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艳霞 河南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中医情志疗法由来已久,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文挚(宋国人)就做了与《延禧攻略》里魏璎珞一样的事,用激怒君王的方法治病,结果却大不相同……

中医认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正常情感,但如果某一种情绪过度了,就会成为致病因素。然而,在一定条件下,如果使“情”得当,又可以成为有效的治病手段。文献记载最早使用这种治疗方法给人治病的就是文挚。

○ 用“情志疗法”治忧郁症

据《吕氏春秋》记载,战国时代的齐闵王(公元前301—279年在位)不知得了什么怪病,整天郁郁寡欢,茶饭无思,坐卧不宁。齐国的名医多方医治都没有什么效果,只好去宋国请文挚来诊治。

文挚到了齐国,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大王的病可以治好。但是,大王痊愈后,必杀我无疑。”太子不解地问为什么。文挚回答说:“大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才能治好。可是惹恼了大王,我一定会被杀死的。”

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大王的病,我和母后会以死来求情保全你的性命。”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于是他与太子约好日期,可是又故意失约。于是再约,当然他还是没有出现。第三次,他同样失约。齐王见文挚屡屡失约,甚感恼怒,已经很生气了。没想到,有一天,文挚突然不请自来。到了之后连鞋也不脱,就直接走上前,一直走到齐王的床上,踩着齐王的衣服,开始询问齐王的病情,齐王气得不理他。文挚又用更不礼貌的言辞对齐王说话,齐王气得大吼一声,坐了起来。这一怒,齐王忧郁的病症竟然好了!

这是我国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第一例情志疗法。《黄帝内经》记载,怒“伤肝”,又可以“胜思”(也就是怒气可以克服忧虑过度)。然而可惜的是,事情的结果正如文挚所预见的一样,他最终被齐王所杀。

○ 精通养生,认为睡眠最重要

文挚其实还是一位养生大师,马王堆汉墓医书中有文挚向齐威王讲述养生之道的记载。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共出土14种医书。其中竹简《十问》保存基本完整,有10篇,分别以古人问答形式编写。其中第九问的内容是文挚关于服食和睡眠的养生方法。

竹简写道:“文执(挚)见齐威王,威王问道焉,曰:‘寡人闻子大夫之博于道也,寡人已宗庙之祠,不暇其听,欲闻道之要者,二三言而止。’”

齐威王的意思是说,我听说你精通养生之道,现在我主持国政很忙,没闲暇时间听你讲解医理,就想听听养生之道的要点,你概括给我讲讲吧。

文挚听了齐威王的询问,回答说:“臣为道三百编(篇),而卧最为首。”他认为,养生理论、方法众多,而最重要的首先是睡眠。

文挚进一步指出:一切动物都必须吃食物才能生存,而所有吃东西的动物又必须依靠睡眠才能成长。睡眠还能促进食物消化,长期熬夜不眠或失眠,就会积食不化。睡眠还能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倘若没有睡眠,人和动物就不可能生长发育。

“一夕不卧,百日不复。”也就是说一个晚上不睡眠,很长时间都弥补不过来。所以,“道者敬卧”,每个懂得养生之道的人都重视睡眠。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有这样那样的睡眠问题,如肝火过盛,睡觉警觉;胃火过剩,睡觉不安;肝阴不足,睡觉劳累。一个人假若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往往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涣散、头痛、眩晕等症状。如果长期缺乏睡眠,机体就会产生耗气伤血的病理变化,损及五脏。

来源 |《中医健康养生》2019年5月刊

如需转载| 须获授权|并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