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丰最近特别忙。

5月中旬,被喻为中国“托尼奖”之称的华语戏剧界重量级奖项“壹戏剧大赏”揭晓,马俊丰执导的话剧《繁花》夺得了本年度“壹戏剧大赏”的“年度大戏”以及“年度最佳编剧”两个重要奖项。

话剧《繁花》获得“壹戏剧大赏”奖项

供图/马俊丰

这部2018年推出的沪语话剧从上海火到北京,一时间风头无两,作为导演的马俊丰更是受到极大的关注。其实熟悉上海戏剧生态的观众,对于马俊丰和他的作品并不陌生。然而直到《繁花》的横空出世,才真正让这个一手缔造上海风情话剧的“非上海土著”导演进入大众观众的焦点。

然而令马俊丰忙碌不已又乐在其中的,也不仅仅是《繁花》斩获的殊荣,还有他即将奉上的新作——7月份要在上海大剧院与观众见面的昆剧《浮生六记》早已进入到了紧张的排练阶段。

不完美的邂逅

话剧《繁花》排练中

供图/马俊丰

与当代作家金宇澄创作的现实主义题材小说《繁花》不同,《浮生六记》诞生于距今200余年前的清代嘉庆年间。对于马俊丰而言,他与两部文学作品的相遇也不尽相同,将《繁花》搬上话剧舞台的五年之前,是从网购来的一大包书中邂逅原著小说;而与《浮生六记》的初次相逢则是更为久远的学生时代。

中学数理化的课堂上,马俊丰的课桌底下总会埋藏着一本又一本课外书,这其中便有一本薄薄的《浮生六记》。然而,这段初次的相识并非一个十分传奇的开端,匆匆读完一个清朝文人的自说自话,便兴味索然地投入到下一本书的世界中去。

“过于平淡的生活”——这是多年以后马俊丰在回忆自己第一次读《浮生六记》的感受,与很多人一样,《浮生六记》的味道需要有一定“年份”的读者才能品出。

浮生

六记

落花时节又逢君

如同恋人一般,初次平淡如水的相逢,《浮生六记》并未在马俊丰心中泛起波澜;再度相逢之时,同样的文字却让马俊丰怦然心动。

《繁花》之后,马俊丰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令自己的表达一以贯之的作品,这种寻觅的原动力并非是一个戏剧导演的职业特质,而是一个创作者对表达态度的追求。而他究竟要追求的是什么,也是一段时间以来马俊丰脑海中反复萦绕的追问。

直到与《浮生六记》的再度相逢,21世纪青年导演马俊丰从19世纪中国传统文人沈复的笔下找到了可以回应自我追问的答案。“对生活纯粹的体验”,这是沈复得以“打动”马俊丰的所在,也是马俊丰一直希望通过作品向他的观众所传达的态度。

浮生六记

昆剧《浮生六记》正在排练中

(c)上海大剧院

从“过于平淡的生活”到“对生活的纯粹体验”,马俊丰与《浮生六记》的邂逅与重逢编织当代人们对两个世纪前一对小夫妻生活的双重态度。在凭借移动互联网科技可以帮助每个人都过上戏剧般生活的今天,偏偏是最为平淡的相守更加让人回味。

在《繁花》之后,与《浮生六记》的重逢,使马俊丰离自己所追求的表达更近了一步。

爱以闲谈消永昼

在马俊丰看来,《繁花》与《浮生六记》先后出现在自己的创作列表中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必然,这代表了他“近期以来一直在追求的审美倾向”。

或而是“弄堂八卦”,又或而是“闺房记事”,马俊丰将它们戏称为时代的“边角料”——属于正统叙事之外的无限空间。而“边角料”们身上细腻的生活纹理、精确的笔触描写,无一不是令马俊丰心驰神往舞台主题。

自《繁花》开始,马俊丰所呈现给观众的便是宏大叙事褪色之后,个体鲜活而平凡的生活底色。而《浮生六记》则更加接近这种底色的本质——完全个人化的情感与生活叙事。这种表达并未因平凡而显得干瘪、乏味,相反却充满生机,作者笔下的自己以及爱侣则以丰满而灵动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走进《浮生六记》世界里的人们。

马俊丰镜头下的沈复与芸娘

施夏明饰沈复 单雯饰芸娘

(c) 马俊丰

“爱与闲谈而消永昼”,马俊丰反复提及《繁花》原作者金宇澄对自己作品的定位,这也是他决心要在舞台上呈现《浮生六记》原因之一。人们在最为平淡的闲谈中纵容时光悄悄流逝,在马俊丰看来这正是《浮生六记》的魅力之所在。

将“无用的”、没有崇高立意的生活碎片拼接起来,作为导演的马俊丰将昆剧《浮生六记》打造成一把棱镜。这样一把棱镜可以将生活的本质折射成五彩的光谱,照进每一位走进剧场的当代观众。而这样一把棱镜究竟如何打造,则要待盛夏到来之时,与观众见面的《浮生六记》如何呈现了。

上海大剧院出品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联合出品

昆剧《浮生六记》

Kunqu Opera

时间:2019/7/13 19:15

地点:上海大剧院·大剧场

票价:¥80(公益票)/160/380/480/680

原著〔清〕沈复/编剧 罗周/导演 马俊丰/执行导演 倪广金/艺术指导 石小梅 胡锦芳/作曲 孙建安/编曲 李哲艺

主演

施夏明 —— 沈复

单雯 —— 芸娘

李鸿良 —— 王婆

由腾腾 —— 半夏

顾骏 —— 张禹门

裘彩萍 —— 沈母

演出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

—艺术家阵容等节目信息以现场演出为准—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