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小兒形氣不足,衛外不固,容易感受外邪,所以,在兒科感冒疾病尤爲常見(包括現代醫學的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本病以發熱、咳嗽、鼻塞、流涕爲主症,其突出症狀是發熱,而且常爲高熱,甚至出現抽風。如果感冒不愈,還可以發展爲支氣管炎、肺炎等。所以,對小兒感冒應予足夠重視。

小兒感冒亦分爲風寒、風熱、時行感冒等類型。由於小兒陽氣偏盛,外感風邪極易化熱,因此,在外感表證的同時,常伴有裏熱症狀;並且常有一些兼證,如感冒夾滯、感冒夾驚、感冒夾有暑溼等。

1.風寒感冒

症見發熱怕冷,無汗,頭痛身痛,鼻流清涕,打噴嚏,咳嗽,口不渴等。治宜辛溫解表。可服小兒羌活丸、九寶丹等。

2.風熱感冒

症見發熱較重,微怕冷,無汗或微汗,頭痛,打噴嚏,流濁涕,咳嗽痰多,咽喉腫痛,口渴,面赤脣紅等。治宜辛涼解表。可服妙靈丹、小兒感冒顆粒;發熱較重無汗的,可服至聖保元丸、救急散等。

3.時行感冒(流行性感冒)

症見起病急驟,突然高熱、怕冷無汗,或有汗不多,頭身痛,身倦無力,嘔吐,大便祕結或腹瀉,面赤脣紅,咳嗽氣促作喘,咽喉紅腫,眼赤,甚至煩躁不安,神昏譫語,項強抽搐等。治宜清熱解毒透表。可服妙靈丹、小兒感冒顆粒、至聖保元丸、救急散;神昏抽搐者,可兼服牛黃抱龍丸、小兒急驚粉(後兩種成藥見驚風病)。

4.感冒夾滯

即宿食停滯,復感外邪,俗稱停食着涼。症見發熱咳嗽,噁心嘔吐,大便酸臭,夾有不消化食物或奶瓣,煩躁不安,手心發熱等。治宜清熱化滯解表。可服小兒百壽丸、至寶錠;如兼有大便祕結者,可服乾元丹等。

5.感冒夾驚

內熱外感,熱盛風動,症見高熱不止,睡中驚惕,煩躁不寧,甚至神昏譫語,兩目上視,手足抽搐等。治宜清熱解表,鎮驚安神,可服牛黃鎮驚丸、定搐化風丸、琥珀抱龍丸等。

6.感冒夾暑溼

夏令感冒,兼夾暑溼,症見發熱怕冷、頭暈身倦,厭食不渴,噁心嘔吐,大便溏薄等。治宜祛暑解表,清熱化溼。可服香蘇正胃丸等。

常用中成藥

1.小兒感冒顆粒

【組成】薄荷、菊花、廣藿香、連翹、板藍根、大青葉、生地黃、白薇、生石膏、地骨皮。

【功效】解表清熱。

【適應證】用於小兒風熱感冒。症見發熱,微惡風寒,口渴,咽喉腫痛等。

【劑型規格】顆粒劑,每袋裝12g。茶劑,每塊重6g。散劑,每瓶裝0.5g。

【用法用量】顆粒劑、茶劑:開水沖服,1歲以內每次6g,1〜3歲每次6〜12g,4〜7歲每次12〜18g,8〜12歲每次24g,1日2次。

【注意事項】

a.忌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b.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c.嬰兒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d.風寒感冒者不適用。

e.糖尿病患兒、脾虛易腹瀉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f.發熱體溫超過38.5℃的患者,應去醫院就診。

2.小兒百壽丸

【組成】薄荷、鉤藤、六神曲(麩炒)、麥芽(炒)、山楂(炒)、牛黃、膽南星(酒制)、天竺黃、殭蠶、桔梗、甘草、茯苓、陳皮、木香、砂仁、蒼朮(制)、滑石、硃砂。

【功效】清熱散風,消食化滯。

【適應證】用於內熱積滯,復感外邪。症見頭痛身熱,鼻流清涕,咳嗽痰多,噁心嘔吐,大便酸臭,或夾有不消化食物,煩躁不安,手心發熱,甚至出現神昏抽搐(中醫稱爲食厥)等。

【劑型規格】蜜丸,每丸重3g。

【用法用量】口服,1次1丸,1日2次,週歲以內小兒酌減。

【注意事項】

a.本品處方中含硃砂,不宜過量久服,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b.服用前應除去蠟皮、塑料球殼;本品可嚼服,也可分份吞服。

3.琥珀抱龍丸

【組成】山藥、檀香、枳殼、枳實、膽南星、天竺黃、茯苓、甘草、紅參、琥珀、硃砂。

【功效】清熱鎮驚,息風化痰。

【適應證】用於小兒內熱感冒。症見發熱,咳嗽痰盛,氣促作喘,急熱驚風,手足抽搐,驚嚇昏睡,夜啼不安等。

【劑型規格】蜜丸,每丸重1.8g。

【用法用量】口服,1次1丸,1日2次,嬰兒每次1/3丸化服。

【注意事項】慢驚風及久病氣虛者忌服。

4.香蘇正胃丸

【組成】藿香、香薷、紫蘇葉、茯苓、扁豆、滑石、陳皮、砂仁、厚朴、枳殼、六神曲、麥芽、山楂、甘草、硃砂。

【功效】清暑解表,化溼和中。

【適應證】用於小兒夏季感冒夾有暑溼。症見惡寒發熱,頭痛身倦,嘔吐乳食,大便溏泄,厭食不渴,小便不利等。

【劑型規格】蜜丸,每丸重3g。

【用法用量】口服,1次1丸,1日1〜2次,溫開水送下,週歲以內小兒酌減。

【注意事項】忌生冷油膩食物。

5.小兒解表顆粒

【組成】金銀花、連翹、牛蒡子、蒲公英、黃芩、防風、紫蘇葉、荊芥穗、葛根、牛黃。

【功效】宣肺解表,清熱解毒。

【適應證】用於風熱感冒。症見惡寒發熱,頭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癢,苔薄黃,脈浮數。

【劑型規格】顆粒劑,每袋裝8g。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1〜2歲1次4g,1日2次;3〜5歲1次4g,1日3次;6〜14歲1次8g,1日2〜3次。

【注意事項】

a.忌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b.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c.風寒感冒者不適用。

d.嬰兒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e.糖尿病患兒、脾虛易腹瀉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f.發熱體溫超過38.5℃的患者,應去醫院就診。

金老的鑑別用藥

小兒感冒顆粒以辛涼解表藥配伍清熱解毒藥,具有辛涼解表,清熱解毒之功,可用於病毒性感冒。

小兒解表顆粒具有辛涼解表作用,治療風熱感冒初起。

來源:本文選自《國醫大師金世元中成藥學講稿》,人民衛生出版社,原著:金世元。主編:翟華強,王燕平,翟勝利,商洪才。人衛中醫編輯整理。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