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第14师团加快侵略华北,由北平攻克保定、石家庄、邯郸、安阳、新乡,进击陇海路地区,意取郑州,继而沿平汉铁路南下武汉。

郑州武汉若失,平原腹地则纳入机械化日军铁蹄,得中原者得天下,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由黔军改编的新八师奉命赶往黄河南岸,阻击日军。

1938年2月,新八师奉命炸断黄河大桥,土肥原军团望河兴叹。

亲自挖开黄河口的抗日老兵:半个世纪来“我的心永远得不到安宁”

日军配图

5月,土肥原偷渡黄河成功,以精锐部队迅速沿陇海铁路西进。

6月6日,河南首府开封陷落,7日,敌军坦克开到中牟,郑州危在旦夕。

此时,新八师紧急接令,利用黄河伏汛期进行决堤,阻敌西进,保郑州。

新八师最初选择的决堤处,是在地势较低的赵口一段。

但挖开相距40公尺的两道口子之后,河水日夜久冲不垮,大堤不决,急得上头连连责问。

这时,新八师的参谋熊先煜和工兵及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连夜考察,认为此地地势虽低,但水势缓慢,大堤土质坚固,所以不是最好的决堤之地。

熊参谋到郑州师部面谒总司令商震,说即便挖堤官兵再增加,也不会在赵口发生决堤。

最后,商震令他选决堤口。

亲自挖开黄河口的抗日老兵:半个世纪来“我的心永远得不到安宁”

日军渡黄河

熊等一干人再沿河岸勘察,找到黄河拐弯处的花园口和马渡口,但马渡口离中牟太近,“恐堤为决,敌已近”。

于是选择了花园口。

此处河水汹涌,到此处转弯时突然遇阻,压力大,易冲开河堤。

另外,熊参谋从地图上发现,此处河水流出后,经过敌人侵占的开封、中牟、尉氏、通许、扶沟、西华等地后,会流入贾鲁河,从而避免湮没更多无辜百姓。

亲自挖开黄河口的抗日老兵:半个世纪来“我的心永远得不到安宁”

黄河决堤处

下令挖掘时,有人心痛不已,“要死多少人啊……!”

熊斩钉截铁地说:“死人是肯定的,在这里决堤,死的人会大大减少。”

言罢,几个人含泪跪地,朝母亲河磕了几个头,挖掘开始。

2000军民日夜不停,同时紧急疏散附近村庄村民,妇孺老幼转移,青壮年留下协助挖掘。

次日,敌机来侦察,还撂下几个炸弹。任务更迫在眉睫了。

亲自挖开黄河口的抗日老兵:半个世纪来“我的心永远得不到安宁”

黄河配图

此处河堤由小石子和黏土筑成,十分坚固。为鼓舞士气,加速挖堤,长官部还派来慰问演出团,带来白面大肉,歌舞表演。

军民官兵2天2夜猛挖,“没有使用一两炸药”,6月9日上午8时,终于放水。

果如熊参谋所料,这里水势凶猛,决堤之水,“犹如两条黄色巨龙,跃动奔腾,向疏散一空的村庄扑去”。

恰逢天降暴雨,竟日不停,河水更汹。10日中午,两道决堤口之间的50公尺的河堤,终于被完全冲垮,滔滔黄河扑向万里平川,附近村庄迅速成泽国。

亲自挖开黄河口的抗日老兵:半个世纪来“我的心永远得不到安宁”

日军配图

滔滔黄河成功阻止了日军侵略步伐,“洪水到处,日军惊恐万状,车马人员淹死不计其数”。

同时,老百姓也遭遇前所未有的苦难,据1955年《治黄展览》载:此次决堤“淹没面积5400多平方公里,89万人死于洪水之中。”

对此,当年亲自指挥挖堤的参谋、解放后当上重庆市政协委员的熊先煜,在1999年去世前,86岁老兵首次开口讲述了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亲自挖开黄河口的抗日老兵:半个世纪来“我的心永远得不到安宁”

熊老先生接受采访

他说,挖堤决口是面对强敌不得不采取的“断臂图存”,目的是阻止迟滞敌寇侵略,但“对于被洪水吞没的数十万同胞的灵魂,我的心永远得不到安宁。”

文献参考:

罗学蓬 熊先煜《我是炸黄河铁桥、扒花园口的执行者》(《炎黄春秋》2009年第四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