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屏山时评

培育更多思政育人“大先生”

——开创福建思政教育新局面系列谈之三

□包骞

亲其师,信其道。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着力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思政教师队伍,培育更多思政育人“大先生”,为思政教育提供雄厚的师资保障。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打出招录、引进、特聘、转岗、培育等“五个一批”组合拳,补足思政教师数量;实施“1+N+X”马克思主义学院引航计划,全方位推动国家级、省级重点马院与全省马院联系共建,并辐射带动中小学等,思政教师引进、培育工作稳步推进,一大批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思政教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过,对标新时代思政教育,我省在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上仍须加把力,必须以打造“闽派名师”为示范,创新培养方式方法,培育更多能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大先生”之大,在于信仰之高、修为之深、学识之实、育人之智。这意味着,思政课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坚定信仰、涵养情怀、拓宽视野、砥砺品格、丰富学识、恪守道德、加强自律,让思政教师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肩负起塑造灵魂、塑造新人的使命。

“大先生”之大,还要有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推行激励机制,是调动教师热情与干劲的关键一环。应当在表彰先进和各类人才项目评选中,加大对思政教师倾斜支持力度,创新实施专职思政教师教学专项补贴,强化思政教师师德师风教育。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激励引导广大思政教师争做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当然,培育更多思政育人“大先生”,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好师资库。思政教师队伍不能仅依赖于学校的专职教师,要善于从各级党政机关、社科理论界、企事业单位,从新时代伟大变革的亲历者、见证者中,遴选出一批思政课特聘教授和实践指导教师,让授课内容更加丰富精彩。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当八闽大地涌现出更多的思政育人“大先生”,必能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召力,提升思政教育水平,为新福建建设培养更多的时代新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