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探索跨境金融資產交易平臺 大灣區打通資金流動脈絡

[摘要]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教授林江對時代週報記者指出,通過制度創新,更有利於發揮金融資本的作用,大灣區建設才能上到更高的一個層面。

時代週報記者 王心昊 發自廣州

“綜觀全球各地的知名灣區,不難發現國際化的金融服務是大灣區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在今年5月14日接受媒體採訪時,滙豐中國區總裁廖宜建如此說道。

這也是廣州市金融工作局副巡視員陳平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看法。5月14–21日,作爲2018廣州金融世界灣區推介會的帶隊官員,陳平分別在東京、舊金山、紐約向世界三大灣區的政府部門、金融界專家學者和境外金融機構、企業代表發出邀請。

陳平在對三大灣區的推介會上表示,廣州將探索設立跨境金融資產交易平臺,推動在廣州設立以碳排放爲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推進國際碳交易合作。同時,進一步推動跨境人民幣雙向融資、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跨境發行人民幣債券、跨境人民幣結算等跨境人民幣業務合作,探索拓寬和完善NRA賬戶功能(境外機構境內銀行結算賬戶),在南沙自貿區內以“NRA+”爲特殊記號開展本外幣跨境業務創新,打通離岸資金在岸通道等。

而在之前的2017年9月,廣東省率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推廣使用NRA賬戶的通知》,明確在廣東進一步推廣使用NRA賬戶。

“金融創新導致的金融資本自由流動將成爲大灣區發展的基礎。”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教授林江對時代週報記者指出,通過制度創新,更有利於發揮金融資本的作用,大灣區建設才能上到更高的一個層面。

拓展跨境人民幣業務

連珠海大橫琴投資有限公司自己都沒有想到,他們在香港發行的“點心債”(香港離岸人民幣債券)會這麼受歡迎。2018年年初,作爲橫琴新區的投資建設管理機構,在香港發行15億元票面利率爲4.75%的三年期離岸人民幣債券,但沒有想到認購金額達到30億元人民幣,超額認購1倍。

與此同時,深圳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10億元,募集的資金50%調回區內、用於股權投資。一名深圳的資深金融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目前已有多家自貿區內企業表示,有境外發債的計劃,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利用自貿區的政策採取境外發債的形式來融資。

“目前,境內資金成本高企,銀行的信貸規模緊張,企業融資成本不斷提高。”該名金融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隨着人民幣的開放水平和信用不斷提升,推動企業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不失爲企業一條新的融資渠道。

不僅僅是“點心債”,跨境人民幣業務在廣東自貿區的創新實踐還包括通過嘗試“跨境貸款”,爲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開闢了新的道路。

根據《廣東南沙、橫琴新區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試點管理暫行辦法》,從2015年7月起,廣東自貿區內企業以及參與廣東自貿區重點項目投資建設的廣東省內企業,可直接向港澳銀行業金融機構借入人民幣貸款。

以中電投在珠海橫琴熱電有限公司的投資項目來看,作爲澳門電網重要電源支撐點,該項目通過珠海建行從澳門建行獲得了1億元跨境人民幣貸款,其貸款利率比當時境內同期基準利率低16%,不僅有效節約了融資成本,更加快了項目進程,有力地支持了澳門民生事業發展,推動了粵港澳優質生活圈建設。

截至2017年9月末,廣東自貿區南沙、橫琴片區共有58家企業辦理了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備案金額281.6億元,匯入貸款金額52.3億元,爲企業節約融資成本約1.5億元人民幣。跨境人民幣貸款引入的人民幣資金較境內融資成本低,有助於爲自貿區內企業節約財務成本,達到服務實體經濟的目的。

金融領域的前店後廠

對比紐約灣區和東京灣區,不難發現灣區經濟均是以強大的金融中心,支撐起周邊先進製造業的全面開花。紐約和東京均是世界性的金融中心,而名古屋、橫濱、芝加哥等城市,則在東京和紐約強大的金融產業輻射下擁有強大的製造業。金融業爲高端製造業引來“活水”的作用不可忽視。

