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西甲兩年的格拉納達在2018-2019賽季以第二名的成績結束西乙聯賽,下賽季將重回西甲征戰。近日,俱樂部主席蔣立章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分享了格拉納達重回西甲的心得,同時透露自己的目標是爲中國足球培養更多“武磊”。


6月5日晚,西乙級聯賽倒數第二輪,隨着排名第三的阿爾巴賽特1:2不敵馬拉加,積分榜上位列第二、手握4分優勢的格拉納達提前一輪升入西甲。整座格拉納達城陷入狂歡。球迷們在市政廳前高呼蔣立章的名字,而從中國專程飛來參加慶典的蔣立章也激動地大喊:“格拉納達萬歲!”

但最初的狂喜過後,在酒店咖啡座接受採訪的蔣立章用“平靜”二字來定義自己此刻的心情,“當初球隊降級的時候我就說過,兩年後我們會回來。現在正好兩年”。

2016年收購格拉納達後,蔣立章出任俱樂部主席。做營銷出身的他尤其看重足球世界裏的“話語權”。在他看來,收購一支歐洲球隊,就意味着“在歐洲、也在整個世界足球的核心圈有了話語權”。然而,僅僅一個賽季後,格拉納達便降入西乙。

在2016-2017賽季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後,格拉納達隊降入乙級。

好在這一挫折沒有動搖蔣立章的信心,他並未如人們所猜測的那樣將球隊轉手出售,而是繼續悶頭經營球隊。如今,在球隊重回西甲,回顧過去三年,蔣立章承認,這是一場“摸着石頭過河”的嘗試。“當初我們確實不懂足球管理之類的東西。但中國人是有韌性的。我把從西甲到西乙的這個過程當作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在這其中學到了足球世界的知識和語言。我們通過努力一步步讓球隊打了上來。現在球隊回來了,而我也更胸有成竹了。”

如今,蔣立章同時還是中超重慶當代力帆俱樂部的“掌門人”。他坦言,中國和西班牙在俱樂部管理方面有着巨大差異,“西班牙足球俱樂部已經很成熟了。西甲聯盟有一整套不斷更新的管理方法,當地的球迷、媒體、政府和俱樂部工作人員又形成了他們自己的一套文化,促使西班牙足球不斷往前發展。而中國足球俱樂部在管理方面其實仍是非常初級的,但是我又不能把格拉納達的那一套完全複製到中超,這不現實,因爲沒有人能夠執行,沒有人懂。中國足球很多方面剛剛起步,我們要學習的太多,要一步一步來”。

“一步一步來”,是蔣立章採訪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話,這代表了他的態度:不可急於求成。他說:“體育是個慢產業,要有耐心。”對於接下來格拉納達的發展目標,他給出了一個務實的答案:“能留在西甲就好。現在不要談什麼空話。也許5年之後,球隊會有一個更大的目標,那就到時再向着它去努力。”

過去半年來,西甲因爲中國前鋒武磊加盟西班牙人隊而在中國球迷羣體中引發更大關注,這也令更多西班牙球隊看到了中國市場的潛力。格拉納達作爲一支中資球隊,在運作中國球員加盟方面擁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但蔣立章強調,球隊不會爲了博關注度而盲目引進中國球員。

他說:“我有兩個觀點,一是一定要找到合適的球員,不能爲了引進而引進,要以科學的態度,通過球探的考察讓有實力的中國球員過來,否則對球員、對俱樂部都是無益的;二是不能只瞄準一個武磊,或是隻瞄準前鋒這個羣體,要考慮第二、第三、第四個武磊在哪裏。”

事實上,如何爲中國足球培養更多的“武磊”,是蔣立章一直以來最爲關心的命題。近年來他以自己旗下的幾家俱樂部爲基礎,搭建了一個名爲Hope(希望)的體系,目前體系內已包含格拉納達、重慶當代力帆、意甲帕爾馬和葡超通德拉4傢俱樂部成員。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便是通過商業化運營的方式打造“球員培養服務”,將一些年輕的中國球員輸送至海外進行培養。

蔣立章說:“如何讓中國足球與歐洲乃至世界足球建立起聯繫,如何爲中國足球做出貢獻?我認爲需要建立一個體系,形成一個標準,以能夠源源不斷地產出中國球員。”

這無疑是一個長遠的計劃。蔣立章透露,在他的Hope體系中,有一個凌駕於所有俱樂部之上的技術團隊:“從建立到現在,這個團隊做了很多磨合,克服了文化的差異,就是爲了貫徹我的理念——培養中國球員。”而這個理念也已經被灌輸給了格拉納達俱樂部從總經理到體育總監、青訓總監乃至各個層級教練在內的所有工作人員。

蔣立章說,他希望自己的球隊能給加盟的中國球員以更多尊重和家一樣的感覺:“過去有很多中國球員因爲贊助商或是其他關係來到一傢俱樂部,卻得不到重視,被邊緣化了。我們是一家中資俱樂部,作爲老闆,我的意志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我要求如果有中國球員加入,必須得到大家的接納和尊重。如果一個教練能在考覈中幫助中國球員在二線隊立足下來,我可以給他獎金,這樣他們也會很樂意去做這件事。”

以格拉納達這傢俱樂部爲立足點,藉助歐洲足球的先進經驗,爲中國足球的發展做出貢獻,這是蔣立章的希望,也是他收購格拉納達的初衷。他說,比起球隊在西甲還是西乙,他更關注俱樂部對中國球員的培養:“如果球隊在西乙,卻能輸送出一個進入世界盃的中國球員,那就是成功;但如果球隊在西甲,卻沒能在培養中國球員方面做出什麼成績,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失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