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侯宝林、王决、曹静波、耿明晨等人和房东大嫂、老人们一起剁肉、择菜、和面、擀皮包饺子,一起守岁,唱歌、说相声、讲笑话搞联欢度除夕,起五更吃饺子之前侯宝林还给老奶奶拜年,唱段喜歌。这是侯宝林最爱吃的,他说比北京六必居的酱菜还好吃。

「沧州记忆」侯宝林在沧县,记得这些往事的沧州人不多了

我国当代相声艺术大师、语言大师侯宝林曾在沧县李天木回族乡自来屯村生活、劳动。他在村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娱乐的情景,亲切和善又幽默风趣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人们眼前——

「沧州记忆」侯宝林在沧县,记得这些往事的沧州人不多了

不怕脏累学农活

那是1957年,中央广播事业局响应党的号召,百十名干部上山下乡劳动,于10月底的一天深夜到达沧州。这其中便有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和他所在广播说唱团的28位艺术家。他们来到自来屯村——河北省的模范红旗村。沧县县委、县政府先是把他们送到薛官屯乡,自来屯的村民听说后特别高兴,套了7辆铁瓦、一辆胶轮骡马车,把他们接到了村上。侯宝林、王决住在老三连(后改称第十生产队)老党员、大乡乡长李德玉家,吃饭在高级社主任王宪孟家。

到村后的第二天,侯宝林等人便听从队长王宪亭分配出工干活,跟队长一起到东洼用坡斗给小麦浇封冻水。当时40岁的侯宝林,从未干过这种活,和同伴两人牵着4根麻绳的坡斗,在水面和空中摇摆“跳舞”,怎么也不听他们使唤,累得满头大汗也没有兜上水来。队长王宪亭一看,就过去示范指导,侯宝林很快便掌握了要领,一天浇了近一亩地,受到了干部和乡亲们的赞扬。当时的《渤海日报》和《新观察》杂志还刊发了新闻报道和他们打水浇麦的照片。

后来,又在北洼搞农田水利建设。改造盐碱地要用大筐抬土,开始侯宝林只抬半筐,步子还乱扭秧歌。经过队长指点,又经几天劳动实践,便能抬一整筐,压肿了肩膀,他也不说。还有一次,在离村很远的地方和曹静波打坡斗浇地,曹静波不小心一脚滑进了冰水中,棉鞋袜子都湿了,侯宝林便把自己套的袜子脱下一双让他换上,社员们也弄来干沙土给他把鞋袜包干,并让他提前下工回家。

侯宝林还跟社员们一起捣粪、送粪、撒粪、打井拉滑车等。春天和小学生们刨坑种树,在村边秧稻子、插稻秧;夏天耕地、薅草、锄地、割麦、打场;伏天翻红薯蔓子、擗高粱叶子,什么脏活累活都干,学会了许多农活。

「沧州记忆」侯宝林在沧县,记得这些往事的沧州人不多了

乡亲们吃啥他吃啥

来村时,侯宝林已在全国有了一定知名度,可他从北京来到沧县农村,一不带点心、罐头、挂面等食品,二不在村上单开小灶,近一年时间始终坚持吃派饭,乡亲吃啥他吃啥。

自来屯当时生产水平不高,社员比较贫穷,一年到头很少能吃上几顿白面大米。房东王宪孟老伴儿秦朝凤便千方百计将粗粮细做,把平常的庄稼饭做得有滋有味。如玉米糁子熬粥有时掺红薯,有时掺胡萝卜,有时掺蔓菁或小菜疙瘩,有时还做菜粥或尜尜汤;玉米面掺黄豆面做主食,有时贴饼子,有时加枣蒸窝头,有时做白菜馅或干马齿菜馅的团子,有时烙烀饼;白菜熬粉条、熬豆腐就算是改善伙食了。

平时吃的基本就是农家腌泡的老咸菜或焖熟的咸菜,如白萝卜、苤蓝、疙瘩头、韭菜花、辣椒、姜不辣、糖蒜,还有自家做的酱。这是侯宝林最爱吃的,他说比北京六必居的酱菜还好吃。秦大嫂给他把洗干净的大葱、白菜心,还有孩子们在洼里挖来的苣荬菜拿来,让他蘸酱吃,侯宝林总是满意地称赞“好吃好吃”。那时的农村生活是清苦的,但对粗茶淡饭侯宝林从不厌烦和挑剔。

