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朝的历史,很多人一直有一个疑问,那便是为何崇祯皇帝死到临头也不肯查抄大臣的家产来补充军饷?小编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主要有下面这三个原因。

为何崇祯皇帝死到临头也不肯查抄大臣的家产来补充军饷?

1.崇祯大帝不是不想抄,而是有人哄骗崇祯大帝,把崇祯大帝吓坏了,反而一刀砍了出主意的薛国观。比如首辅薛国观告诉崇祯大帝,大明财政无以为继,必须逼迫那些富有的国戚出钱,崇祯大帝觉得是这么回事,“薛爱卿说得对,就这么办!”

于是崇祯大帝逼迫孝定太后的亲戚李国瑞出钱救国,李国瑞被朝廷抄了一大笔钱之后活活气死了,皇亲国戚们都很惶恐。不久,崇祯大帝的五皇子生病不起,被皇戚们收买的宫人们,趁机恐吓崇祯大帝,说“孝定太后已经化身为活菩萨了,皇上您抄掠孝定太后的亲戚,菩萨很生气,要降罪于你的儿子”。

崇祯大帝一听吓坏了,因此极为痛恨出主意的薛国观,后来寻机把薛国观抄家赐死,从此再也没人敢在崇祯大帝面前提如何解决财政困难的事情了。 不久,朝廷因为没钱而崩盘了,面对即将剃发易服的天下,崇祯大帝威武不屈壮烈自杀,他临死前说,“都是内外诸臣误我啊!”

为何崇祯皇帝死到临头也不肯查抄大臣的家产来补充军饷?

2.中国的皇帝说白了就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说他神圣,那是对老百姓而言的。对于利益集团来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从来只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没有与一无所有的贫民百姓共治天下,崇祯的拥护者就是官僚和地主,没有人傻到对自己的拥护者开刀,你敢做,人家就敢另立新君。

3.试想假如你就是崇祯皇帝,你把“某侍郎贪赃敛财,着三法司会审,锦衣卫抄家”圣旨下达完毕,下面是执行阶段锦衣卫:大人你是让下官将您的家产如数上报吗?还是…………要知道,多报肯定多判,那就只好便宜了这帮锦衣卫了。三法司:以大人您的罪行,最轻也是个秋后处决,想判轻一点吗?拿钱来,哈哈哈哈好啦,家也抄完了,刑也判完了,银子(理想状态下大概也就能剩60%?)也充国库交割完毕了,下面开始给边军发饷,户部得截流一部分吧,兵部得意思一下吧,指着喝兵血的将军们不可能不雁过拔毛吧,到头来,又能剩下多少?

为何崇祯皇帝死到临头也不肯查抄大臣的家产来补充军饷?

还有,以崇祯统治下的东林党的德行,抓住这么一个机会,肯定会好好做做文章,顺势排除排除异己了,安插安插亲信了。晚明的腐败是制度性的腐败,要想办事,另有一套见不得光的规则在运行。况且,一个确定性的存量再大,也填不满那些不确定性的增量,嘉庆朝时局比崇祯朝好了不止一星半点儿,抄了富可敌国的和珅也没有带来帝国财政状况的改观。小编觉得本就离心离德,同床异梦的崇祯君臣,如果崇祯皇帝再靠抄家来增加财政收入,便是让皇帝与利益阶级撕破脸,那样,他只会死得更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