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國北方的小年,再過不到十天就到了中國的傳統佳節-春節了。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無論在這一年中收穫與否、成功與否,在外漂泊的遊子們都會在新年來臨之際踏上歸鄉的旅途,與家人歡度這難得的大好時光。那麼在面臨國家生死存亡的抗戰時期,中國的抗日軍民們又是怎麼過年的呢?

在14年的抗日戰爭時期,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全中國的仁人志士都站出來爲抗日救國貢獻自己的力量。而原本象徵歡樂團圓的農曆新年,也因爲戰火蔓延、家國破碎而顯得氣氛沉重。

據後來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兵回憶:儘管在抗日戰爭期間面臨缺衣少穿、戰事頻仍的困難局面,但是大家仍然遵照傳統習俗來共度新年。在春節期間,相熟的戰友同事之間拜年時,除了會彼此說着"新年好"、"恭喜發財"之類常見的吉祥話之外,還會額外加上一句"祝抗戰早日勝利"這樣十分應景的祝福語。這不僅體現了當時抗日軍民與日寇鬥爭到底的堅定決心,也體現了大家對抗戰勝利最終實現的堅定信心。

過年期間當然得喫點好的,即使在物資相當匱乏的戰爭時期也是如此。在抗戰時期的春節期間,國民政府對下屬各級抗日作戰部隊的伙食標準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每人每天大米1.5斤,罐頭肉4兩、乾菜2兩、鹹菜2兩、食鹽3錢、醬油4錢。這個伙食標準看上去還算不錯,然而真正能將這一標準落實到位的軍隊少之又少。由於抗戰期間日軍的經濟封鎖,再加上我方各種戰略物資本來就十分短缺,因此當時很多抗日軍隊其實都在餓着肚子打仗。很多戰士一天只能喫一頓飯,即使在春節期間也不例外。在抗戰進入到後期階段,很多軍隊甚至連口糧都供應不上,一度只能以樹皮、草根充飢。可以說當時的我軍士兵是在飢寒交迫、衣食無着的情況下與日軍作戰的。這樣的精神實在是可歌可泣的。

不管怎麼說,能安心過節的軍隊畢竟還算好的,因爲有的抗日軍隊即使在過節期間還要繼續堅守陣地,抵禦日軍的侵略。

1941年1月27日,正值中國農曆新年時期,日軍一夥5萬人的侵略軍隊在河南信陽一帶集結,妄圖以優勢兵力對我國河南地區發起一波大規模的侵略行動。而負責在此戰中進行防守的則是我陸軍第三十一集團軍。對於這支軍隊的將士們來說,這個新年註定是不太好過的。

即使在面臨重重困境之下,我軍將士依然堅守陣地,對來犯日軍進行了堅決的抵抗和反擊。在河南西平一帶,三十一集團軍的將士們與日軍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經過一系列艱苦的鏖戰之後,我軍最終挫敗了日軍的侵略企圖,贏得了這場守土保衛戰的最終勝利。

戰後爲紀念在戰爭期間壯烈殉國的將士們,我軍特意在這次戰爭的發生地河南西平建立了一處紀念碑以表哀悼。

在抗戰時期,普通百姓的春節過的也與平時有很大的不同。戰爭期間的春節少了一些新年應有的歡樂與祥和,卻多了一絲硝煙瀰漫的戰爭味道。與以往載歌載舞歡度新春佳節所不同的是,抗敵救國宣傳成了人們過春節時的新主題。全國各地在當時紛紛發起了一股節省春節費用,支援前線抗日軍隊的運動。在這一運動精神的號召下,各地羣衆紛紛慷慨解囊,小到幾歲的孩童,大到七八十歲的耄耋老人都爭先恐後的爲抗日捐款助威。除此之外,民衆們還捐獻了大量前線將士急需的食品藥品,服裝鞋襪等物資,這極大地支援了前線將士的抗日戰爭,爲抗戰的最後勝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4年抗戰期間,雖然中國在武器裝備、物資補給等方面遠遠不如日本,但正是在全中國軍民衆志成城,堅持抗日的努力之下,我們才最終將兇殘的日寇趕出中國,贏得了偉大的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