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人物故事!

首富的格局、境界

故事的主人公呢,叫伍秉鉴。他的家族是是清朝时期广州十三行商里最富有的一家——伍家怡和行,他们家的家族资产,抵得上整个清朝朝廷半年的收入,是名副其实的“富可敌国”。

首富的格局、境界

伍秉鉴

伍氏家族原来一直是在福建经营零散的生意,经营状况颇为惨淡,到了伍家的第五代——伍国莹这里,事情终于有了起色,他进入了当时广州的行商里头规模最大、最富有的——潘家的同文行做账房先生。大家不要小看账房先生,在当时,账房先生的权利很大,不是简单地做做记账、算账的活,账房先生还可以参与公司资产的管理,甚至拿点钱出来帮公司搞投资。作为账房先生的伍国莹,在这期间就跟英国东印度公司有了生意上的交往。就这样过了很多年,伍国莹不仅积累了外贸知识和生意经验,还跟很多国家的商人建立起了不错的私人关系。 “五口通商”变成“一口通商”之后,伍国莹觉得机会来了,又在东印度公司的出资扶植之下,他开始自己打理起了新的生意,这就是怡和洋行的前身。

首富的格局、境界

很快伍国莹就退了下来,把家族的生意交到了他的儿子伍秉鉴手里。真正把怡和行做大、做到世界首富的人,正是伍秉鉴。他只用了短短五年时间,就把怡和行的规模做到了跟同文行并驾齐驱的程度。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富的格局、境界

当时广州港口的茶叶贸易非常红火,外国人,尤其是英国人,对中国的茶叶是喜欢得不得了。十三行的商人们做的生意也主要是茶叶,伍家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而且伍秉鉴意识到,要赚钱,一定要拥有自己的“产业链”。

首富的格局、境界

“产业链”一环:采茶环节

伍秉鉴他们家以前是福建的,福建武夷山产茶,且质量上乘。伍秉鉴就在武夷山承包了一大片茶山,雇了工人,在这里采茶,然后又开了制茶工作坊,完成制作茶叶的工序。怡和行再统一进行装箱、贴上特制的商标,通过长期合作的洋行把茶叶销往世界各地。

首富的格局、境界

炒茶工作坊

当时买茶叶买得最疯狂的要数英国人民,英国国王还曾给东印度公司颁发了特许状,特许东印度公司包办伦敦市一整年要用的所有茶叶。怡和行也就理所当然接到了大单生意了。

首富的格局、境界

茶叶运输

当年怡和行在十三行跟东印度公司的所有买卖里边儿,占的份额一直都是最高的。据记载,仅1830年一年,怡和行卖出的茶叶就占了东印度公司在中国买的茶叶里的18.6%,价值高达127万多两银子,这还没加上其他国家的商人,也没有加上英国的其他小商贩。

首富的格局、境界

当然,也不是说人家做买卖净看关系,在当时,怡和行就已经是十三行里的老大了,伍秉鉴本人也早就坐上了总行商的位置。加上伍秉鉴供应的茶叶曾经被英国公司鉴定为最好的茶种,后来凡是装箱之后盖上了伍家戳记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就能卖得出高价。

首富的格局、境界

跟外国商人打了很长时间交到的伍秉鉴知道,除了踏踏实实地做买卖之外,一单生意无论大小,最讲的还是信誉。怡和行的货物在质量上有保证,加上从不拖延交货时间,交易无论大笔还是小笔,钱的数额上面更是从没出过什么问题。这为怡和行赢得了很好的信誉。

首富的格局、境界

伍秉鉴这个人,一直到现在,也还在西方商界有他的地位。虽然从史料上看,伍家的怡和行向来做的是正经生意茶叶贸易,但是一些伍家担保的外国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贸易中往往是夹带鸦片。

首富的格局、境界

一方是朝廷官府,一方是多年来贸易往来的生意伙伴,两边都得罪不起,因此伍秉鉴必须尽自己的全力化解危机,最后兜兜转转,还是败给了复杂的局势和人情冷暖。

首富的格局、境界

十三行衰落的导火索,一场大火

直到1843年这个风烛残年的一代世界首富去世了,终年74岁。

首富的格局、境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