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在廣西的精神民俗文化中,“麼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要你一提起“麼功”或者是用壯語提及“做麼”,身爲少數民族的人多多少少都能說上一二。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麼教文化對廣西在構建和諧社會方面、規範行爲方面、發展旅遊經濟方面都發揮着巨大的作用。

麼教的起源

麼教(或麼教),即壯族巫教,是南北僚人的共同宗教信仰。麼教嚴格來說屬於尚在形成中的、還沒有成熟的巫覡宗教,與薩滿教、德魯伊教類似,信奉萬物有靈、祖先崇拜、多神信仰、占卜與蠱術等。

早在《史記·孝武帝本紀》和《赤雅》中就有對“越巫”的記載,在此後麼教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漢族文化,特別是道教等的影響。麼教的神職人員稱爲爲“布麼、麼公”。但經過歷次特殊時期的運動之後,在廣西平原地區已經很難見到麼公了,而在偏遠的山區還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老麼公,但也多後繼乏人。

延伸閱讀:“布洛陀”是壯族先民口頭文學中的神話人物,是創世神。布洛陀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布”在狀語中是有威望的老人,“洛”是知道,“陀”是很多創造的意思。《布洛陀經詩》是麼教(MOZ,壯族巫教)的經文,稱爲麼經。

認知裏的“麼教”

一般來說,麼教包括一代一代傳承的信仰、巫術道德、禮儀、圖騰、經驗知識以及各種禁忌和語言,它在一個社會羣體在長期社會生活之中逐漸形成的“共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天人觀念。俗語中就有“天生人,天飼人”,都表達了人對“天”的依賴和感念,透露出對大自然的敬畏。“天”不但孕育了人,還養育了人,並且成爲人類社會活動中至高無上的見證者與裁判者。“天爲父地爲母我們在此結義”、“結婚拜天拜地拜父母”,在這些觀念中,都請天作證,請天監督,懲罰違背誓約的人。

(2)倡孝重節。麼教特別重視家庭關係,麼教中所提到的“孝道”,即親子之間的“慈”和“孝”。而“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我們在道德社會中做人的基礎、道德的根基,更是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的精神動力。

(3)神靈崇拜。人們認爲祖宗雖然永別於世,他們的“靈魂”還會在冥冥之中庇護家人,所以儘管這些“靈魂”已到達彼岸世界,也同樣需要人們銘記於心。每戶人家家中都有自己祖先的靈位,供家人祭拜所用。一些地區的“鬼節”就是爲了祭奠神靈而特設的節日。在其它節慶,如春節、元宵等,一些地區的壯族人民也照例要奉上好酒好菜須給“他們先嚐”,爲祖先的魂靈獻上一瓣心香,即便是平時祭拜時,也少不了要燒些冥錢、帛紙。

(4)民間哲理。在麼教的旨意中,均有對生活的感悟,對生命的體驗和人生價值的思考,對生活的透析和理解。在一些相關的詩經、歌曲等作品中均有體現。這些作品所表現的哲理思考,雖然很難被正統的哲學所接受,但這是百姓的哲學,民間智慧,很容易被大衆所理解,並接受。那些處世態度,應對策略,人生智慧,甚至一些如“相由心生”、“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等智慧的語言,完全可以作爲人生的座右銘,或生活的箴言,使壯族人民在生活和人生的路上變得更加睿智灑脫起來。

(5)麼教具有教育作用。能夠維持地區社會安定和諧,同時起到傳承的優良傳統,促進家庭和睦,增強人們的樂觀豁達觀念等作用。除此之外,它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人平等,促進外界尊重各地風俗習慣差異,保障地區的統一團結以及地區發展和繁榮。

聽聞到的故事

位於國境之南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因少數民族族羣繁多,因而當地人們所信奉的精神民俗可謂多種多樣。有的信大自然物種,比如“神奇洞穴”、“百年老樹”等;有的信母神蠻王,比如“乜綠甲”、“布洛陀”等;有的信圖騰,比如“螞拐圖騰”、“鳳凰圖騰”等。

在廣西的河池、百色地區,還有少許關於巫醫結合的“壯族醫書”。在廣西的部分地區,若小孩被開水燙傷或是被魚刺卡到喉嚨,家長通常會第一時間把孩子帶到“道公”的家中,“道公”在口唸巫經的同時製作“藥材”,據作者所收集到的情況來看,這些“藥材”對上述情況都有着良好的治療效果。根據他朋友的親身經歷,在廣西還存在一種能夠使斷骨癒合的“巫藥”,在製藥前道公通常拿着一根香在患處隔空畫符,隨後再口飲“泉水”噴向患處,最後再回到裏屋製作藥材,該友人在使用“巫藥”兩到三週後就能下地走路。

