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打擊產品能效虛標 專家:不少企業存在此類情況

新京報記者 張姝欣

有一些產品爲了賣更高價錢,能源等級明明只達到三級,但虛標爲一級。

6月14日,發改委等多部委印發《綠色高效製冷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其中提到,大幅度提高製冷產品能效標準水平,強制淘汰低效製冷產品,主要製冷產品能效限值達到或超過發達國家能效准入要求,一級能效指標達到國際領先。同時,要加快合併家用定頻空調和變頻空調能效標準,修訂多聯式空調、商用冷櫃、冷藏陳列櫃、熱泵機組、冷水機組、熱泵熱水器等產品的強制性能效標準。

針對製冷產品和相關產業的重要性,《方案》中提到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製冷產品生產、消費和出口國,製冷產業年產值達8000 億元,吸納就業超過300 萬人,家用空調產量全球佔比超過80%,電冰箱佔比超過60%。我國製冷用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15%以上,年均增速近20%,大中城市空調用電負荷約佔夏季高峯負荷的60%,主要製冷產品節能空間達30%-50%。

針對該政策出臺的背景,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對記者表示,主要是爲了節能減排和節省能源。目前,我國還處於能源緊張階段,整體而言,發電量不能滿足全部用電需求,而我國現有的製冷產品,與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相比,能效比都比較低,製冷效率也低。

因此,《文件》出臺的目的就是爲了提升空調等製冷產品的市場準入門檻、提高能效水平。同時,也激勵龍頭企業提升自有技術,通過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提升產品能效水平,適應國際化競爭需要。

同時,《方案》提出,目標到2022年,家用空調、多聯機等製冷產品的市場能效水平提升30%以上,綠色高效製冷產品市場佔有率提高20%,實現年節電約1000億千瓦時。到2030年,大型公共建築製冷能效提升30%,製冷總體能效水平提升25%以上,綠色高效製冷產品市場佔有率提高。

梁振鵬分析,以消費者最關注的家用空調爲例,目前國家強制性將能效等級分爲三級,一級能效產品,最環保、最省電、最節能。而三級能效水平的空調就是剛達到市場門檻。也就是說,按照《方案》要求,到了2022年,家用空調的市場準入門檻將提高約30%。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方案》提出,嚴厲打擊產品能效虛標、認證檢測作假、虛假宣傳等行爲,增大製冷產品抽查力度。完善監督抽查結果公佈制度,將抽查檢查結果和行政處罰信息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實行聯合懲戒。強化質量責任追究機制,嚴格問責追責,不符合強制性能效標準的產品由生產企業限期召回,責令情節嚴重的企業停產整頓。

梁振鵬表示,爲了尋求暴利,目前不少空調企業都存在能效虛標的問題,有一些產品爲了賣更高價錢,能源等級明明只達到三級,但虛標爲一級。所以,這次的《方案》就在強化監督管理,這一點對空調市場非常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