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彬

阅读提示

近来,稀土成为舆论焦点。今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赣州考察时就推动稀土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稀土乃至其他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热议。6月4日~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更是一连召开了三个稀土座谈会,展开密集讨论。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都需要庞大且稳固的矿产资源安全体系作后盾。当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何更好地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如何更好地统筹国内与国外两个大局,提升我国矿产资源控制能力?本期特邀专家就此进行评论。


美国商务部6月4日发布了根据13817号行政命令提交的跨部门报告,作为国家战略提出确保稀土等关键矿产安全供应的政策措施。美国这一国家战略的出台,绝不是针对当前贸易摩擦的应急之举,而是一场酝酿已久、跨部门的总动员,涉及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劳工政策等多方面制度,堪称深思熟虑、用心良苦。其中,有三大特征值得我们关注、警惕。

第一,尽管稀土供应问题非常醒目,但并非源于今年5月以来关于“稀土之战”的铺天盖地媒体报道,而是始于三年前——这意味着现任美国政府成立未久即开始相关“摸底工作”:2017年7月21日,特朗普总统签署第13806号行政命令,要求“评估并强化美国制造业和国防工业基础及供应链弹性”,跨部门工作组由五角大楼领导并成立16个工作小组,重点评估内容包括供应链不安全的唯一来源、单一来源、外国依赖、原材料短缺等。2017年12月20日,美国颁布第13817号行政令《确保关键矿产安全可靠供应的联邦战略》。据此,2018年5月,美国内政部发布由美国地质调查局编制的35种“关键矿物”商品清单,包括铀、稀土等。这份清单特别备注了“依赖于中国和俄罗斯的矿产品”,而不包括任何其他矿产大国。今年6月4日出台的这项国家战略,补充了五角大楼对第13806号行政命令的回应、美国国家科学和技术委员会的《先进制造中的美国领导力战略》等等。由此可见,美国针对战略性矿物的部署筹划已久。就像整个贸易摩擦一样,关于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问题仍然是美国挑起来的,他们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了。

第二,美国这一国家战略触及美国政治体制一些深层次问题,比如:国有土地使用限制、环境保护红线、劳工政策等等,都是长期以来属于或涉及美国制度的根本问题。在环境保护、劳工政策方面趋于消极保守,与克林顿政府、奥巴马政府积年累月形成的民主党治理模式针锋相对,同时在国有土地利用方面又与传统共和党治理模式大不相同。比如:改善在国有土地上获取矿产资源的机会,缩短许可时限、简化审查程序等“简政放权”;修订美国土地管理局、美国林业局的土地使用规划程序;发展美国矿产劳动力,维持一个强大的国内劳动力队伍(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国有劳动队伍”);针对刚性十足的美国环境保护制度,要求彻底审查矿业被迫撤出保护区的情况,评估国家环境政策法和其他法规,评估并改进《清洁水法》《河流和河床法》等等,全然一副“要矿石不要森林”的姿态。

第三,充分认识这一系政策值得警惕的倾向,包括有备而来、所图非浅等,同时,也要留有观察余地,避免掉进单边主义挖的坑里。我们要看到,这些政策大都属于或源于美国总统的行政命令。法理上,美国国会可以限制甚至推翻总统的行政命令,但过程复杂漫长,至今尚未发生过。美国最高法院也可以裁定推翻行政命令,但至今只发生过两次,一次是裁定杜鲁门把全国所有炼钢厂归于联邦政府控制的行政政命令无效,另一次是裁定克林顿企图阻止美国政府与罢工者签署协议的总统令无效。行政命令不能取代立法,但在实践中经常起到与立法类似的效果。任何一位总统可以撤销上一任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但事实上等新一任总统上任,很多情况不是物是人非,就是木已成舟。学者们依据每任总统任期内签署的行政命令数量,衡量其运用权力的多少。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任内签署的行政命令多达3700项,以其绝无仅有的四个任期,塑造了美国通过二战崛起的进程。最近三年来,美国退出TPP、禁止移民、美墨边境建墙等影响大甚至有社会破坏性的政策都是行政命令。

粗中有细、处心积虑,表明美国垄断资本的国家根本利益不会易弦更张。美国对国家矿物安全的极度重视,提醒我们在坚持自由贸易、全球化资源配置同时,要清醒认识国家矿物安全问题。事实上,在我们这个拥有十三多亿人口的大国,对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而言,谷物安全与矿物安全密切相关,粮食之本在于土地资源和淡水资源,包括化肥矿物的氮磷钾安全。联系基本国情,我们要像对谷物安全一样对待矿物安全,像对待粮食安全一样对待资源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