同時,廣西的許多地區還存在着一些禁忌。如大年初一不能帶利器上山;遇到貓頭鷹、水牛進家,做夢夢見自己剪自己的頭髮、牙齒掉落,都要請道公到家中做法,因爲這些都是災禍來臨前的現象。在“世界洞穴之城”的河池某縣,當地的家長通常都禁止未成年的小孩私自進入山洞“探險”,因爲傳說有一種名叫“擼屏”(壯語。“擼”譯爲“將……捲入其中”;“屏”譯爲“席子”)的生物專門潛藏在洞穴中,以吸食童男童女的鮮血爲生。

“麼教”流行於廣西西部、西北部、南部的各個縣市,基本是分散活動,區域與區域之間基本沒有直接聯繫。但在廣西的精神民俗文化中,“麼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要你一提起“麼功”或者是用壯語提及“做麼”,身爲少數民族的人多多少少都能說上一二。

與道教、德魯伊教等宗教相同的是,廣西的“麼教”也講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其相關的民俗活動都與道教的做法相似;但是不同的是,“麼教”沒有統一體系的神靈來供奉。根據不完全統計,現廣西存有關於“麼教”的完整書籍30多部,其中的29部已經出版,而由民間“道公”(又稱“麼公”)自行保管的書籍超過百種,這些書籍大體可分爲:辟邪消災、祈福祭祀、超度亡魂三大類。“道公”在運用這些書籍的同時還需要結合農曆的日期、人的生辰八字等要素來進行“麼教”儀式。

“麼教”作爲廣西精神民俗文化的代表,其價值不可掂量。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麼教文化對廣西在構建和諧社會方面、規範行爲方面、發展旅遊經濟方面都發揮着巨大的作用。籠統地說,麼教就是廣西傳統社會的百科全書。

想說的一些話

從古至今,壯族人民都不約而同地認爲——正是保持鄰里和睦共處的原因,才獲得了“神靈”的守護,使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才能在社會上順利地進行。因此,他們無論是在區內工作還是在區外務工,都會在“萬事有神保佑”的意識下團結協作,最終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

這不僅增強了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還提高振興他們的勇氣和自覺性。從而保證了地方社會在每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最和諧穩定的。對促進地區的和諧社會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當代社會,由於勞動力單向性地流動,我國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湧入城市並定居在城市,進城的農村人口短時期內很難找到城市的歸屬感。因此,壯鄉的許多人民每年都會想念正在舉辦重大節日的故鄉,並想方設法趕回家鄉參加節日慶典。可以說,經濟的快速發展雖然帶來了財富的快速增長,但是在文化建設嚴重滯後的時候也會帶來社會的不穩定和嚴重的文化危機。而麼教文化的保留,恰好在一定程度上慰藉着遠在他鄉的人們的心靈,是促進地區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力量。

在廣西,有許多廟宇建築,有奇特自然景觀等。它們都在當地人民的默許下成爲了古建築類文化旅遊資源和獨特的麼教物化景觀。這些麼教信仰的物質表現與許多僅在人的精神和意識中存在的信仰有所不同,而且由於它們都有具體的物質形態,對遊客的參觀遊覽、體驗和認知都有很大的幫助。在作者多次的走訪中發現,這些“物質資源”大多成爲了旅遊景點。

從前,巫術信仰往往被世人當做作爲“迷信”,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巫術信仰是人文歷史演變的結果,其本身富含深厚的文化內涵。八字測運、觀相識人、陰陽宅風水等直至今日影響依舊深遠。

從另外一角度出發,如果旅客通過“迷信”瞭解到當地的禁忌,進而熟悉當地的民俗習慣,是否就可以減少旅客在旅行的過程中犯“大忌”,從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根據廣西的一些“道公”描述,廣西很多地方還存在某些如“禁砍伐山林”、“忌獵殺捕食某些動物”等關於自然山水及動植物的禁忌。可以說,這些禁忌對自然旅遊資源和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某些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的維護,客觀上都有積極的意義。

麼教是壯族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形成的產物,經過社會化的篩選和改良,具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它與當地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內容豐富。

雖然麼教具有積極的意義,但其中也存在着與現代觀念背道相馳的“落後”觀念。所以我們應該對麼教持辯證的態度,吸取它的精髓,去除它的渣滓,改造它負面落後的部分,使其符合時代的發展,賦予時代的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