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素问》、《脾胃论》、《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我们今天为您说上一病,这就是到了一定年龄,常常出现的耳鸣。

      对于耳鸣,本订阅号之前给您写过多篇文字,涉及到耳鸣的方方面面的病因。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因为脾胃虚弱而导致的耳鸣。

      耳,为肾之窍。如果肾出了毛病,影响到耳窍,出现耳鸣,这自然是可以理解的。那么,脾胃虚弱和耳鸣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看官不妨把目光投向《素问·玉机真脏论》。在这里面,先贤有精当的论述,这就是,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脾作为气血生化之源,它可以为我们的四肢百骸、官窍提供气血来进行濡养。如果气血的化源不足,不能濡养耳窍,或者脾阳不振、清阳之气不能达到头面,我们就会发生耳鸣、耳聋。

        这样的耳鸣患者,往往有鲜明的特点,这就是在起身的一刹那,耳鸣耳聋的现象明显。为什么?因为当人瞬间起身的时候,气机趋下,气血难以及时升腾,故而耳鸣加重。同时,由于脾阳、气血不能濡养耳窍,所以耳朵里面还可能有空虚、发凉的感觉。当然,因为病因在脾,所以患者多有脾虚的问题存在,比如面色萎黄、纳少不化、饮食后腹胀、倦怠无力、便溏、舌淡红、舌苔薄白、脉象沉缓等等表现。

        看官须知,这样的耳鸣患者,在女性,以及上了年纪的人群中,是十分常见的。这个时候,不要一味地补肾,而是应该补脾。只有把我们的脾胃之气恢复起来,耳鸣才会得到改善。

        那么,面对这样的景况,祖国传统医学有没有办法应对呢?

        有的。在这里,我们给您展示一张用于调治此类耳鸣的常用古方。您通过它,可以对中医对此类疾病的调治之法,有更形象和真切的感受。组方如下——

        黄芪20克,人参9克,炙甘草5克,葛根9克,蔓荆子9克,白芍9克,黄柏9克,升麻6克。

        此方,出自《脾胃论》。你不是中气不足、脾胃虚弱吗?好黄芪、人参就能温补脾阳、补中益气。血为气之母。补气必然要养血,于是用白芍养血,同时还可以平肝。为什么平肝?因为脾胃虚弱,妨肝木克伤脾土。接下来,用葛根、蔓荆子和升麻来鼓舞清阳之气,清利头目,令脾阳上升濡养耳窍。最后用黄柏清热泻火。全方对于治疗脾胃气虚、风热上侵、清阳不升、头晕目眩、耳鸣,伴有阴火炎上的人,大有益处。

       此方临证常需加减。看官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不可不经辨证而贸然应用。

         总而言之,中气不升,九窍不通。对耳鸣,我们必须知道它和脾胃之间的关系。明白了这一点,可以让我们在寻求治疗的时候,少走很多弯路。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本订阅号微信平台jnym2016开放,欢迎您参与讨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