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的尾巴上,一則來自資本市場的消息,將人們的目光重新拉回到前幾年曾經尤爲火熱的在線票務市場。消息指稱,光線、騰訊等投資的平臺貓眼微影在8月31日向港交所交表,在9月3日掛網,正式啓動上市流程。這意味着,在線票務平臺市場或將迎來新的一輪洗牌和角逐。那麼,怎樣看待這場無硝煙之戰的走向呢?或許,從這個“貓眼”裏可以窺見一些端倪。

>>從羣雄逐鹿到天下兩分

在線票務市場自從2008年左右始萌芽,隨着傳統票務市場式微,在線票務市場份額增加,線上購票的用戶習慣育成,衆多在線票務平臺遍地開花的格局漸成。2016年中國在線電影票務行業市場份額的數據顯示,當年的在線票務市場“大餅”由四強分割,其時,微影時代佔比25%,位居第一,貓眼佔比24%,位居第二,而淘票票和百度糯米分別以17%和16%位居第三和第四。

但是隨着市場發展,競爭愈發激烈。在資本力量佔主導的市場戰爭中,那些沒有資本後臺的平臺陸續被收購合併。而背靠阿里影業的淘票票,藉着平臺、運營和資本的多重優勢,給其他在線票務平臺造成極大壓力,逼迫它們另尋出路。

2017年是在線票務市場關鍵轉折的一年。其中,百度糯米直接被百度放棄,退出競爭市場。與此同時,貓眼宣佈和微影時代實現戰略合作,共同組建一家全新的互聯網+電影平臺——貓眼微影(以下簡稱貓眼),企圖通過收購合併的方式形成合力以便奪回市場份額。值得一提的是,向以宣發見長的光線傳媒及其關聯方,是貓眼的第一大股東,光線系資本持股比例長期在50%上下,極大程度上控制了貓眼發展的主導話事權。而淘票票始終保持自己的業務獨立性,在亂象頻出的行業市場浪潮裏穩坐着重要席位。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第3季度,中國電影(13.030, -0.18, -1.36%)在線票務市場格局中,貓眼微影、淘票票分別以市場份額的52.5%、34.44%位列中國電影在線票務市場前兩位,幾乎已經確立了天下兩分的市場格局。

>>角力比拼進行時,貓眼的優勢是……?

自貓眼微影合併開始,它與淘票票這兩大龍頭平臺的角力過程,就被更加醒目地擺在了聚光燈下。

相關資料顯示,貓眼目前估值超過200億元,將坐擁光線傳媒行業資源,享用包括美團入口、大衆點評入口、貓眼、微信入口等在內的多個入口核心流量優勢以及其他股東的泛娛樂資源。

但處在強勢擴張期的淘票票,自然不是省油的燈。藉助阿里矩陣賦能,淘票票也佔據了支付寶、淘寶、大麥以及口碑等平臺開放入口的紅利。

而在內容端,剛剛過去的暑期檔,三大爆款電影《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和《諜中諜6》,其聯合出版發行方也都由淘票票承包,可謂來勢兇猛。


貓眼招股書奧祕:賬期超半年“應付賬款”已超1.3億,影院叫苦連連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暑期檔,淘票票的合作影片達9部,單片票房超10億元的有1部,5億元-10億元間的有2部。《我不是藥神》和《西虹市首富》這兩部由阿里影業聯合出品和發行的高質量影片,以31億元和25億元票房佔據暑期電影檔前兩名,更收穫了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分別位列中國影史票房第四名和第十名,成爲近期互聯網流量冠軍。這樣的成績,理應讓內容端產出薄弱的貓眼感到由衷欣羨。

同理。在宣發端,淘票票於今年4月發佈“燈塔”作爲宣發“共振”模式的全新產品,將阿里影業“智能宣發”的概念落地,此舉顯然也是意在對標貓眼相對擅長的宣發渠道優勢。

事實上,如今的淘票票,依託阿里影業雄厚的實力兼之長期穩定的支持,一方面致力於以獨家互聯網聯合發行平臺的身份,助推衆多中國票房黑馬,另一方面通過自身平臺引導內容方做好內容,幫助用戶發現好內容,未來更是希望進一步協同打造用戶運營、片方營銷和大數據三大平臺,做大行業產業蛋糕。

反觀貓眼,不僅傳統的宣發優勢遭到挑戰,在春節檔、暑期檔等黃金機會上,也似乎很久沒有做出可令人信服的內容投資選擇,導致一大批頭部電影資源的合作意向,目前明顯傾向淘票票。

面對這一現狀,貓眼會着急嗎?

>>貓眼上市,背後還有多少包袱?

