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讀過豐子愷的“緣緣堂隨筆”,文章裏流露出一種通達人情世故的睿智,以及參禪一般的透悟。文字的樸實,思想的靈動,讓人領略到老先生作爲一個文化人的真知灼見與天真爛漫。老先生不僅於文學上建樹不凡,其書畫藝術,亦是有着卓越不羣的獨到創作悟性。

當翻開《護生畫集》的時候,你會感覺到一股淳樸,那幾乎未加一絲絢麗的畫面,正如一位智者在循循善誘的講述一個個心靈故事。

品讀豐子愷的《護生畫集》,感受一個文化人的真知灼見與天真爛漫

畫集裏反應出的物事,表達出人與動物與自然的關係,充滿了慈悲護生的人文情懷。單從筆墨畫面上來看,線條非常豐富,有着國畫書法的質感美,功底很深,可見豐子愷對於傳統書畫技藝有着優良的繼承。

在畫面意象上,簡約而有意境,傳遞出的思想內容非常豐富。而且畫裏有一種漫畫的味道,品讀之下,會令人覺得出奇,簡短回味一遍,又在情理之中,讓觀者自然而生慈悲之心。

品讀豐子愷的《護生畫集》,感受一個文化人的真知灼見與天真爛漫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豐子愷的畫略帶着濃郁的文人畫風格,而又不同於一般文人畫家的作品,他的作品更具有一種洗練,通達,以及深邃。處處禪味,瀰漫畫面。

《護生畫集》裏的“貓殉主”,每一隻貓形態各異,表達自己對主人的哀思,就算貓最喜歡喫的魚擱在一邊,貓兒們也視而不見。

有一隻貓兒看似要去喫魚,但仍是望着壽木,鬱郁難歡。如此有情義的貓兒,世上並不少有,因此看了這幅畫,讓人更加疼愛貓兒。

品讀豐子愷的《護生畫集》,感受一個文化人的真知灼見與天真爛漫

而“一方絲羅巾千百春蠶命”,讓人想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蠶兒用一生來貢獻,我們怎能忍心!

爲了尊重蠶兒,我們不就更應該珍惜穿在身上的衣嗎?“人之初性本善”呢,小孩攔着大人殺雞,天真而質樸的神情,讓人難忘。切勿傷害物命,這本是人的最初本性啊。

整個畫集,像這樣的作品真是太多,演義的護生慈悲,令人感動悲憫。人與動物的感情道義被充分的表述,挖掘出的真善美,直達人的最深處。翻閱畫集,一顆鮮紅的心怎不會被打動呢?

品讀豐子愷的《護生畫集》,感受一個文化人的真知灼見與天真爛漫

無論是筆墨意境,還是畫面傳遞的思想,護生畫集都達到了一個高度。豐子愷如何能夠將一個個淺顯而深刻的道理表述得如此到位?

原來豐子愷是一代高僧弘一大師的弟子,豐子愷自然受到老師的耳濡目染,對佛法有所涉足研讀。爲了紀念老師的五旬壽辰,豐子愷才由此創作了“護生畫集”,同時約定每十年出版一集,即使弘一大師圓寂了,豐子愷依然每十年出一集,直到大師百歲時,才完成了六集《護生畫集》。

品讀豐子愷的《護生畫集》,感受一個文化人的真知灼見與天真爛漫

此便是《護生畫集》創作出版的緣由,可見豐子愷那片尊師重道的發燙的丹心。由此,爲他的文化藝術生涯奠定了不可撼動的地位。該畫集的傳承於世,造福利益無窮。

藝術工作者,可以在畫集裏找到創作的靈感,體驗到豐子愷的獨特用筆用墨技巧,以及畫面章法意境的構成。普通讀者,則可直接通過作品讀出一段段啓開心靈的故事,導人向善。

正因此,《護生畫集》也成爲佛教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勸善教化世人的現代經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