反觀粵港澳大灣區,在改革開放中,珠三角地區和港澳地區之間就已經逐步形成了“前店後廠”的經營模式。林江對時代週報記者指出,雖然這種源於製造業的分工模式比較粗糙,但是在金融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仍然具有借鑑意義。

林江強調,過去粵港澳大灣區的製造業發展中,“前店”往往指港澳地區,“後廠”指在珠江三角洲地區設立工廠,將珠三角地區的產品通過港澳銷往世界各地。而在金融領域,具有豐富經驗和雄厚資金的外資、港資金融機構能夠以香港強大的機構平臺作爲“後廠”,在珠三角地區設立“前店”,爲本土企業提供國際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林江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就應當包含資本的自由流動,通過引入更多的境外資本,尤其是將港澳地區的金融服務引入內地,既能灌溉本土經濟,又能爲港澳的金融機構打開更廣闊的市場。

廣東省金融辦的一名相關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隨着企業“走出去”步伐進一步加快,當前企業對跨境金融服務綜合化、便捷化的需求更加迫切。過去,跨境金融服務需以結算匯兌爲主,如今衍變成集跨境融資、增信擔保、現金管理等於一體的綜合性金融服務需求,並對跨境金融服務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該名工作人員介紹,2017年9月,廣東省發佈了《關於進一步推廣使用NRA賬戶的通知》,明確在廣東進一步推廣使用NRA賬戶。目前廣東也正在順應市場需求,探索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跨境轉讓、銀行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境外主權機構辦理“兩優貸款”等業務突破,推進與自貿區相適應的賬戶體系由NRA向“NRA+”發展。

“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發展而言,全面的資金自由流通才能夠實現資本市場的最大作用,這意味着不僅是資金的流出,更在於引入境外的活水爲我所用。“該名工作人員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打通資金流動脈搏,才能真正發揮大灣區的製造業區位優勢。

金融創新助推深度融合

2017年12月31日18時38分,璀璨的燈光標誌着籌建14年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已具備通車條件。但這座橋所連接的,是三個使用不同貨幣、施行着不同保險制度的地區。路橋費的結算以及保險的出險及申報,都會涉及多種貨幣之間的清算和金融制度的衝突。

這些事雖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卻反映出三地之間在資本流動上仍然面臨諸多阻礙,這些阻礙,卻是關係到廣東自貿區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的大事。

2015年6月,全國首個跨境公交受理金融IC卡項目在珠海橫琴推出。這個項目讓跨境的小額支付成爲可能:讓蓮花大橋穿梭巴士乘客可以“閃付”乘車。2016年底,人保財險橫琴支公司簽發了第一份澳門單牌車保險單,這是爲入境澳門單牌車頒發的首張車險保單,這也爲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出入境車輛保險安排提供了經驗借鑑。

與此同時,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率先啓動粵港電子支票聯合結算,在全國範圍內首次實現內地與香港支票電子結算;粵港跨境電子直接繳費業務正式啓動,香港居民使用其在香港銀行機構開立的賬戶繳納廣東境內水電煤氣等日常生活費用;港澳投資者可以通過粵港澳商事登記“銀政通”在港澳地區辦理內地各項商事登記業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爲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在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王景武看來,“堅持粵港澳一體化發展”是廣東自貿區建設不同於其他自貿區的一項重要原則。“以粵港澳金融合作爲重點,擴大金融服務業對港澳等地區開放,以開放創新帶動粵港澳地區發展。”據王景武介紹,下一步廣東自貿區將依託“NRA+”賬戶開展跨境金融創新,研究探索開展跨境人民幣創新業務試點,進一步推動粵港澳三地金融業融合發展。

“但依靠現有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無法實現資本在大灣區內自由流動。”林江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他的擔憂。在現行的外匯監管體系下,資金在灣區內出入境都會受到嚴格的監管,如果不能在政策上“開綠燈”,資本自由流動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真正實現。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爲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