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最近F-35也出亂子了:經過美國記者調查以後,發現了F-35有13個嚴重的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問題是,F-35C在超音速狀況下塗層會起空泡,導致飛行員無法開啓加力進行超音速攔截。不過根據問責局今年的報告,這個“禁令”沒有什麼效果,因爲限制時間的定時器很難在作戰條件下被飛行員觀測到,報告顯示,在許多情況下,由於任務繁重,飛行員無法遵守加力時限,這可能導致飛機損壞並影響完成任務。

原標題:美國記者調查發現F35新問題:超音速時會破壞隱形

(觀察者網訊)美國空軍引以爲豪的F-35隱身殲擊機,被發現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在超音速飛行時,F-35B和F-35C的隱身塗層會起空泡,破壞該機隱形性能。這使得F-35C無法執行超音速截擊任務。

對此,洛馬錶示,這些問題都是“1類B級”,是小問題,能在F-35全速率生產前解決問題。

隱身問題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6月12日報道,過去幾年來,美國國防部一直認爲F-35是比較成功的項目。相較於於美軍其他大項目,比如福特級航母,F-35的問題並不多,因此國防部只是向洛馬抱怨維護成本太高太麻煩。

但是最近F-35也出亂子了:經過美國記者調查以後,發現了F-35有13個嚴重的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問題是,F-35C在超音速狀況下塗層會起空泡,導致飛行員無法開啓加力進行超音速攔截。

這個問題最早出現在7年前: 在2011年末的顫振試驗中,F-35B和F-35C分別以1.3馬赫和1.4馬赫的進行了飛行測試,以檢驗了該型飛機的超音速能力。在2011年11月的一次檢查中,測試人員發現F-35B的水平翼和尾翼附近的隱身塗層持續“起泡”,這些空泡嚴重影響了F-35C隱身結構。

隨後在進一步的測試中,研究人員發現,“熱損傷”明顯損害了水平翼和尾翼的結構完整性。這個問題將導致F-35C“隱身能力下降,通信、導航和識別天線受損,以及/或顯著的(水平尾翼損傷)”。

這使得這架新銳艦載機的無法執行對艦隊防空至關重要的超音速截擊任務。這個故障被標註爲“第一類缺陷”(CAT 1),是美國武器系統中最嚴重的缺陷分類。

不建議開加力

隨後美國國防部通過讓海軍“不要超音速截擊”的方式,部分解決了問題。國防部對F-35B/C開啓加力飛行(超過1.2倍音速)的時間進行了限制,國防部要求海航飛行員,在駕駛F-35C時只能在1.3馬赫的速度下飛行50秒,之後在軍用推力下保持3分鐘非加力狀態後,再進行重新設定加力時間。

不過根據問責局今年的報告,這個“禁令”沒有什麼效果,因爲限制時間的定時器很難在作戰條件下被飛行員觀測到,報告顯示,在許多情況下,由於任務繁重,飛行員無法遵守加力時限,這可能導致飛機損壞並影響完成任務。

除此以外,國防部改進了隱身塗層來緩解這個問題,但國防部並不打算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國防部給出的理由是,1.3馬赫已經處於F-35B/C的包線邊緣,因此屬於“小問題”,沒必要爲此大動干戈將F-35B/C推倒重來。

對此,洛馬給出的理由和國防部差不多,F-35C遇到的超音速無法隱身問題,都屬於“極限條件測試”中的“偶然情況”,基本上無法復現。洛克希德·馬丁公司F-35項目負責人格雷格·烏爾默(Greg Ulmer)表示,在作戰機羣中還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而且這些事故僅限於“飛行測試條件的最高極限,不太可能在作戰場景中重複出現”。

洛馬稱,出問題的F-35C都是“第八批次”前的飛機,在第八批次以後,洛馬啓用了新的“耐熱塗層”,烏爾默將這種材料描述爲能夠承受“我們所說的熱衝擊波”,但拒絕具體說明這種塗層是如何工作的,或者它提供了多少保護。

溫特承認,如果類似的問題在F-35C的庫存中更廣泛地發生,缺陷可能會阻礙海軍完成超音速攔截任務。

截擊傳統

海軍對於F-35C無法超音速巡航一事十分不滿,F-35系列戰機的作戰理念是在敵機偵測到自己之前擊落敵機,但由於歷史和文化原因,海軍航空兵不太相信遠程殺傷的觀點。這些看着《壯志凌雲》長大的海軍航空兵對於艦載航空兵的一些基本功——比如超音速攔截,狗鬥和丟無制導炸彈很執着,而F-35C在這些方面做得都不怎麼樣。

