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1年1月,曾中生将红1军与红15军合编为红四军,共12500余人,任命邝继勋为军长,徐向前为参谋长,下辖的两个师则分别由黄埔一期生蔡申熙及许继慎担任。1931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国焘“空降”鄂豫皖,不久即担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成为这一苏区的一把手,曾中生只担任红四军政委一职。

红四方面军能与徐向前比肩的两名将领是谁?

张雄文

红四方面军历史上,曾经能与徐向前比肩的将领是许继慎、曾中生。

许继慎1901年生于安徽六安,与徐向前同龄。他1921年4月便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5月经中共组织推荐,考入黄埔军校,被编为第一期第2队,与陈赓同属一个队。

军校期间,许继慎便转为中共党员,与蒋先云、陈赓等人一起是“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骨干。1924年11月毕业后,被分配到王柏龄的教导团2团担任排长,成为少数进入这一蒋介石嫡系部队“始祖”的中共黄埔生之一。

许继慎随军参加了第一次与第二次东征,身先士卒,作战勇敢,相继升任连党代表与连长。1925年10月,他被调任第1军3师7团代理党代表。但因“中山舰事件”,蒋介石迫使第1军所有中共党员退出,许继慎被调往政治训练班第2中队任队长,失去了在正宗黄埔党军——第1军的发展平台。

红四方面军能与徐向前比肩的两名将领是谁?

许继慎

此后,许继慎有两次人生的辉煌时期。

第一次是与周士第并列,成为继蒋先云、周士第之后第三个中共黄埔学生中的团长。

1926年5月,许继慎被中共组织派往叶挺独立团担任第2营营长,开始随军北伐,几个月后升任为第25师73团(即叶挺独立团)参谋长。此时,团长为黄埔一期同学周士第。不久,他又被任命为第24师72团团长(师长叶挺),与周士第平级。

1927年5月,许继慎因战斗负伤前往上海治疗,失去了参加3个月后的南昌起义机会。伤愈后,他又从事了两年的秘密工作。

许继慎第二次辉煌是鄂豫皖时期成为这一苏区早期的重要开创者,也是徐向前的上级。

1930年3月,许继慎受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委派,前往鄂豫皖苏区担任红1军军长。

此时的鄂豫皖远不是一年后成为继江西中央苏区之后的第二大苏区,分割为鄂东北、豫东南、皖西3块根据地,红1军发展为中共最强大的红四方面军也还有几年距离。此前的1929年6月,许继慎的黄埔一期同学徐向前被派到鄂豫皖的鄂东北任红31师副师长。

许继慎到后,将三块根据地统一起来,三地不相统属的红军也被整编为红1军,共2300余人,许继慎担任军长,徐向前为副军长兼红1师师长,成为他的直接部下。

这次整编,实现了鄂豫皖中共红军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是这块苏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从1930年6月开始到8月,许继慎与徐向前一起指挥红1军攻城拔寨,歼灭国民党军7000余人。红1军也迅速发展到5000多人,巩固和扩大了鄂豫皖苏区。随后,他又率军打乱了蒋介石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部署,连克光山、罗山、金家寨、麻埠、独山、叶家集等地,歼灭国民党军3000余人,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的歼灭战范例。

1931年1月,红1军与红15军合并为红四军,军长由湖北洪湖苏区原红6军军长、资格较老的旷继勋担任,许继慎退出了主要负责人的位置,但仍然担任红11师师长。

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国焘被派到鄂豫皖苏区,担任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成为说一不二的一把手。许继慎随即遭到为树立权威而极力排除异己的张国焘打压。

几个月后,他被污以“改组派”、“第三党”、“反革命”之名,杀害于河南光山,令人遗憾地死于内部“同志”屠刀之下,年仅30岁。

与许继慎有相似命运的是曾中生。

曾中生1900年6月生于湖南资兴,祖辈为武举,家境优越,从小受到良好的培养。

中学毕业后,年仅20岁的他便投笔从戎,参加了军阀沈鸿英部,不久因精明强干、胆识俱备而深受赏识,被提升为参谋。但他看不惯军阀的做法,又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潮,1923年离开了沈鸿英部队。

1925年,曾中生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半年后转入政治科大队第二队,与林彪、刘志丹、张灵甫等人成为同期同学。

红四方面军能与徐向前比肩的两名将领是谁?

