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着離別與遠方的地方

  不管多遠,記憶總會在這

  出行的地方,必有車站。有車站的地方,就有回憶。

  昨天一條求助微博,牽動大部分人的回憶。

  一位遼寧人在微博說:

  

  一個義縣老火車站,將面臨被拆除的危險,希望大家能夠保住這個已經有近百年曆史的車站,近百年曆史的火車站,在全國已經不多了。

  

  義縣站建於1921年,處在遼寧省義縣義州鎮。老火車站承載的不僅是出行的人流,還有幾代人的回憶。

  當然,評論不止有支持的言論,也有反對的聲音,質疑車站是否存在相應的文物價值。

  時代在發展,義縣老火車站顯然跟不上個時代的腳步了。換乘系統,服務系統,調度系統已經滿足不了現狀的需求。

  義縣老火車站是沈山鐵路備用線上最大中轉站,是曾經朝盤高鐵的重要交通樞紐

  ▽遼寧義縣老火車站照片北鎮攝影師馬宏

  義縣已經有了兩座新修的火車站。這座見證了當地近一個世紀變遷的老火車站,將不久因道路改造而被拆除。

  義縣是全國貧困縣,缺乏資金。若想保留車站,那麼道路改造的開支就會加大。所以在資金的壓力下,拆掉火車站似乎是最節省成本的辦法

  由於造型美觀,像《大決戰》之《遼瀋戰役》等不少經典影視劇,都曾經在這裏取景。不知那些影像,會不會成爲老火車站給人最後的念想了?

  新建車站,拆老車站,一定是正確嗎?

  正如微博評論中,不少網友表示:不希望看到當年濟南老火車站被拆除的悲劇重演

  ▽津浦鐵路濟南站(濟南老火車站)

  濟南老火車站,建於1912年,由德國建築大師赫爾曼·菲舍爾設計。它是典型的德式車站,建築把德式建築的勻稱、協調、沉實的風格,體現得淋漓盡致。

  它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被二戰後西德出版的《遠東旅行》列爲“到遠東最值得看的第一站”,是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建築類教科書上的範例。

  而在1990年代,因追求現代化建設、排斥資本主義的思潮,當地執政者以不符合當下民族精神的理由,如此評價濟南老火車站:“看到它就想起中國人民受欺壓的歷史,那高聳的綠頂子…就像希特勒軍隊的鋼盔。”隨後下令拆除了濟南老火車站。

  1992年7月1日8時5分,濟南老火車站的鐘聲永遠停止了。

  2013年,濟南市政府爲緩解日益增加的濟南火車站旅客集散和周邊交通壓力。將投資15億元修建濟南火車站北廣場,並且宣佈“復建”老火車站。

  但其後不到一年又宣佈停建。《人民日報》曾爲此刊發評論《評復建濟南老火車站:歷史文物不能靠複製救回》。

  如今,同樣的問題出現在了遼寧義縣的老火車站。古語的“以史爲鑑”,難道現在已經不好使了嗎?

  據瞭解,義縣老火車站部分列車已開始停運,轉移到新的義縣西站靠停。

  替換老火車站的新義縣站正在修建中,從新義縣站的效果圖看出來,已經沒有半點原來的氣息

  這新建的兩個車站建的不好嗎?不好說。因爲,幾乎全國的火車站都是這樣大體量的設計。

  國內車站的整體形象比較雷同,用類型學分大概主要是三類:

  車站是一個城市(國家)文明的標誌。因此,我們國家的車站,幾乎都成爲了地標性的存在。

  車站建築設計體塊交錯,體量巨大,虛實結合,體現了現代建築的優秀設計手法,但如此形式化又無特色的設計,未免過於簡單粗暴。

  除去火車站頂上的幾個標誌性大字,辨別火車站估計就跟看韓國模特選美一樣,看不出個區別。

  

  反觀外國的火車站,有歷史有美感,大家看完應該會有一個疑問。

  ▽國王十字火車站,英國倫敦,1852年

  ▽赫爾辛基中央火車站,芬蘭赫爾辛基,1914年

  ▽愛丁堡威弗利火車站,英國愛丁堡,1846年

  爲什麼我們的車站總是千篇一律,別人的車站卻充滿有趣的靈魂?

  細數中國有歷史的火車站,並不只有有趣,風格還多變。

  ▽吉林西站,吉林省吉林市,1928年,由中國著名建築師林徽因女士和梁思成先生設計

  ▽旅順站,遼寧省大連市,1898年,站內有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歐式站臺

  ▽青島站,山東省青島市,1899年,德國文藝復興風格作品

  ▽碧色寨站,雲南省蒙自縣,1909年。德國文藝復興風格作品

  ▽橫道河子站,黑龍江省海林市,1901年。俄羅斯建築藝術風格

  ▽碧色寨站,雲南省蒙自縣,1909年

  極致的建築體驗,只留給讀懂歷史的人們。

  遼寧交通微博昨晚表示,將積極聯繫政府有關部門,爭取給後人留下歷史的記憶。

  我們期待有更多“遼寧交通”精神的人出現,呼籲大家保護歷史遺產。

  保護車站,就是保護記憶中當年成長的自己。

  來源:

  1.遼寧義縣老火車站照片北鎮攝影師馬宏

  其餘圖文素材來自網絡,

  AssBook設計食堂撰寫,

  編輯MichelangeLo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