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會碰見這種情況——平時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一到考試就考的不理想,許多人都說這是緊張嗎,但是也進過了相應的心理輔導,收穫的效果卻並不理想。那麼,很多家長都有一個疑問,孩子的平時的考試成績和高考的成績到底會相差多少,有沒有一個具體的參考值?

高考分數與平時成績到底相差多少?

高考是孩子一個重要的轉擇點,家長們對自己孩子在校期間的平時成績和高考成績到底相差多少,都希望能夠有個底。

高考分數與平時成績到底相差多少?

高考與平時考試的區別

想要知道高考成績與平時成績有多大差距,首先需要了解這兩者之間的區別所在。

高考分數與平時成績到底相差多少?

出題人更加嚴格

中高考等大型考試在中國非常重要,因此在中高考的試卷的出題人也是由各大名校的老師出題,但是我們平時考試的試卷大多是由本校教師自己命題的。各大名校的教師,擁有多年的教學經驗,能夠準確的把握各個年級的經典題型。但是平時的試卷的出題人,即使進行所謂的押題,但高考出題組也有反押題的措施。

考試目的不一樣

高考題原則上不出怪題、偏題,更不迴避“必考點”,但卻在命題角度、方法、題型上下功夫。高考題通過“攻擊”學生羣體性“軟肋”來突出“選拔性”。換句話說就是那些讓大多數學生感到爲難的題恰恰抓住了多數學生在某一知識點上的短處,而其目的正是讓優秀的學生脫穎而出。

評分規則不一樣

高考是選拔性考試,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績分層,便於高校挑選。平時的測驗或模擬基本上是測試性考試,目的是檢測掌握知識的程度,查缺補漏。因此,沒有深刻領悟、精做與高考平行的選拔性試卷,就常常會在高考中丟“不該丟”的分。

考試性質不一樣

高考一張卷就能定乾坤,爲國家選拔出合格的人才,關鍵就在於它通過“必考點”和“易考點”的綜合選擇來命題,能比較準確地考出學生的真實能力。而平時的考試一般是考查學生現階段的學習情況。

高考分數與平時成績到底相差多少?

那麼,爲什麼平時考試與高考成績存在差別呢?因爲平時考試試題的命題角度與高考有一定的差別,雖然命題的形式、題型、知識點有相似,但是從題型的新穎程度、立意角度等來看,平時考試與高考還是有較大差別的。

高考成績與平時考試差距大

網友:好像差距比較大,我從準重點直掉準二本。

高考奮鬥的目標不明確

“我想考上大學”“我想考上名牌大學”只不過是一種籠統而泛化的高考目標,對潛意識學習潛能的刺激力度不大,高三總複習更需要一個恆久、量化、清晰、明確、具體的高考目標牽引自我潛意識去努力,克服學習中的重重困難。建立強力的高考奮鬥目標。

主線複習進度未能緊跟老師的複習戰略

在高三總複習中,完全撇開老師的複習安排獨立搞自己的複習計劃是最容易多走彎路步入歧路的行爲,這方面慘重失敗的教訓是屢見不鮮的。就連自學能力極強紮實全面的高考狀元們都以親身的教訓再三告誡同學們:自己的複習小計劃一定要服從老師的大計劃,千萬不要甩開老師另搞自己的一套。

不善於制定科學的計劃

時間安排不當,缺乏計劃,自我複習漫天撒網,沒有階段性複習目標。或者自我支配時間安排過緊,缺乏彈性、機動性。緊跟着老師走是“大鍋燴”,自己的計劃是“小勺喂”,“大鍋燴”要喫飽,“小竈菜”要喂好。制訂一份彈性的小計劃是每一位考生應切實考慮的。

沒有積極的學習心態

科學家們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演員大腦的特定部位貼上微電極,然後按內容不同要求演員們表演各種電影情節。當他們演出與灰色、無精打采、消極、沮喪、憤怒有關的情節時,實驗監測儀顯示腦啡肽的含量隨之降低,當劇情進入歡樂、健康、愉快、喜悅、自信的內容時,腦啡肽的含量也隨之上升。腦啡肽是調節學習心態的天然快樂劑。養成積極樂觀的學習心態有利於大腦分泌腦啡肽的增加。不要總是糾結於某一次考試的分數,要有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每一次考試。

忽視各科複習中的客觀增分規律

成績的提高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例如:各科記憶知識的梳理成網,分類解題收穫的總結積累、文科複習注重知識的反芻,理科複習側向思維遷移……遵循各科的增分規律去用功複習,就等於找到開啓成功之門的鑰匙。

高考分數與平時成績到底相差多少?

