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此,此次經營業績責任書籤訂儀式明確,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強化業績考覈引導,突出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突出創新驅動發展、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分功能差異化考覈、突出可持續發展,確定的年度和任期考覈目標總體上體現了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高質量發展要求。此次簽訂的經營業績責任書爲何要確定央企淨利潤比上年增長9%的目標呢。

(原標題:央企籤“軍令狀”:今年淨利潤目標比上年增長9%)

在當前經濟形勢面臨深刻複雜變化的背景下,國企央企作爲經濟發展“穩定器”的作用更加凸顯。

6月12日,國資委舉行2019年度和2019~2021年任期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責任書籤訂儀式,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與20家中央企業負責人現場簽訂責任書並舉行座談。郝鵬提出,要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切實發揮好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穩定器”作用,彰顯中央企業的責任擔當。

此次簽訂的責任書明確,2019年央企淨利潤目標要比上年增長9%;其中,還有航天科技、中國電科、中國石油等20家央企2019年度合計淨利潤目標要較上年增長12%。

央企實現目標有堅實基礎

爲什麼要通過簽訂責任書的方式明確新一年央企的經驗目標?對這一問題,今年3月份對外發布的修訂後《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覈辦法》明確提及。

從今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該考覈辦法第四條明確規定:“年度經營業績考覈和任期經營業績考覈採取由國資委主任或者其授權代表與企業主要負責人簽訂經營業績責任書的方式進行。”此次央企集體簽訂經營業績責任書,也成爲新修訂的考覈辦法發佈並實施後的首次。

此次簽訂的經營業績責任書爲何要確定央企淨利潤比上年增長9%的目標呢?對此,此次經營業績責任書籤訂儀式明確,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強化業績考覈引導,突出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突出創新驅動發展、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分功能差異化考覈、突出可持續發展,確定的年度和任期考覈目標總體上體現了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高質量發展要求。

從此前一段時間央企實際交出的“成績單”來看,此次設定的9%目標應當說比較合理。例如,據今年年初國資委通報的2018年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去年全年央企實現淨利潤爲1.2萬億元,同比增長15.7%。由此看來,今年設定的9%增長目標應該是切合實際、能夠完成的。

此外,從此次儀式披露的信息看,各大央企的利潤目標並沒有出現“一刀切”的情況,還有一部分央企確定了更高的目標。比如中國電科、中國石油、國家電網、國家能源集團等20家企業就明確,2019年度合計淨利潤目標較上年增長12%。

“鬆綁”措施可激發活力

要實現可持續的利潤高速增長,央企需要在哪些方面持續發力?

在此次責任書籤訂儀式上郝鵬指出,要把穩增長作爲重中之重,抓好責任落實,強化形勢研判,着力降本增效,確保完成生產經營目標任務。要強化管理提升,努力學習世界一流企業的管理經驗和管控模式,建立健全合規管理體系,切實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此外,要加快創新步伐,瞄準攻關目標不放鬆,積極主動承擔國家科研任務,強化人才激勵,儘快實現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自主可控。要持續深化改革,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建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不斷激發企業發展動力和內生活力。

近一段時間以來,國資監管部門密集發佈的一系列“鬆綁”措施,將有力激發國企央企的創新動力,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實現利潤合理增長的目標。例如,6月5日發佈的《國務院國資委授權放權清單(2019年版)》就提出了35項授權放權措施。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對此評論稱:“國資改革推進,權力下放了,一放就活,公司的積極性與發展活力會得到深度激發。”

從上週發佈的授權放權清單來看,其中涉及的多項措施直擊央企“痛點”,可從各方面有力提升央企盈利水平。例如,該清單明確,支持中央企業所屬企業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實行市場化薪酬分配製度,薪酬總水平由相應子企業的董事會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參考境內市場同類可比人員薪酬價位,統籌考慮企業發展戰略、經營目標及成效、薪酬策略等因素,與職業經理人協商確定,可以採取多種方式探索完善中長期激勵機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