,先后考中秀才、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兄弟俩又一同走进京都参加殿试,结果双双金榜题名,同中进士。时年,侯恂24岁,侯恪22岁。皇榜一出,侯家一门三进士,一时轰动京都,被各地传为佳话。侯忭、侯恕、侯虑长大后,也曾多次参加乡试,但结果都是名落孙山,与皇榜无缘。哥仨不解,心思同为一父之子,同是昼夜苦读,两位兄长为何连考连中,而我们则连考连败?原因何在?事后,有一老者告诉他们,说是父母生育儿女如同猴儿下崽,后窝的总是没有前窝的精,问题不是出在崽子身上,而是老猴渐渐衰老,种子质量下降了。哥仨听后恍然大悟,从此再也不谈走科举入仕之路。

侯恂、侯恪入仕为官,前者官至户部尚书,后者官至国子监祭酒。后因明末战乱,朝代更迭,父子三人仕途坎坷,遭遇几升几降,死里逃生,落叶归根。

侯恂膝前五子,即侯方来、侯方夏、侯方域、侯方任、侯方策。清顺治三年(1646),朝廷开科取士,侯方夏南京赶考,中进士。皇榜已出,侯门祖孙三代一脉相承,创下明清两朝一门四进士,再次轰动朝野内外,传为佳话。侯方夏步入仕途,初任陕西平凉知县,后升任刑部湖广司主事,历员外郎中,奉差恤刑,劳卒于浙江。

至今,在商丘古城南,侯门四进士的墓地墓碑尚存,常有游人慕名即兴游览评说。

图片:来自网上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城市文化名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