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东北战场为保障我军主力攻克锦州,阻止国民党东进兵团援助。东北野战军第4、第11纵队等部在辽宁省锦州西南塔山地区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所进行了一次长达六天六夜的防御作战。是役,我军以8个师的兵力,顽强阻击了在海、空军配合下敌军11个师6昼夜的进攻,使敌东进兵团始终没能越过塔山一步,创造了我军一段光荣的历史。第4纵队随即进驻塔山。战士们在雨中赤臂袒胸,挥舞锹镐抢修工事,个个浑身黄泥,汗流浃背。负责指挥塔山阻击战的第2兵团司令程子华也率第4纵队干部冒雨来到塔山堡、高桥镇、白台山等处查看地形、布置火力。

10月10日拂晓,国民党第54军军长阙汉骞指挥3个师,在海、空军配合下,向塔山、白台山、打渔山岛开始进攻。由于轻视解放军的防御力量,国民党军在进攻前仅进行了半小时的炮火准备,虽然对塔山的阵地有较大破坏,但仍遗留有大量的地堡、铁丝网,成为阻挠步兵突破的巨大障碍。守军依托残破的工事进行了坚强的抵抗,同时,解放军的炮兵同国民党军炮兵进行了激烈的炮战,并以密集火力猛击国民党军二梯队的集结地域。当日国民党军共向白台山阵地进行了七次冲锋,向塔山阵地进行了九次冲锋,在遭受了重大人员伤亡之后,毫无进展。

11日,国民党军仍按原部署继续攻击,只加强了炮火配备及海空军的火力支援。各部队将10日的预备队调上一线,希望能保持进攻的锐气。11日拂晓,62军151师453团曾通过夜袭夺取了207高地,但旋即被解放军重新夺回。稍后451团正、副团长带头冲锋,均被击毙阵地前。战到傍晚,国民党军已经付出了伤亡1300人的重大代价,但还是不能踏进塔山一步。

13日,国民党精锐的独立第95师投入战斗,成为开战以来最惨烈的一天。拂晓4时30分,国民党军的炮兵就开始向白台山、塔山的阵地猛烈轰击,我军防线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国民党军士兵一冲到我军阵前,马上就被密集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原来我军利用12日休战一天的机会加固工事,增修防坦克壕,在前沿埋设了地雷与各种铁丝网。前两日的守卫部队伤亡太大,四纵将主力团10师28团调到了塔山以东阵地。四纵在塔山堡阵地约1000米宽的正面上配置了16挺重机枪、49挺轻机枪、9门60炮及团属迫击炮。在这种空前猛烈的火力面前,国民党军仍采取密集冲锋的人海战术,必然要遭到重大伤亡。当日,敌伤亡1245人;我伤亡1048人,几乎是一对一,战斗之激烈实为罕见。

10月14日凌晨,我10万攻城大军已全部进入锦州城外的交通沟内,静静地等待着10时的总攻命令,而塔山方向响起的枪炮声愈来愈密集。当日凌晨5时,接替阙汉骞指挥权的国民党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4个师的兵力扑向塔山。各军的炮火开始向塔山阵地轰击,海军的大炮也同时开始。在猛烈炮火鼓舞下,国民党军士兵的士气振作起来。第8师仍采取三路密集冲锋的战法,反复冲锋,曾一度攻入塔山铁路桥头堡的防御阵地,黑压压的士兵有的爬到了地堡盖子上面。在塔山以南阵地观战的62军军长林伟俦正准备调21师的部队上去增援,但第8师已经被解放军的反冲锋赶出了阵地。

10时,塔山阵地的后方响起了震天动地的炮声,锦州总攻开始了。塔山之战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国民党军不顾一切地向解放军防线冲击。仅上午,塔山阵地就9次易手。双方一直激战到黄昏,独95师几乎被打残,全师缩编起来不过三个营多一点,其他部队也是伤亡惨重。国民党军的斗志被完全瓦解,塔山阵地真正成了他们不可跨越的铜墙铁壁。14日晚,期待已久的战车部队终于海运抵达葫芦岛。15日,从烟台来的第39军也已抵达,然而这都为时已晚。15日之后,锦州方面的炮声渐渐减弱,敌东进兵团仍在塔山地区未能前进一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