在校期間的考試還是和高考成績有較大的出入,平時的考試僅僅只是教師爲了能夠更好的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已,但卻與高考的題目難易度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在校期間,教師比較重視學生的模擬考,一般來說,第一次模擬考試的成績與高考的成績相差不大,因此也受到老師的重視,而二模以及後面的三模則更像是一種篩選。

高考一般比一模成績高一點

網友:正常來說都是高考成績比一摸高至少幾十分吧,我自己就比一模高了二十分左右,一模過後還會系統複習,做各種試卷,考多次試的,應該有認真複習的肯定有所提升啦!

樹立自信心

不管你現在是成績如何,別忘記每天都帶着信心起牀。不論個人情況怎樣,每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有的同學基礎紮實根底深,不論高考如何變,都能遊刃有餘;有的同學思維靈活敏捷,理解能力強,對創新的考題尤爲適應;有的同學閱讀面廣,視野開拓,心理素質好,抗挫能力強,善於超水平發揮。不管怎樣,在高考前夕,對於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要過多自我責備,要多看、多想、多憶自己的長處和潛力,激發自信心。自信不一定能讓你成功的話,那麼丟失信心就一定會導致失敗。很多成績優秀在同學在高考中失利,他們不是輸在知識能力上,而是敗在信心上。

積極的情緒

心理學認爲,人的學習生活中,情緒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像染色劑,使人的學習生活染上各種各樣的色彩。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老婆婆非常疼愛她的兩個女兒,這兩個女兒均爲小販,一個賣雨傘,一個賣布鞋,這個婆婆晴天擔心大女兒的傘賣不出去,雨天又擔心小女兒的布鞋賣不出去,整天淚流。後來一位先生開導她說:“我爲你感到高興。晴天您的大女兒的傘賣得好,雨天小女兒的鞋賣得俏。”婆婆聽後,臉色馬上轉陰爲晴。這個故事說明:同一件事,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情緒就不同,結果就兩樣。在情緒緊張的時候,聽聽輕音樂或伸伸手,彎彎腰,或漫步戶外,或與同學聊聊天,講講趣事。考場上可做做深呼吸、望望窗外。

自我質辯

自我質辯是心態自我調整的良方之一。比如,有“離高考越近,便越擔心自己能力”的憂慮的同學,不妨進行如下自我質辯:自問:這種擔心必要嗎?自答:毫無必要,平時自己一向學習認真,雖不十分優秀,但只要認真做好考前準備,正常發揮,這次考試完全可以考好,根本不必爲這無端的擔心而苦惱。又問:這種擔心有利嗎?自答:沒有,它有百害無一利,它鬆懈人的鬥志,轉移人注意目標,若不及早排除,到考後將悔之晚矣。再問:我該怎麼辦呢?自答:最要緊的是對考試充滿自信,要有條不紊的地組織複習,紮紮實實地做好考前準備。通過這樣自我質辯,心中的擔憂也就化解了。

積極的暗示

積極暗示能強化自己的信心,消除煩惱。消極暗示會降低人的信心,徒增憂心。考生在考前就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積極暗示,自我打氣。“我行,我一定行”“我潛力大”“我進步大”“我喜歡挑戰”。通過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驅散憂鬱,克服怯懦,恢復自信,激發興奮點,把自己的心態、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

坦然面對現實

四川一位理科狀元說:“我在考試時有點緊張,但是我想,這樣的考試每個人都會緊張,誰在考試時調整得快,誰就能考得更好。結果,我坦然面對緊張,我得到超常發揮。”所以保持一顆平常心,坦然面對一切可能發生的事情,那麼無論你將來遇到什麼樣的順境或逆境,都能夠泰然處之,並且最終一定能夠收穫人生最美好的果實。

高考分數與平時成績到底相差多少?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經歷了這個階段也就收穫了成長。不要對高考抱有恐懼害怕的心理,現在是高三學子們最後的複習階段,二輪複習已經開始了,紮紮實實複習,做到無憾就可以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