曾中生

他和陈赓一样,进入黄埔前已见多识广,有着三重身份:知识分子、有实际作战经验、接触过马克思主义(但尚未入党),因而见多识广。

一入黄埔,曾中生便参加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并很快成为骨干与“孙文主义学会”针锋相对,是《青年军人》的撰稿人之一。1925年底,他加入了中共组织。

1926年1月毕业不久,曾中生被派到唐生智的北伐前敌总指挥部,担任政治部组织科长,随后辞职就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笔。

1927年4月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曾中生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第二年回国,先后在中共中央军委(军委书记周恩来)、中共中央机关工作,担任过军委参谋科科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武装工农部部长等职。

1930年9月,他被中共中央任命为特派员前往鄂豫皖,担任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全面负责这一苏区的党、政、军工作。曾中生由此成为鄂豫皖苏区的一把手,也成为对这一根据地与红四方面军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

此时,早他半年来到这里的黄埔一期生许继慎担任红1军军长,更早来到的徐向前则为副军长,都成为他的部下。

曾中生一到任,便电令为执行“立三路线”,远离根据地到武汉附近作战的许继慎率部回师,将主要任务放在巩固根据地和打破蒋介石的“围剿”上。

1931年1月,曾中生将红1军与红15军合编为红四军,共12500余人,任命邝继勋为军长,徐向前为参谋长,下辖的两个师则分别由黄埔一期生蔡申熙及许继慎担任。

曾中生对鄂豫皖苏区有两大直接贡献。

一是打破了蒋介石调集的10万人对苏区第一次大规模的“围剿”。1931年3月,曾中生指挥许继慎与蔡申熙两个师,全歼了岳维峻的34师,活捉岳维峻以下5000余人。

二是迅速扩大了鄂豫皖苏区。他到任后短短几个月内,鄂豫皖苏区便发展到东西长约300多里、南北宽约150余里,拥有人口250万,是仅次于江西中央苏区的第二大苏区。

但悲剧很快降到曾中生头上。

1931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国焘“空降”鄂豫皖,不久即担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成为这一苏区的一把手,曾中生只担任红四军政委一职。

张国焘为树立自己新的绝对权威,必须以党的名义打击过去有威望的领导人,许继慎、曾中生成为他的目标首选。曾中生头上很快被扣上了一顶“反对四中全会”的帽子。

1931年8月,曾中生与新任红四军军长徐向前,又改变了张国焘“攻打安庆,威胁南京”的不切实际作战计划,断机立断,转而攻打英山一带,大获全胜。

张国焘不仅未予表彰,反而更感觉到曾中生、许继慎成为他树立权威的障碍,不久即以“莫须有”的罪名,将许继慎公开审判,又秘密处死。他对曾中生虽暂未下手,但强加给他种种罪名,予以撤职,红四军政委一职由他从上海带过来的心腹陈昌浩接任。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正式组建,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

失去主要领导职务的曾中生意志仍然非常坚定,后来就任地方部队改编的独立师师长,多次以弱胜强,打败“围剿”的蒋介石军队。战斗中,他还臂部中弹,但他医治未愈,便重返战场。

1932年10月,因张国焘的错误军事指挥,红四方面军被迫退出鄂豫皖,毫无目的地向西长征。曾中生对此十分忧虑,并在红四方面军师以上干部会上,曾中生对张国焘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张国焘一面表面接受意见,委任曾中生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一面下决心伺机除掉曾中生。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创建了川陕根据地,9个月后,部队发展到5个军, 8万余人,超过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的实力,成为全国最强的一支红军。

张国焘一直没有“忘记”曾中生,1933年8月,他进行充分酝酿后,假借名义将曾中生逮捕。因曾中生在红四方面军影响大,他未敢贸然杀害,而是将其予以长期监禁。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会师。曾中生闻讯后,给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提出希望工作与接受中央审查处理的愿望。他也直接要求张国焘释放,允许他向中央汇报。此时,中共中央已得知曾中生被张国焘监禁,指名要见曾中生。

张国焘意识到再不下手,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麻烦”。1935年8月,他下令将曾中生杀害,曾中生年仅35岁。

曾中生在被关押前后,总结实战经验,写有《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与“围剿赤军”作战要诀》等著名军事著作,成为红军将领中军事理论上卓有建树的第一人。

他的《与“围剿赤军”作战要诀》是在张国焘监禁之下写出的巨著,近3万字。书中分析了蒋介石军队10种“围剿”战法,总结了关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以及持久战、速决战和运动战等战略战术,有巨大的实战价值。

张国焘看后,不得不承认“本书甚有价值,红军干部应人人手执一本”。1933年10月,他下令将这一著作付印,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下发给红四方面军各部。

毛泽东后来在延安总结中国革命战争和战略问题,曾中生的这些军事著作为他提供了丰富的依据,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自《蒋介石的枪杆子——从黄埔军校到黄埔系》),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作者张雄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