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美國中期選舉前夕,兩大社交媒體巨頭臉書(Facebook)和推特(Twitter)刪除了近千個與俄羅斯和伊朗有關的頁面和賬戶,理由是這些賬戶顯示了“不真實的網絡行爲”。

  這是美國“選舉門”事件發酵以來,社交媒體又一次批量刪除賬號。

  詭異的是,這些賬戶並不是Facebook或Twitter自己發現刪除的,而是一家名叫“火眼”(FireEye)的網絡安全公司舉報的。

  有人在“火眼”的衆多股東中,找到一家非同尋常的風投公司——IQT,它的幕後老闆,是美國中央情報局。

  中央情報局,英文縮寫CIA,是美國情報蒐集、分析隱蔽行動的重要機構,也曾是科技界的“巨人”。

  大名鼎鼎U-2、SR-7偵察機,還有很多間諜衛星都出自CIA之手。不僅如此,CIA的實驗室還開發了大量民用技術,其中包括用於心臟起搏器的鋰電池和應用於乳腺癌檢測的自動變化識別系統。

  但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中情局主導的很多項目被軍方及其他情報部門奪走,相關經費和科技人才大量流失,科研能力不斷被削弱。

  特別是冷戰結束後,很多人開始質疑中情局存在的必要性,聯邦政府也削減了中情局的預算和人員。

  而90年代後,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情報分析面臨的挑戰,不再是太空時代的軍事技術,而是信息和數據洪流,這讓中情局感到了一種深深的危機感。

  中情局發現,雅虎、亞馬遜、谷歌等衆多野心勃勃的創業公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本和人才,不斷開發出市場急需的信息、生物、通訊與能源技術,自己則漸漸失去對高科技行業呼風喚雨的能力。

  到90年代末,中情局已經完全跟不上創新的腳步,也無法吸引到相關人才,而那些腦子裏充滿創意、手握前沿信息技術的創業公司,又不瞭解政府部門的技術需求。

  一道無形的屏障阻斷了國家安全與技術、市場之間的聯繫。

  但另一方面,國際恐怖分子卻開始用最新的網絡衛星技術和無線電子設備來武裝自己,其嫺熟程度不弱於正規軍。而這些高科技的東西,以前只屬於中情局。

  這不僅威脅到各國的安全,也讓一直自詡走在科技前沿的中情局汗顏,並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機。

  嚴峻的形勢迫使中情局不得不將科技定爲首要戰略任務。

  1998年,中情局制訂了一個大膽的計劃:成立一家風險投資公司,投資於商業領域的初創公司,藉此讓IT行業的年輕人才和最新技術爲我所用。

  這個計劃最終催生了In-Q-Tel(IQT),一家直屬於中情局的風投公司。

  IQT這個名字精心設計,其中In和Tel取自單詞Intelligence,表示情報;Q是爲了紀念007系列電影中爲邦德不斷提供最先進裝備的Q博士。意思是,IQT肩負着向中情局提供先進技術的職責。

  與其他風投公司不同,IQT從成立之初,就肩負着特殊的使命。

  它專注於研發,不以賺錢爲主要目的,而旨在鑑別並投資於那些有助於維護美國國家安全的新興科技公司,幫助中情局趕上技術的腳步。

  基於這一宗旨,IQT組建了一個龐大的智囊團隊,囊括企業家、戰略家、技術專家、投資經理等各領域精英,以便更早發掘出成功率較高的初創企業,快速獲得美國當前最領先的技術和人才。

  在IQT投資的公司裏,Palantir是比較典型的一家。

  這個專注於大數據的公司,能夠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發現數據間的關鍵聯繫,從而幫助客戶找到有價值的線索,推導出複雜問題的答案。

  這種探囊取物的本領,讓Palantir在幾次著名的行動中出盡了風頭。

  它不僅在美國追捕本拉登行動中,提供了重要的大數據分析算法,還協助多家銀行追回了納斯達克前主席麥道夫隱藏的數十億美元鉅款。

  Palantir公司創始人彼得•蒂爾是硅谷有名的創業大咖,早在1998年就與合夥人創立了電子支付的先驅——PayPal公司。

  911事件發生後,蒂爾希望通過技術手段,幫助政府提前找出恐怖分子的行蹤,避免悲劇的發生。於是,與人創辦了Palantir公司。

  蒂爾最初的想法是,用PayPal處理網絡詐騙的技術,來收集、梳理大量數據,從中發現隱藏的關鍵聯繫,並最終鎖定問題的答案。

  但這種概念太複雜,旁人很難看懂它的技術和商業前景,以致當時在風投圈無人理睬,就連硅谷兩大風投基金——紅杉資本和KPCB也拒絕了他們,稱這個項目必然失敗。

  就在蒂爾沮喪不已、準備放棄時,救星出現了,它就是IQT。

  別人看不懂Palantir,IQT的智囊團隊卻慧眼識珠,敏銳地發現了Palantir數據解讀能力背後的巨大價值。

  很快,IQT就給Palantir投了200萬美元。不僅如此,它還給蒂爾介紹了不少政府客戶,除了中情局,還有國安局、聯邦調查局,等等。

  業務除了給政府部門開發定製軟件,還包括幫助政府實現整合的信息檢索和提取、分析關鍵信息。

  在Palantir的技術支持下,美國政府變得越來越“聰明”,不但在發現恐怖分子、計算情報人員安全駕駛路線等方面有了更好的表現,而且還在金融危機後有力地監控了鉅額救市資金的使用。

