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一個歌手,她對歌曲演繹的理解也有自己的角度,即在保持聲音美感的基礎上,儘可能容納多種風格——她會是製作人最喜歡的那種人,要唱出什麼味道都能拿捏到可圈可點,同時又能把聲音控制得如此平滑透亮。其一,以《路過人間》《你知道》爲代表的臺式仙女系流行歌手形態,主打年輕聽衆。

鬱可唯很能唱。

在選秀時期,她的風格廣度在選手中堪稱翹楚。能唱芭樂能唱香頌,稍微有些另類氣質的也能穩穩拿下。她嗓音的演繹彈性在同期出道的女歌手中相當突出。

作爲一個歌手,她對歌曲演繹的理解也有自己的角度,即在保持聲音美感的基礎上,儘可能容納多種風格——她會是製作人最喜歡的那種人,要唱出什麼味道都能拿捏到可圈可點,同時又能把聲音控制得如此平滑透亮。

爲我差點錯過她這張神仙專輯而道歉

戳《路過人間》專輯封面試聽全輯

在她的作品中,基本你能清晰地把握到詞曲作者與製作人對她的想象。她如溫水一般,能夠順暢地流進任何模具之中。

在她之前的專輯中就呈現出了這種多面性——成熟的唱片歌手特質一早被滾石看中,都市抒情女聲的位置站得穩穩當當。只是這一類歌手早已輝煌不再,鬱可唯其實一直在原有的抒情歌手基礎上試圖闖出一條更具個性的歌路,唱片裏的她不斷搖擺。

爲我差點錯過她這張神仙專輯而道歉

戳《溫水》專輯封面試聽全輯

其中《溫水》是一次相對成功的嘗試。在成功地完成過王菲、莫文蔚轉型的張亞東手裏,鬱可唯的唱片少有地具備了一些脫塵的另類氣質。儘管聽者或許會認爲這一切都應歸於張亞東的功勞。

在“快樂女聲”的十年後,她迎來了加盟華研後的首張唱片《路過人間》。在唱片推出後,我觀察過大衆對它的反應,最多的聲音就是“好像田馥甄”。從兩個角度來看這句話。

其一,“田馥甄”代表着什麼?

出於對田馥甄前兩張solo專輯的喜歡,我曾對她後來的“仙女”路線有一定的抗拒。在單獨發唱片之初,我喜歡她能把少女情歌在一點點英倫搖滾與夢幻流行的氣味中唱出鮮活的張力。但到了《渺小》之後,她卻彷彿硬挑着宇宙洪荒、冷淡飛昇的主題死磕。

但經過這幾年的沉澱,再回頭去看《渺小》和《日常》倒是又有新體會。是這兩張專輯最後把她從少女偶像的定位中解脫了出來,附帶了更具辨識度的icon屬性,在形象上蛻變成了一個有獨立辨識度的歌手。一定程度上,硬拼未必沒有好結果。田馥甄這兩步棋如今看來走的聰明。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以前人們喜歡暗忖田馥甄像王菲,現在則開始說其他歌手像田馥甄了。這很能說明問題。

總結下來,我們現在喜歡把形態年輕、有出塵個性的女歌手約化爲“田馥甄”類型。

爲我差點錯過她這張神仙專輯而道歉

其二,像嗎?

如前所述,田馥甄如今在音樂上的符號指向其實是一種演繹姿態上的異處。比照王菲,王菲的音樂裏喜歡用一些相對比較另類(尤其在當時)的音樂風格說世俗的情感,只是在林夕的加持下總能顯得哲理兮兮。她的音樂風格也相對比較成熟、實驗性,有着相對冷調的外殼。但田馥甄的音樂元素則相對要平易得多,但在姿態上比一般的流行歌手要出世一些。

這張專輯裏當然有這樣的歌曲。比如《路過人間》這種借仙女姿態寫塵世生活的“我比你們高貴”視角,比如《你知道》,在旋律和氛圍上的疏離感魅力也曾在田馥甄身上奏效。

但這絕不是這張專輯的全部。

爲我差點錯過她這張神仙專輯而道歉

從這個視角延伸出去看《路過人間》,其中包含了至少3個形態。

其一,以《路過人間》《你知道》爲代表的臺式仙女系流行歌手形態,主打年輕聽衆。其二,以《三十而慄》《十年如一日》爲代表的都市大齡女子哀怨情歌,主打成熟聽衆。 其三,以《進化》《Missed Call》《是誰》爲代表的、更爲跳脫的另類個性形態,音樂性相對更強,主打個性聽衆。

三個形態之中,首尾可相互兼容,但彼此之間又有一定的牴觸。這讓這張唱片整體而言更像是一張single collection。值得肯定的是,分開看,不少單曲都有不錯的質量。比如《路過人間》《Missed Call》《你知道》等。

爲我差點錯過她這張神仙專輯而道歉

最想額外一提的是她自己參與創作的《Missed Call》,Trap、另類R&B、隱約的中式風情包裹出焦灼而靈動的形象,洋氣時髦有特質,是全專在音樂上最令人驚喜的部分。這證明了鬱可唯演繹能力的包容度,卻也讓她作爲歌手的人設模糊了起來。

但這種策略並非不可理解。在女歌手頭牌田馥甄出走華研後,鬱可唯差不多已經是華研最重要的女歌手。於是華研把能用的資源都投到了她身上——王治平、陳小霞、鄭楠、藍小邪、姚若龍、施人誠、陳粒、王豔薇……幾乎已經是華語音樂圈頂配。投入如此之巨,但流媒體的興起讓如今的時代從唱片審美邁向單曲審美,對於唱片公司而言,與其死磕一處,不如先多方佈陣,看看種下的三個種子,哪一顆率先開花。

爲我差點錯過她這張神仙專輯而道歉

這張唱片最值得被詬病的也就是這一點——在建構上放棄了唱片的整體性。

但對於鬱可唯這樣一個vocalist設定的人而言,多多嘗試未必是壞事。這畢竟是華研第一次經營鬱可唯。或許在這種注重廣度的嘗試之後,第二張唱片裏,我們就能見到一個更爲聚焦、更爲清晰的她。

總的來說,這張專輯在完整度、深度、音樂性上有許多可以指摘之處。但再過一兩年來看,這將會是鬱可唯成爲一位深具辨識度的歌手的分水嶺。

文|唱片評審團樂評人 呆若木一

編輯|益達

爲我差點錯過她這張神仙專輯而道歉爲我差點錯過她這張神仙專輯而道歉

戳圖支持你喜歡的優質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