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66愛眼日上,萬名媒體圈高管、諸多自媒體博主聯合專業眼科醫療機構愛爾眼科共同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臺發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爲“EYE”停更活動,相約放下手機,罷屏停更,關愛眼健康。如此強大的號召力和活動盛況,不禁讓人想起了幾年前冰桶挑戰風靡網絡,呼籲大家關愛漸凍人羣體時的情景。藉助此次的停更活動,媒體人與眼科醫療機構跨越了重重障礙進行強強聯合,爲提升大衆的眼健康意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眼科專家解析:珍“EYE”永恆,愛眼應是一生的主題

針對此次愛眼停更活動,愛爾眼科專家表示:眼睛和身體的其他部位一樣,會隨着年齡增長而有所變化。正所謂“睛”彩人生,珍“EYE”永恆,愛眼護眼也不能僅僅只在愛眼日,而應該是我們一生的主題。在這其中,有五大關鍵期更是不能忽視。

那麼,在不同的年齡段,我們應該關注哪些眼部問題,應該採取什麼措施,才能做到早預防、早治療呢?讓我們來看看專家給出的建議。

從小重視,護眼從娃娃抓起

眼科專家解析:珍“EYE”永恆,愛眼應是一生的主題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護眼也一樣。學齡前的兒童常見眼病包括斜弱視、屈光不正等,斜視是眼球的位置不正,兩眼不能同時注視。弱視的發病率高達4%,眼球沒有明顯器質性病變,但矯正視力達不到0.8。因此,爸爸媽媽們平時要更加關注孩子的眼睛發育情況,堅持定期帶孩子進行視力檢查,確定是否存在斜視、弱視、屈光不正等問題。早做檢查不僅能夠準確篩查出是否存在這些眼病,也能夠及時矯正和防治。

保護視力,擺脫“小眼鏡”

眼科專家解析:珍“EYE”永恆,愛眼應是一生的主題

不知何時起,肩膀上的大書包和鼻樑上的小眼鏡已成爲中小學生的“標配”。青少年時期,孩子的眼睛面臨着來自學業的重重壓力。而中高度近視可能對孩子的入學和就業帶來負面影響。所以,青少年更應該保護好視力,形成科學的用眼習慣,定期到醫院進行眼健康檢查,降低成爲高度近視眼的可能性。

合理用眼,小心乾眼症趁虛而入

眼科專家解析:珍“EYE”永恆,愛眼應是一生的主題

對於成年人來說,隨着電腦、空調等設施在辦公室的普及,上班族們遇到了一個共同的問題——乾眼症。乾眼症是由於淚液的量或質及流體動力學異常引起的淚膜不穩定和眼表損害,而導致眼不適症狀及視功能障礙。其症狀包括眼疲勞、乾澀感、異物感、燒灼感、眼脹感、眼痛、畏光、眼紅。較嚴重時,會導致角膜軟化穿孔,眼睛紅腫、充血、角質化,有絲狀物黏附,視物模糊。若久拖不治,會產生不可逆的傷害,甚至造成眼表器質性損害,導致永久性視力喪失。因此,“社畜”們不僅僅要抵制996,更要小心乾眼症,平時需合理安排用眼時間,注意減少面對電子屏的時間,減少美瞳的使用頻率。

及早防治,眼睛也須抗衰老

眼科專家解析:珍“EYE”永恆,愛眼應是一生的主題

如果把眼睛形容成相機,那麼40歲開始,就要關注底片的問題了。人到中年,眼病的檢查變得更加重要,尤其對於三高人羣、糖尿病人羣等,更需要注意一些常見的眼底病變。如果發現眼睛出現問題,不用過於緊張,儘快到專業的眼科醫療機構就診。愛爾眼科專家指出,建議中老年人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眼底檢查,及早檢查,及早治療。

堅守陣地,關注老年眼病

眼科專家解析:珍“EYE”永恆,愛眼應是一生的主題

60歲以後,眼睛的各部分機能將逐漸退化,部分身體的疾病也會影響眼睛的健康,因此可能出現各種眼病,如白內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變性等。以白內障爲代表的眼病,給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帶來了很多痛苦,也給我們的家庭帶來了許多負擔。老年人的致盲性眼病發生率相對更高,因此需要關愛父母眼健康,定期讓父母進行眼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眼睛是人體最寶貴的感覺器官,是人們獲取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眼睛的重要性無可替代,而它們又是如此脆弱,面臨着各種各樣的眼健康問題。此次,66愛眼日萬名媒體圈高管、微博知名博主和愛爾眼科聯合發起的“愛眼停更”活動,已經爲眼健康鳴了一聲警鐘,而護眼更需要我們持之以恆,長期堅持。愛眼,應是一生的主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