極光數據顯示,電影演出票務APP用戶偏好指數,淘票票名列第一,緊隨其後的是大麥,而後纔是貓眼。目前,淘票票的發展方向,無疑是持續深耕平臺的專業化能力,依託阿里大數據資源和平臺矩陣增幅,精準定位和高效服務觀影用戶。


貓眼招股書奧祕:賬期超半年“應付賬款”已超1.3億,影院叫苦連連

而合併之後的貓眼,試圖進一步強化其“全鏈路、新場景、賦能產業”的發展圖景,往大而全的方向發展,持續爲電影行業進行“數據賦能”和“營銷賦能”。由此思路出發,前文提及的顯著增加營銷購票入口,聯動光線傳媒的宣發技巧以及多年“地網鐵軍”的地推經驗等等,都成爲了貓眼的特色優勢所在。

以貓眼參與宣發的5月檔流量爆點電影《後來的我們》爲例,貓眼想看指數達到82萬,破了貓眼推出想看指數以來的歷史紀錄,首日預售票房更是破8000萬,一度創下愛情片新紀錄,似乎亮點頻出,不過期間,也暴露了貓眼從宣發營銷到票務銷售的種種問題,一場巨大的退票風波,加上期間被指“偷票房”等傳聞,也給《後來的我們》帶來了巨大負面口碑,這和貓眼自身過分依賴宣發營銷的業務機制脫不了干係。此外,《後來的我們》以及此前《羞羞的鐵拳》等由貓眼參與宣發的爆款電影,均屬於得到明星光環加持,在最終票房和社會討論度等方面雖然取得了不錯成績,但也無法充分反映貓眼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未必可以再次復現成功案例。


貓眼招股書奧祕:賬期超半年“應付賬款”已超1.3億,影院叫苦連連

更直觀的問題,還來自於貓眼的財務數據表現。

譬如,貓眼宣稱其在線票務市場份額已超過60%,假設屬實,那麼淘票票的市場份額應該不足30%,而貓眼的票務收入規模也至少應是淘票票的2倍左右,但結合阿里影業的自己發佈的財務報告來看,並不符合實際。鑑於賬面收入一般很難造假,那麼恐怕只能認爲貓眼關於其市場份額的數據表述存在水分。

又譬如,貓眼財報中關於關聯交易的內容顯示,早在2016年5月,貓眼大股東光線控股以其持有的176,016,506股光線傳媒股份爲對價,換取上海三快科技持有的貓眼28.80%的股權,並向上海三快支付8億元現金對價購買其持有的貓眼9.60%的股權,同時光線傳媒向上海三快支付15.83億元現金對價購買其持有的貓眼19.00%的股權。當時交易完成後,光線控股持有貓眼38.40%股權,光線傳媒持有貓眼19.00%股權。這說明,貓眼背後資方關聯交易的上限得到擴容,也意味着大股東所佔話語權比重不斷放大。如果貓眼如期上市,大股東過分突出的這份“存在感”,或許很難適應健康正常的股票市場。另一方面,進入2018年後的光線傳媒,常遭業內詬病已走上華誼的老路,其主營核心影視業務表現堪憂,轉而開始依靠投資收益,來驅動報表成績。因此,光線系當下在貓眼的高投資佔比,不啻於將貓眼與光線系綁在同一條生死線上,看似榮損共擔,但對於股民而言,絕非利好。

在2018年上半年,貓眼娛樂收入僅爲18.95億元,虧損達到2.31億元(經調整後,虧損爲1560萬元),而對手淘票票卻是資金充足,步步緊逼。

另一個明顯證據是,根據貓眼公開招股信息,貓眼的中長賬期應付賬款,正在顯著增長——截止今年6月末,貓眼賬期超過半年的應付賬款數額已經超過1.3億,佔到所有應付賬款比例的3成以上,而半年前,這一數字比例尚不足一成;除此之外,其他應付款項中,還有13.5億是貓眼需要付給下游影院的票房和賣品結算款。這一切意味着,貓眼不僅未敢選擇採用類似淘票票和影院方的實時結算方式,反而甚至可能正在試圖隱蔽地通過拖欠下游影院方賬款的方式,來紓解自身賬面的現金流壓力。但是,這樣的資金佔用行徑,可能招致更多問題,如宣發渠道方的抗議和反彈、影響企業信譽,而且,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貓眼自身賬面現金儲備不足和足額兌付能力欠奉的困境。

綜合而言,貓眼急於啓動IPO計劃,或許正是尋求資金亟待補血的表現。

對於投資者而言,做出正確的判斷仍然是容易的:如今,貓眼微影背上的包袱實在太多,業務不穩定因素明顯,加上疑雲深重的財務表現,保持審慎觀望態度,或許是最好的選擇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