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進保險公司就是因爲聽說“不用上班,時間自由,打打卡,一個月就有2000元-3000元底薪”。這樣舒服的工作能有嗎?保險公司是慈善機構啊?

保險公司貓膩遠不止這麼多,買保險的怕騙,賣保險的更悲催

今天告訴大家真相:

首先,底薪2000元-3000元,確實是有的,一般保險營銷人員的新人期在半年到一年,這期間有較高的“責任底薪”,只要開單,能拿到的收入是比較高的。

怎麼高?高於你給的保費!例如你投保某保險產品,如果你在"新人期”投保1萬保費,這個新人拿到手的薪酬有1.2萬左右。

這是保險公司用短期的付出獲得長期的保費收入,不僅爲新人犧牲首年的利潤,甚至適當虧錢給新人。但是一旦過了新人期,呵呵......保險公司對代理人的壓迫就要來了,出來混早晚要還的。

所以如果一個新人幫自己買保險,拿到的工資會比他首年的保費都要高,也是很多業務經理對新人說”你自己買一份,反正也不虧錢,還有錢賺,又多了一份保險。爲什麼不買?“

好像覺得很有道理!從此,一入江湖深似海......其次,打打卡、時間自由。這是忽悠,打打卡是要聽課的,而且每天都要聽3個小時課,連續三個月,才能拿着那些宣稱”2000元-3000元“。

爲什麼保險公司要逼迫新人每天聽課?灌輸保險觀念讓新人自己先買一份保險啊。剛纔已經說了”買一份保險不虧錢“新人原來來保險公司就是爲了拿2000元-3000元的底薪,準備補貼家用,結果大部分人在不停地被保險公司灌輸式洗腦後,都會覺得這家公司的產品很好,有購買衝動。這時候,新人的想法會由原來“拿2000-3000元補貼”變成“買一份保險,還不虧”,對於新人,第一張新單就是“自殺”,自己先投;然後讓自己最親的親人或者朋友投保。

保險公司賭的就是:通過培訓,每個新人產生兩張以上新單。爲什麼?答案是:只要一個新人能產生2張新單,保險公司就不虧了。說到這裏,相信你也懂了。

保險公司貓膩遠不止這麼多,買保險的怕騙,賣保險的更悲催

02 保險銷售提成很高?

無論是哪個行業的銷售人員,都是靠“銷售提成”來喫飯的。對於保險提成,對於動輒20年~30年繳費期的重疾險,銷售提成佔總保費的比例一般在5%以下,保險銷售的提成一般集中在保險繳費期前幾年(首年最高,次年大幅降低,三年後基本沒有)因此給人提成很高的感覺,但因爲保險代理人屬於個人所得收入,因此稅率不低,例如:月收入2W,扣稅2000元左右;而保險從業人員流動性太高,大多數保險銷售人員根本活不過1年就離開保險公司,後續的提成根本就不會到手。

保險公司貓膩遠不止這麼多,買保險的怕騙,賣保險的更悲催

03 把愛與責任與保險捆綁銷售

在不少保險營銷員的推銷的過程中,總喜歡把“愛與責任”掛在嘴邊,反覆跟您強調“不買保險就沒有責任感、沒有擔當、對家人沒愛”等等。但保險不是愛的證明,買不買保險跟愛本身沒有直接的關聯。把愛與責任與保險捆綁一起,實際上是一種企圖偷換概念的下三流手段。

況且,如今城市的中產,好聽的叫“中產”,不好聽的叫“有錢的沒錢人”,每個中產背後的各類貸款......冷暖自知。中產早就不需要保險業務員跟他們強調“什麼是風險”,因爲他們每天所焦慮的正是對風險的擔憂,中產比任何人都害怕大病、家庭經濟支柱缺失等意外。中產不需要別人來告訴他“要不要買保險”,而需要人來告訴他“怎麼買保險”;中產不需要別人來告訴他“愛與責任”,而需要人來告訴他“如何做風險管理”。保險是一個金融工具,任何一樣商品都不是非買不可,有認同就有人討厭;

但如果把太多愛與責任與保險經常掛在一起,是否有些譁衆取寵?

保險公司貓膩遠不止這麼多,買保險的怕騙,賣保險的更悲催

04 各種客戶答謝會、感恩會、理財會

對客戶來講,以上的名稱如果你有聽過,或者曾經參加過,其實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產品介紹會。打着“答謝、感恩”的幌子吸引人過來聽產品,在現場的各種鼓動與氛圍的影響下,儘量促成客戶的【衝動消費】。

這些“答謝會”的流程無非就是請你過來喫頓飯,產品說明之後各種造勢,實時報道現場簽單人數以及簽單金額。簽單後還有各種禮品返還,讓你有一種被坑卻很開心的感覺,畢竟很多人喜歡貪小便宜。注意:產品沒講完可能一直不上菜,要一直餓肚子,通常產品講解時2小時左右。真相是:“現在這個年代誰沒飯喫,而且保險公司的宴請一定是最便宜的,都是特價團購或者旅遊餐,幾百元一席那種,根本沒有什麼好喫的東西。何必喫得這麼憋屈,像乞丐一樣......”

(2)對保險營銷員來講

以上的所有客戶服務活動的支出都是保險營銷員自己掏的,每次“感恩會”之前,就要開始統計人數,按照業務員上報的客戶人數收錢。

舉個例子:A業務員預計自己會有3個客戶來參加,加上自己就是4個位置,每個客戶需要繳費70元,那麼他總共要交280元給經理安排宴席。很不幸後面三個客戶都沒到,只能叫自己的親戚朋友過來喫,不然浪費,如果親戚朋友都不願意來,那就自己喫。反正已經上交的“活動費”是不退的。

爲什麼業務員願意這樣做?

1、幻想自己在做生意、做老闆!做生意肯定要有投入纔有回報,經理會告訴你參加“感恩會”的促成效果最好,如果你要約10個客戶過來,肯定有人簽單,那麼籤一單就不止夠你付一桌的餐費,還能有盈利;(拜託,你是打工的,真以爲你在創業啊)

2、不斷反覆洗腦告訴你,來參加“感恩會”的客戶都是有投保意向的,如果你經驗不足,公司主管、經理都可以現場幫你促成,大大提升你的簽單率,這是在幫你。

各種“答謝會、感恩會、理財會”,你付錢不是幫自己,也不是幫客戶,而是幫經理、總監、公司創收,成爲他們的墊腳石。

保險公司貓膩遠不止這麼多,買保險的怕騙,賣保險的更悲催

05 進退兩難的基層管理人員

你以爲當了主管或主任就能輕鬆些,實際上困難纔剛剛開始。一線管理人員是最慘的。

新人有新人補貼,而那些雲山霧裏的總監躺着數錢。保險公司的基本法就像一個啞鈴,兩頭寬,中間窄。利益向一年內新人與所謂高層總監傾斜。中間的一線管理人員不上不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還要忍受每個月各種業績任務考覈,完成不了還要扣錢。各種違背良心的產說會、答謝會,其實都是拿着自己的血去養客戶,幫公司賺錢。還沒算各種小團隊的活動經營費用,各種陪訪時間付出。保險公司一早就摸透了基層管理人員的心.....

06 保險是一個怎樣的行業

保險是一個很複雜的行業,

多數人只關心自己的利益而少關心客戶的需求;

多數人只關心銷售技巧而少關心基礎專業;

客戶以「生死」相托,卻難得到「真心」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