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正在建造的第二艘國產航母,現在那真的是“日新圖異”。雖然目前這艘航母別說建成了,就算距離下水舾裝或者總段合攏這樣的節點都還差得很遠,但是每次有新圖出現,大家還是希望能夠抓住所有機會對着照片分析出個子醜寅卯。

▲ 哪怕很多照片裏能看到的只是一個模糊的輪廓,那也阻擋不了大家的熱情

▲ 哪怕很多照片裏能看到的只是一個模糊的輪廓,那也阻擋不了大家的熱情

所以在過去幾個月裏,圍繞爲數不多的幾張衛星和航拍照片,從“世界最大常規航母”到“國產十萬噸航母使用核動力”,結論是一個比一個激情澎湃,每一個在下結論的時候也都是言之鑿鑿,不服來戰的架勢……這樣那樣的“立誓”看多了之後,施佬反而覺得這國產航母的技術路線本來看着簡單易懂的,這怎麼就混亂了呢。

▲ 一邊是各種來源的“內部消息”,一邊是外面給測量的“41米”,都挺熱鬧的

▲ 一邊是各種來源的“內部消息”,一邊是外面給測量的“41米”,都挺熱鬧的

對於航母這樣的大型水面艦艇,在當代技術的條件下,各國設計建造在整體的艦體構型和結構領域都沒有什麼根本性的不同。這當然是由各國對航母本身所必須的技術指標來決定的,包括足夠尺寸的機庫和各類油水彈藥儲備,足夠長也足夠寬闊的飛行甲板,以及需要高速航行的艦體線型等等。

考慮到一艘6萬噸級的航母上光是各種物資就能讓航母的排水量有一兩萬噸的出入,當代航空母艦在艦體尺寸上的差異,多數時候在視覺上其實遠沒有其數值上表現的那麼明顯。相對而言,飛行甲板的面積大小在視覺上反而更加影響對航母大小的判斷。所以施佬一直覺得在航母連整個艦體都沒有完全合攏的時候就試圖通過各種註定不會精確的估測數據“推算”甚至“推測”整艘航母的尺寸,除了會放大這種數據的誤差之外,很難得出更多信息,所以這時候比起着急下斷言,或者看所謂的“爆料”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耐心一點也不是什麼壞事。

▲ 美國的超級航母其實從“小鷹”到“尼米茲”後期噸位差了近兩萬噸,但多數人其實沒有意識到這一巨大差異

▲ 美國的超級航母其實從“小鷹”到“尼米茲”後期噸位差了近兩萬噸,但多數人其實沒有意識到這一巨大差異

這回看到的照片上由於能夠見到艦體側面噴塗的紅色底漆,因此它也就成了判斷建造中船體大概的喫水線位置某種程度上就成了推測建造進度和結構的重要參考。由於艦體不同位置的施工進度不盡相同,那些還在施工的船體上的開口和尚未安裝設備的艙段就成了圍繞航母動力系統爭論甚久的相關論據。有說後部開口邊上是煙道的,有說前面帶中央立壁位置的空間是佈置動力系統的……畢竟作爲一種需要以30節左右最大航速行駛,排水量又要超過6萬噸的大型高速水面艦艇,該艦的下層艙室佈置的核心設備就是以高壓蒸汽鍋爐(在覈航母派眼裏是核反應堆)、蒸汽輪機和減速齒輪機組爲主體的動力設備。

▲ 船體連全長都沒有看到的情況下就大膽猜測……其實也不大好

▲ 船體連全長都沒有看到的情況下就大膽猜測……其實也不大好

對於中國航母來說,既然蘇制1143.5/6系列的整體設計對其發展有着基礎性的關鍵影響,那麼從俄製航母的總體佈局身上,我們也多少能看出不少中國航母可能採用的結構。1143.6型重型載機巡洋艦以及在其基礎上續建的“遼寧”艦使用的都是8臺燃油鍋爐以及4套蒸汽輪機,經過減速齒輪箱傳動驅動4具螺旋槳。而這些設備在1143.5/6上是分爲前後兩組佈置於艦內。由於鍋爐佈置的位置直接決定了航母煙囪的大概位置,而煙囪的位置又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航母艦島的位置,因此如果以航母艦島的位置來衡量,這兩組動力機組基本上以煙囪爲分解,一前一後佈置在航母的艦體舯部。

