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拿大魁北克麥吉爾大學的生物化學家領導了此次研究,Nahum Sonenberg表示:“該研究首次揭露光線如何調控大腦蛋白質合成並影響生物鐘功能。接着他們將實驗室中12小時一次的晝夜循環改爲了10.5小時的晝夜循環,研究了小白鼠體內由它們內部生物鐘控制的活性等級。

  加拿大科學家已經發現一種能復位並同步我們內在生物鐘的分子開關,針對它,科學家能幫助治療一系列失調類疾病,比如失眠、抑鬱和肥胖。當我們的睡眠模式不正常或當我們在不應該醒來的時間醒來時(比如早上一點鐘醒來看鐘),就會出現以上問題。

  人們已經確定是光線在控制着人們的晝夜節律,不過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地尋找光線如何進行相關調控,現在他們終於知道了。

  新研究表明光線通過引發磷酸鹽與一種名爲eIF4E的關鍵腦蛋白結合來複位我們體內的生物鐘。這一過程被稱作“磷酸化作用”,科學家表示可以通過“劫持”這一過程來幫助我們的身體跟上21世紀的步伐。

  加拿大魁北克麥吉爾大學的生物化學家領導了此次研究,Nahum Sonenberg表示:“該研究首次揭露光線如何調控大腦蛋白質合成並影響生物鐘功能。”

  爲了瞭解其中的具體原理,Sonenberg的團隊誘導實驗室小白鼠體內的eIF4E蛋白質發生突變,使其無法磷酸化。接着他們將實驗室中12小時一次的晝夜循環改爲了10.5小時的晝夜循環,研究了小白鼠體內由它們內部生物鐘控制的活性等級。

  一般來說,小白鼠和人類體內的復位開關會使他們會很快適應這一節奏。但由於小白鼠體內eIF4E蛋白質的磷酸化作用被封鎖,它們只能保持它們原先的作息習慣。

  雖然這一研究的實驗對象是小白鼠而不是人類,不過鑑於所有哺乳動物都有相似的生物鐘,因此這一結果表明人類大腦中也有相似過程。該研究已被髮表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

  該研究爲未來藥物提供了潛在作用目標,但科學家強調未來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在一個理想的世界中,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現實是我們大部分人待在昏暗的辦公室裏,像殭屍一樣熬到早上三點鐘,然後調整自己的作息。因此找到一個能幫助我們處理這種情況的方法實在令人興奮。如果我們能擺脫夏令時(指在夏季把標準時間撥早1小時),那就再好不過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