有时,王宪孟也在集上买回点羊肉包饺子来改善生活。侯宝林不喜欢吃羊肉,但他不言语。王宪孟大女儿不吃腥荤,秦大嫂给她包点素馅的,侯宝林便悄悄地吃几个。后来被发现了,王宪孟便不买羊肉改买猪肉。有时侯宝林他们下地干活或到县里演出回来晚了,秦大嫂就给他热饭吃。到秋天农作物逐渐熟了,秦大嫂给他们炒花生、煮鲜枣、糊毛豆角、烀红薯、煮嫩玉米吃。

1958年元旦、春节来临,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干到腊月二十九,吃完饺子再动手”。所以,中央广播说唱团的同志一个也没回北京与亲人团聚,坚持在自来屯与社员群众一起过年。侯宝林、王决、曹静波、耿明晨等人和房东大嫂、老人们一起剁肉、择菜、和面、擀皮包饺子,一起守岁,唱歌、说相声、讲笑话搞联欢度除夕,起五更吃饺子之前侯宝林还给老奶奶拜年,唱段喜歌。

他在哪 哪就有欢笑

侯宝林这位久负盛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不仅在剧场舞台上幽默风趣、诙谐逗乐,在日常生活也是爽朗乐观,谈笑风生,令人捧腹。

他在自来屯劳动锻炼期间,不管是在田间、地头、场边,还是在村里队部、房东屋舍、院落或夏夜在树下乘凉,不管是干部社员、男女老幼,只要有人要求说一段,他从不拒绝,总要满足大家的要求。有时说段单口相声,或者说个小笑话、小幽默;有时还见景生情现编现说,逗得大家前仰后合,哈哈大笑。他还注意在民间搜集神话传说故事、笑话或歇后语、俏皮话以及当地的方言土语,还有小买卖人的吆喝声。有一次,他在田间休息时给大家学房东大姐和她母亲说话:房东大姐刚从洼里干活回来见娘正在做饭,就问:“丫呀,今儿咱吃么饭呢?”娘说:“我给你馇黏粥,烙饼子。”说的是地道沧县调,土味极浓,大家笑得合不拢嘴。

侯宝林来自来屯不久,中央广播事业局领导便组织慰问团来沧县慰问。其中有他的老搭档郭启儒,老同行刘宝瑞、郭全宝,徒弟马季、于世猷,还有唱西河大鼓的马增芬、女歌唱家马玉涛等人。村中搭了土台子,临时办了一台热闹的文艺晚会,艺术家们都上台表演了节目。侯宝林和郭启儒说了对口相声《戏剧与方言》《夜行记》《关公战秦琼》等,他自己还说了单口相声《四进士》 (四个近视眼秀才猜匾),还有《巧嘴媒婆》《偷年糕》《三个姑爷给岳父拜寿》等四五个小笑话,群众掌声不断,不让他下台。

中央广播说唱团的演员都自带乐器和表演道具,一到周末、假日、农闲便和大家一起联欢。特别是侯宝林,每天不管干活多累,收工回到住处见了房东也要说两句笑话、唱两口西皮二簧。干部群众一致反映,这样好的演员、这样高水平的节目,在大城市花钱买票也看不上啊!今天给咱庄稼人送到家门口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特别是侯宝林的相声、笑话,大大鼓舞了自来屯干部群众的劳动热情。

至1958年国庆前夕,侯宝林和广播说唱团的同志完成劳动锻炼任务,在一个秋高气爽、天气晴朗的日子,告别乡亲,踏上返京之路。全村1800多口人,扶老携幼,恋恋不舍地送到村外老远,依依惜别,有很多人走了16里路一直送到李天木公社,侯宝林和乡亲们一一握手,洒泪而别。走后不久,他还给王宪孟、刘德玉两家房东来信,表示感谢,并邀请他们有空儿到北京去玩。

来源:沧州日报 作者:冯天增

原标题:侯宝林在沧县自来屯

阅读和关注【沧州晚报】

给【沧州晚报】打上星标,

沧州晚报每日三次发布权限

为您提供最新鲜最实用的资讯

「沧州记忆」侯宝林在沧县,记得这些往事的沧州人不多了

推荐阅读

★2019年沧州将建7个特色小镇

★沧州这一全新免费场馆人气旺!注意,5月1日起将收费!

★沧州市区将建一所新医院,预计3月开工

★沧州最新公交班次表

★沧州西站(高铁站)最新列车时刻表,沧州火车站最新列车时刻表

领导说了

你送一朵小花

「沧州记忆」侯宝林在沧县,记得这些往事的沧州人不多了

小编的奖金就增加5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