  2010年以後,Palantir還將市場拓展至企業客戶,爲摩根大通、納斯達克、運通等金融巨頭提供服務。

  如今的Palantir,估值超過200億美元,成爲與Uber、Airbnb齊名的獨角獸公司。而這一切,離不開IQT當初的慧眼識珠。

  IQT憑藉自身獨特的定位,成功地在政府、創新型技術公司、風險資本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樑,並一躍成爲美國高科技產業背後的祕密推手。

  Palantir只是IQT投資的一個縮影。

  事實上,IQT的投資領域廣泛,凡是有助於維護美國國家安全的新興科技公司,都是它眼中的獵物。

  這當中,IQT最看重的是信息蒐集、數據挖掘以及網絡安全技術。

  爲了獲取這些技術,IQT可謂見縫插針。任何在美國從事數據分析研究的企業家、發明家、科學家,都有可能接到IQT的電話,或者至少被IQT的技術人員用谷歌搜索到。

  從披露的信息來看,IQT爲了提高自身的情報分析能力,已投資了40多家與大數據、數據分析與挖掘、量子計算機等領域的科技公司。

  例如,2005年投資的3VR公司,可以對監控視頻的海量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提高執法部門的工作效率。

  Visible Measures公司則可將社交網絡上搜集到的各種用戶信息提供給IQT,包括醫療、教育、納稅、信用卡消費等記錄。

  IQT很早就認識到地理位置在數據時代的重要性。

  2001年,它投資了一家衛星地圖測繪公司Keyhole。三年後,該公司被谷歌收購,搖身一變成爲全球億萬網友熱捧的谷歌地球。

  2009年成立的Recored Future公司,更是成爲IQT和谷歌爭搶的香餑餑。

  該公司研製的搜索引擎,可通過掃描各大新聞網站、社交網絡、政府網站、金融數據庫等來獲取信息,然後使用特有算法,分析過去和當前發生的事情,最終做到未卜先知。

  除此之外,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電子等諸多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也是IQT投資的方向。

  IQT尤其喜歡研發微型電池的公司,先後投資了Qynergy和Infinite Power Solutions兩家公司,其電池能夠爲無線射頻識別(RFID)追蹤芯片提供電源。

  另一家公司Redlen,能把輻射轉化爲電信號,其產品廣泛用於髒彈檢測、貨物集裝箱檢測等安全領域。

  IQT還主動入股美國化妝品公司Skincential Sciences,其掌握的技術能夠通過取下皮膚表皮,獲得個人的生物標記信息,從而用於DNA等測試分析。

  對於IT領域,IQT自然也不會放過。事實上,今天我們在iPad和其他電子產品中使用的觸屏技術,很多來自IQT投資的公司。

  IQT甚至投資了一家天氣分析預測公司,該公司通過遍佈全美的45000多個傳感器,收集、分析每天的天氣數據,其總量超過6億G。

  大手筆投資的背後,是IQT對海量商業項目的嚴格篩選。

  過去十幾年,IQT已經建起了超過40萬家公司的數據庫,累計評估上萬份商業計劃書,投資近300家科技創業公司,向美國情報界交付了上百個解決方案。

  從1999年開始,IQT還將觸角從硅谷延伸至整個北美、歐洲和亞洲。

  但因爲背景特殊,IQT的很多投資行爲被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在IQT網站上,可以找到完整的投資公司名錄,但大多語焉不詳。每次新投一家公司,IQT都會發一份新聞通告,但它既不會透露投資金額,也不會透露被投資公司的主要產品。

  而接受IQT投資的公司,可以承認接受了對方的投資,但具體的投資金額和意圖,必須嚴格保密。

  因此,外界很難知道每一項投資,能給中情局帶去什麼收穫。

  據《華爾街日報》2016年披露,IQT每年從CIA獲得的資金不低於1.2億美元,平均到每家公司,投資金額從50萬美元到300萬美元不等。

  一個國家的政治、技術與資本如同一棵大樹的枝幹,雖然表面上彼此獨立,卻始終根源相連。

  由於IQT的商業模式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它的介入已成爲衡量一個風投項目是否成功的重要標誌。

  一旦IQT決定投資一家創業公司,將會引來其他風險投資者的關注。這使得那些有利於CIA的祕密項目和技術,能夠獲得更多的資金。

  IQT的成功也爲美國政府機構的改革提供了範例,並一舉扭轉了美國軍事安全部門普遍存在的官僚主義。

  近幾年,能源部、國防部、農業部等先後模仿IQT建立了類似的創投機制,重點扶持初創企業,通過競標等機制從民間獲取先進技術,並加以推廣。

  隨着IQT模式的不斷推廣,美國政府正日益成爲高技術領域,尤其是IT產業的重要玩家。

  這些投資不僅引領着世界科技前沿,同時也確保了美國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繼續處於統治地位。

  而IQT則隱身其中,繼續扮演着美國高科技產業幕後推手的神祕角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