▲ 1143.4型“巴庫”號的動力分兩組佈置在煙囪往後的艦體裏

▲ 1143.4型“巴庫”號的動力分兩組佈置在煙囪往後的艦體裏

中國自行建造的首艘國產航母在總體設計上大量參考了遼寧艦,因此在動力系統的總體佈局上基本上也和後者一致。至於第二艘國產航母,雖然由於噸位的變化和艦上用電負荷的大幅增加(三臺電磁彈射器所需要的電力顯然需要極爲強大的發電機組,甚至可能需要主機提供部分動力),爲期配套的動力系統在功率上可能還會有可觀的增長,但在整體佈局上,這種一前一後兩組分散佈置動力的方式在保證生存性的同時,將艦內動力系統做了有序安排,很可能會繼續爲中國建造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所沿用。

▲ 1143.5型“庫茲涅佐夫”的動力則分兩組佈置在艦島前後下方的艦體內

▲ 1143.5型“庫茲涅佐夫”的動力則分兩組佈置在艦島前後下方的艦體內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蘇聯海軍在艦艇設計上對於生存能力頗爲重視,但在使用核動力的1143.7型“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設計上,該艦的核反應堆以及蒸汽輪機全部集中在艦島後部以下的艦體中——當然這也體現了核動力系統在航母上使用的一大優點即佈置緊湊而節省空間。從這個角度來說,對於註定要走向大洋的中國海軍而言,雖然核動力的技術難度不小,且相關的研發採購成本也註定不會便宜,但除了能夠省掉甲板上的煙囪之外,核動力的確能夠爲中國航母提供不少其他的益處。

▲ 核動力固然好,但想要中國現在就有成熟的航母級核動力系統,其實有點……

▲ 核動力固然好,但想要中國現在就有成熟的航母級核動力系統,其實有點……

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這艘正在建造的航母上後部的開口自然是爲航母的動力系統所預留的。當然這裏的動力系統不僅有鍋爐和蒸汽輪機,也包括驅動螺旋槳所必須的巨型減速齒輪箱。

考慮到國產航母建造速度和順序的需要,這些深入艦內的設備目前就算沒有開始進行安裝,起碼也已經開始進行相關安裝的準備活動。畢竟只有完成了動力系統的安裝之後,上幾層甲板的機庫以及飛行甲板等部件的建造安裝工作才能繼續開展。

▲ 一般也只有到了這個時候,關於航母的很多猜測才能基本得到證實

▲ 一般也只有到了這個時候,關於航母的很多猜測才能基本得到證實

對於中國新的國產航母而言,能夠造多大,又能比遼寧艦大上多少,很大程度上要受動力系統所能提供的功率的影響。雖然當今世界的許多國家在航母航速這件事情上已經費拉不堪,無論是使用MT30燃氣輪機的英國人,還是使用兩臺核潛艇反應堆的法國人,都已經接受了本國新一代主力航母最大航速不超過27節(甚至只有25節)的命運,更多訂購類似“戰略支援艦”之類小航母的新晉航母國家更是對航速24、5節的航母毫不見怪。

▲ 英法兩國的航母在航速上都已經“棄療”了

▲ 英法兩國的航母在航速上都已經“棄療”了

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對遼寧艦和首艘國產航母的動力不做改動,其20萬馬力的功率也能夠保障航母在噸位增加1-2萬噸(主要是延長艦體)的情況下保持不低於27節的航速。不過對於中國海軍而言,既然要面對的是擁有最大30節以上的航速的強敵的大型超級航母,那麼在航速這件事情上,顯然也容不得太多的寬容和鬆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