一名退役美軍海航飛行員這樣評論到:“考慮到這架飛機的用途和能力,這是一個相當大的限制。要知道,如果我們要在戰爭第一天用這些飛機,這意味着我們只能用內掛和內部燃料,這意味着我必須離敵人足夠近才能打擊敵人,這是很危險的。此外,如果我必須機動躲避一枚導彈,或打擊另一架飛機,飛機可能會出現機動問題——如果我猛一轉身,離開這些傢伙,打開加力燃燒器,它就會開始融化或出現問題。”

此外,不隱身的問題還影響了F-35C最至關重要的能力——海外部署。這位老海航飛行員表示:“我們可能要在海上作業8個月,所以如果你在第一週就因爲開加力損壞了這些飛機的隱身性,那麼它就“永久”損壞了,除非你能在幾個月以後費時費力把這個飛機弄到什麼能維修的地方。”

不過海航已經習慣了新飛機問題重重了,這位飛行員表示,想想F-14,當時這架飛機用了可變後掠翼和AUG9雷達,當時他們也遇到了“成長的痛苦”。在親身體驗本國國防工業數十年後,這位老飛行員倒是看得很開:至少洛馬能提早“發現了問題”,而不是詢問“爲啥飛機會出問題”,要知道F-35是一款“F--king複雜的飛機”。

麻煩不少

F-35總共遇到了13項1類問題,除了超音速巡航問題以外,F-35其他問題包括但不限於:駕駛艙內的壓力峯值會導致飛行員“極度”的耳朵和鼻竇疼痛;頭盔顯示器和夜視系統的問題導致F-35C難以在航空母艦上着陸;F-35在20度攻角以上,會出現嚴重的控制問題。

除了6月份這份報告以外,幾年F-35的問題還不小。今年4月25日,美國政府問責局(GAO)發佈了一份新報告,報告調查後表示,2018年,全球範圍內有大約50%的F-35戰機無法完成每年執勤8個月的硬性指標。

問責局在報告中稱,戰備率低下來源於糟糕的後勤維修能力。問責局指出,國防部修復損壞部件的能力仍然“有限”,導致F-35維修中心積壓了4300個部件。由於很多部件的維修難度超過了預期,在9月到11月之間,本應在兩到三個月內修好的部件,最終花了六個多月的時間。

缺乏配件這讓美國空軍“主體空軍化”,爲了保持戰備值班,F-35中隊的人員正在從其他已經無法飛行的F-35上拆下零部件,而不是等待新的零部件通過供應鏈交付到他們中隊。

雪上加霜的是,由於F-35生產時間長,以至於從生產線上生產出來的首批F-35與最近生產的F-35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政府問責局發現,除了軟件的變化,“整個機隊至少有39種不同的部件組合”。

國會態度

在報告中還提到了另外一點:F-35遇到的嚴重問題,包括之前“戰備出勤率不足50%”的問題,都逃過了國會和媒體的密切關注。這些問題也沒有通知給F-35的盟友,暴露出美國國防部最昂貴、最引人注目的F-35系統的缺乏透明度的問題。

這可能跟洛克希德馬上要“全速率”生產F-35有關。到2019年底,國防部領導人將就是否結束F-35“研發階段”,進入“全速率”生產階段做出關鍵決定。進入“全速率生產”階段以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年產量將從2018年的91架飆升至2023年的160架。然而目前13個1類問題,可能會影響洛馬進入“全速率”生產的時間。

美國國防部F-35項目主管、海軍中將溫特(Mat Winter)說,F-35聯合項目辦公室似乎取得了快速進展,但並非所有問題都能在全速生產決定之前得到解決。溫特表示,不足之處都屬於“1B”類,不會影響整體任務執行能力。

雖然問題重重,並且F-35在遇到問題時沒有對國會保持透明度,但國會依舊支持F-35項目。防務新聞也認爲,F-35目前存在的一系列技術問題不太可能對該項目構成生存威脅,因爲最近洛馬和空軍在解決問題方面取得了進展,降低了機身成本,這讓美國國會繼續支持這款戰鬥機。

溫特表示,目前已部署的F-35戰機達到或超過了性能指標,他們對於F-35項目十分有信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