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北方的小年,再过不到十天就到了中国的传统佳节-春节了。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无论在这一年中收获与否、成功与否,在外漂泊的游子们都会在新年来临之际踏上归乡的旅途,与家人欢度这难得的大好时光。那么在面临国家生死存亡的抗战时期,中国的抗日军民们又是怎么过年的呢?

在14年的抗日战争时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全中国的仁人志士都站出来为抗日救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原本象征欢乐团圆的农历新年,也因为战火蔓延、家国破碎而显得气氛沉重。

据后来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回忆:尽管在抗日战争期间面临缺衣少穿、战事频仍的困难局面,但是大家仍然遵照传统习俗来共度新年。在春节期间,相熟的战友同事之间拜年时,除了会彼此说着"新年好"、"恭喜发财"之类常见的吉祥话之外,还会额外加上一句"祝抗战早日胜利"这样十分应景的祝福语。这不仅体现了当时抗日军民与日寇斗争到底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大家对抗战胜利最终实现的坚定信心。

过年期间当然得吃点好的,即使在物资相当匮乏的战争时期也是如此。在抗战时期的春节期间,国民政府对下属各级抗日作战部队的伙食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每人每天大米1.5斤,罐头肉4两、干菜2两、咸菜2两、食盐3钱、酱油4钱。这个伙食标准看上去还算不错,然而真正能将这一标准落实到位的军队少之又少。由于抗战期间日军的经济封锁,再加上我方各种战略物资本来就十分短缺,因此当时很多抗日军队其实都在饿着肚子打仗。很多战士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即使在春节期间也不例外。在抗战进入到后期阶段,很多军队甚至连口粮都供应不上,一度只能以树皮、草根充饥。可以说当时的我军士兵是在饥寒交迫、衣食无着的情况下与日军作战的。这样的精神实在是可歌可泣的。

不管怎么说,能安心过节的军队毕竟还算好的,因为有的抗日军队即使在过节期间还要继续坚守阵地,抵御日军的侵略。

1941年1月27日,正值中国农历新年时期,日军一伙5万人的侵略军队在河南信阳一带集结,妄图以优势兵力对我国河南地区发起一波大规模的侵略行动。而负责在此战中进行防守的则是我陆军第三十一集团军。对于这支军队的将士们来说,这个新年注定是不太好过的。

即使在面临重重困境之下,我军将士依然坚守阵地,对来犯日军进行了坚决的抵抗和反击。在河南西平一带,三十一集团军的将士们与日军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经过一系列艰苦的鏖战之后,我军最终挫败了日军的侵略企图,赢得了这场守土保卫战的最终胜利。

战后为纪念在战争期间壮烈殉国的将士们,我军特意在这次战争的发生地河南西平建立了一处纪念碑以表哀悼。

在抗战时期,普通百姓的春节过的也与平时有很大的不同。战争期间的春节少了一些新年应有的欢乐与祥和,却多了一丝硝烟弥漫的战争味道。与以往载歌载舞欢度新春佳节所不同的是,抗敌救国宣传成了人们过春节时的新主题。全国各地在当时纷纷发起了一股节省春节费用,支援前线抗日军队的运动。在这一运动精神的号召下,各地群众纷纷慷慨解囊,小到几岁的孩童,大到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都争先恐后的为抗日捐款助威。除此之外,民众们还捐献了大量前线将士急需的食品药品,服装鞋袜等物资,这极大地支援了前线将士的抗日战争,为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4年抗战期间,虽然中国在武器装备、物资补给等方面远远不如日本,但正是在全中国军民众志成城,坚持抗日的努力之下,我们才最终将凶残的日寇赶出中国,赢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