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廖雪芝、安源。2018年,李某開始資助四川省攀西監獄一名服刑人員的孩子和成都一名孤兒求學,他說,在劉青松等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他有了書讀,有了工作,也有了希望,他希望將這份愛延續下去。

原標題:民警8年幫扶442名服刑人員子女 妻子曾沒收他的工資卡

作者:廖雪芝、安源

服刑人員有困難了,

他們要向誰尋求幫助?

服刑人員的子女讀不上書,

他們將面臨什麼樣的情況?

關心、幫助服刑人員的親屬

是否更有利於服刑人員的改造?

……

從警21年,四川省攀西監獄教育科副科長劉青松時常會默默思考這些問題,他經常說,“能幫一個是一個!”其實,在他的心裏,他不願意放棄向他尋求幫助的每一個人。

  8年奔波上萬公里 幫扶442個孩子

服刑人員吉某家中有年老的母親、不會說漢語的妻子和兩個女兒,老人文化程度不高,兩個女兒年紀尚小。因爲自主搬遷,兩個女兒戶口成了問題,因此只能向學校交建校費才能讀上書。當得知吉某大女兒讀書時交了15000元的建校費時,劉青松非常着急,“條件就困難,還要交這麼大一筆錢!”

於是,他到當地公安局瞭解情況,併爲兩個孩子準備齊資料,最終辦好了戶口。不僅如此,他還爲兩人申請了助學基金。“讀書改變命運,希望兩個孩子能夠通過讀書走上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近日,記者到吉某家採訪時,發現屋子、院落被收拾得乾乾淨淨,兩個小女孩穿着整潔的校服,劉青松不時鼓勵兩個孩子努力學習,詢問助學金髮放情況,並不時默默記下一家人的改變。如今,吉某妻子在家裏養着七八隻雞,準備售賣,平時還到附近打零工掙錢,一家人等待吉某刑滿釋放後的團圓。

劉青松的善舉一直被單位司機賴發明看在眼裏,“他不會開車,常常需要請求同事幫忙開車去家訪,路途遠的,他就自己花錢坐車去。”賴發明回憶,劉青松家訪的地方,因爲偏遠,常常汽車開不進去,他們只能把車放在路邊,一步步走到幫扶對象的家中。在一次家訪中,因身上的錢已經捐完了,劉青松還向賴發明借過500元錢。

跑材料、找慈善組織、做家訪……這些年,劉青松奔波上萬公里,早已跑遍大小涼山和攀枝花5個區縣。一開始,慈善組織的負責人對劉青松爲服刑人員子女申請助學金持保留意見。劉青松着急了,只得一遍遍遊說,並帶着慈善組織的負責人做家訪。

就這樣,他愣是憑着自己的努力和堅持,爲服刑人員子女爭取到了公益組織的幫扶。2015年,他找到上海一家慈善組織,爲涼山州爭取到了800餘個助學名額,其中,四川省攀西監獄117名服刑人員子女獲得資助,每人每年可獲得1200元助學金。

不僅如此,近年來,劉青松爲71名特困服刑人員家庭解決低保或臨時救助;爲66名服刑人員的95名未成年子女解決落戶問題;幫助34名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成功入學、復學;聯繫社會公益組織,累計爲249名服刑人員的353名未成年子女爭取到助學金76.93萬元,總共幫扶了442名服刑人員子女。

無聲的教育 他是服刑人員“特殊的老師”

劉青松從事的監獄教育改造工作,主要通過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教育服刑人員認罪悔罪,自覺接受改造,增強法律意識和道德素養,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將其改造成爲守法公民。“對服刑人員來說,從事教育改造工作的民警,更像是特殊的老師。”而劉青松的“教育”更多是無聲的。

據悉,8年來,劉青松累計爲517名服刑人員解決實際困難。這期間,他與科室其他同事一起組織開展服刑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培訓服刑人員2863人,獲證率達95.3%;開展11期SYB(創辦你的企業)培訓,330名服刑人員接受培訓,爲服刑人員迴歸就業奠定技能基礎。

此外,爲了讓服刑人員安心改造,服刑人員辦結婚證、更換到期駕駛證、給其親屬辦戶口辦低保等,他把每一件事情當作大事來處理。

因更換駕駛證需要做體檢,他將醫生帶進監獄,爲服刑人員體檢;服刑人員需要辦結婚證,他又把民政局工作人員請到監獄裏;不少服刑人員子女沒有戶口,落戶需做親子鑑定,他就找到當地公安局物證鑑定所,爲貧困家庭子女落戶免費做親子鑑定……

他人眼裏的“一根筋” 妻子曾收繳他的工資卡

“只要他想做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在親戚朋友眼裏,劉青松有一點“一根筋”,這種“一根筋”讓很多人不能理解他的行爲,這種不理解不僅來自家人朋友,甚至還來自服刑人員。

“我們犯了罪,就應該受到懲罰,他爲什麼還要來幫我們呢?”劉青松的所作所爲讓服刑人員趙某感到疑惑。直到後來,劉青松將自己在家訪過程中錄的一段段子女的話語,在服刑人員面前播放時,一句句稚嫩的語言讓49歲的趙某紅了眼眶,“我們因爲衝動犯了罪,卻連累無辜的家人和孩子,那天晚上,我就給女兒寫了7頁紙的信,向她深深懺悔我的過錯。”

“幫助他人還要量力而行。”得知劉青松的行爲後,妻子陳曉梅有些惱怒。“以前幫助別人,每次捐助一兩百元,我都沒說什麼,有一次他直接捐了4000元。”劉青松在幫扶他人的過程中,遇到條件差的,常常忍不住掏自己的腰包。陳曉梅一氣之下,“沒收”了劉青松的工資卡。

劉青松和陳曉梅的孩子正在四川綿陽讀初中,生活學習的開支也是必不可少。陳曉梅從原單位內退後,每個月只有2000元的收入,一家人全靠劉青松每月5000元的收入維持生活。

但後來,隨着對劉青松的所作所爲了解更多後,陳曉梅又默默將工資卡還給了他,並將自己的工資卡也交給了劉青松。雖然沒有明說,劉青松把這當作一種默默的支持。

未來,他說還將幫下去……

“我所做的一切不圖他人回報。”劉青松說,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爲他的行爲,獲得更好的人生,最後能將這份善意回饋社會,他就心滿意足。

李某的父親在四川省攀西監獄服刑時,父母離婚,此後他就被寄養在姑媽家。“父親出事後我整個人都很頹廢,天天和別人打架,自暴自棄。”

2015年,劉青松得知襄陽市一慈善協會在涼山開展的助學活動,他就第一時間聯繫該協會,隨後在四川省攀西監獄獄服刑人員中篩選,選出3個符合條件的家庭孩子,其中就有李某,他得到了讀書就業“一條龍”的救助。如今,李某已在湖北襄陽一家公司工作,每年約有5萬元的收入。

2018年,李某開始資助四川省攀西監獄一名服刑人員的孩子和成都一名孤兒求學,他說,在劉青松等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他有了書讀,有了工作,也有了希望,他希望將這份愛延續下去。

李某的父親沒有太多的文化,當得知兒子如今也在做着和劉青松一樣的事情後,他只用簡單的言語表達內心。“從困難的地方出來,再幫扶同樣困難的孩子,他懂得感恩,做得很對!”

如今,四川省攀西監獄成立了“劉青松幫扶幫教工作室”,更多的民警加入到幫扶幫教的隊伍中來。未來,劉青松將和更多的人,一起把這份“事業”做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