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報道,由解放軍陸軍、海軍、空軍以及火箭軍等多軍種聯合參加的“藍盾-18”聯合防空演習的實彈檢驗階段已經結束。從報道來看,演習練得就是聯合行動、聯合思維,參演官兵也感受到了信息融合成效,如陸軍紅旗-16部隊獲得空軍遠程預警信息後預警、控制效率更高。

  可以說我軍的防空部隊正在逐步形成綜合體系,大大提高防空效能。但我們也要看到異種武器間的串連、形成聯合防空火網,其實不是容易的事情,是要以技術手段爲基礎的。美軍也曾遇到同樣的問題,今天,北國防務就帶大家看看它們是如何解決這問題的。

  △“藍盾-18”演習中發射的紅旗-16,異種系統的整合是各國防空部隊都會面對的問題

  爲了增大防禦範圍,許多防空武器都有聯網功能,但大部分卻是同種武器間相連的封閉式網絡。例如S-400防空系統的最基本火力單元是由一輛火控雷達車搭配1-8輛導彈發射車所組成,而一個配備有搜索雷達車的營級指揮中心可與1-6個火力單元形成聯網,共同執行區域防空作業。

  然而,戰區中如果有其它的防空單元就會各自形成聯網,只有連級或營級的指揮中心才能通過某種高階的交換網絡互相溝通,交互支持的需求必須通過各自的指揮層級來一步步傳遞,有時無法滿足瞬息萬變的防空作戰需求。

  △美國三軍雖然能通過Link 16聯機,但由於聯機數量太多,難以保證網絡質量,因此陸軍自建IFCN網絡提供低延遲的火控聯機

  相較於其它國家的防空作戰是 “防空爲主,反導爲輔”,美國陸軍的防空作戰在冷戰後期漸漸演變爲 “反導爲主,防空爲輔”。原因是美國空軍的能力足以在任何戰場奪取絕對制空權,陸軍防空部隊着實沒多少飛機可以打。

  但另一方面,敵軍利用機動導彈車、僞裝陣地。。。等方式仍可能發射彈道或巡航導彈對地面部隊或平民區域造成傷害。彈道導彈的特性是速度快,反應時間短;巡航導彈的速度雖慢,但利用地形掩蔽,在雷達幕上出現的時間可能比彈道導彈更短,因此反導作戰的反應時間往往比防空作戰更短,各單元聯機作戰的速度就要更快。

△解放軍空軍的遠程預警體系最完善,它的預警信息對其它軍兵種大有助益△解放軍空軍的遠程預警體系最完善,它的預警信息對其它軍兵種大有助益

  美國陸軍目前有兩層反導系統:射擊高度較大,防禦範圍較廣的“薩德”系統(THAAD)以及負責低層反彈道的“愛國者”系統。防空系統也是兩層:由愛國者兼任中遠程的防空系統,以及極短程的“復仇者”導彈和搭配的近距搜索雷達。

  這種兩層式架構除了是高低搭配外,也應有相互支持的功能,以確保來襲威脅有多次的攔截機會。爲了整合防空與反導的兩層系統,美國陸軍提出了 “陸軍整合防空與反導”(AIAMD)架構,通過統一的指揮與管理體系將各種系統整合在一起。

△“愛國者”至今在美國的陸基防空和反導體系中仍是核心△“愛國者”至今在美國的陸基防空和反導體系中仍是核心

  前面提到,異種系統整合的最大問題就是各自的網絡是封閉式架構,要全部整合在一起,甚至還要有未來擴充的彈性,最好的作法自然是將全部的網絡打通變成開放式架構。然而,畢竟說比做容易,軍用的機動系統不像城市有穩定的通訊基礎建設,網絡要打通並不是大家拿出手機聯網就能打通的。

  因此,AIAMD的基礎設施就是要建立一套 “整合火控網絡”(IFCN),也就是由多臺通信中繼車構成的無線網絡。每臺中繼車能通過有線網絡與當地的防空系統進行聯機,再通過30米高的高頻通信天線互聯成網。因此,每種防空火力發射裝置或雷達只要發展出對應的整合接口,就可以連上同一個防空網絡。

  △AIAMD第一階段的主要目標是無人機與巡航導彈,除了網絡設施外,也在發展 “共享”概念的多任務發射裝置,其可裝入多種短程導彈來對應前線的火力威脅

  整合防空火力網絡的概念有點像 “滴滴打車”:首先要有客人(傳感器)告訴你目的地(目標),配對的出租車(導彈)就能到達(擊中)目的地。而通過開放式的“整合火控網絡”,拆散了原有防空雷達與導彈的配對關係,導彈與雷達間可以有條件地自由配對,因此雷達可以找到最適合的導彈進行攔截。

  但在IFCN網絡中間還是需要一個人工的配對中心,稱爲 “交戰作業中心”(EOC),以往每套系統有自己的指揮中心,但“交戰作業中心”通過“整合火控網絡”,用同一套 “IAMD作戰指揮系統”(IBCS)的計算機軟硬件就可遙控所有相連的防空系統進行作戰,可以大幅縮減指控中心的人力與車隊數量,也就提高了指控中心的機動性與生存性。

  △AIAMD的目的就是要將防空從平臺作戰升級爲體系作戰,未來還會整合海空軍的預警信息,形成無縫串接的防空火控體系

  2015年5月,AIAMD架構進行第一次整合測試,使用“整合火控網絡”聯機攔截了彈道導彈;11月,又用“整合火控網絡”遙控“愛國者”攔截彈道導彈和模擬巡航導彈;到了2016年,又同時接入多部“愛國者”火控雷達、近距離雷達以及“愛國者”導彈發射裝置。

  目前,整套AIAMD架構仍在發展中,但無疑已經是但已是目前陸上最先進的跨平臺整合防空架構。就“藍盾-2018”演習呈現出的需求來看,解放軍隊類似系統顯然是有需求的。未來,解放軍應該也會根據自己的需求發展類似系統,最終通過技術手段徹底的將防空系統整合到一起,形成真正的大防空,“雲作戰”體系。(作者署名:貞觀防務)

  《出鞘》完整內容請關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搶先查看(查看詳情請搜索微信公衆號: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完整首發。

  本欄目所有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凡本網註明版權所有的作品,版權均屬於新浪網,凡署名作者的,版權則屬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經本網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軍事:最多軍迷首選的軍事門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