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窺豹:從故宮博物院“清初四王”繪畫特展看其藝術特點

「四王」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三四百年,三四百年間對其繪畫的評價褒貶不一。時至今日,回望人寰,曾經的榮寵與沒落都已經化爲煙雲,拂去蔽目浮雲,拋卻畫外的是是非非,讓我們跟隨故宮博物院 “清初‘四王’繪畫特展”一起走進「四王」的山水世界。

管中窺豹:從故宮博物院“清初四王”繪畫特展看其藝術特點

王時敏像 取自故宮博物院藏清倪耘《王時敏像》頁 此頁爲王時敏《仿古山水圖》冊附頁

管中窺豹:從故宮博物院“清初四王”繪畫特展看其藝術特點

王鑑像 取自故宮博物院藏清人繪《王鑑像》頁 此頁爲王鑑《仿古山水圖》冊附頁

清初「四王」指的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四位畫家,他們分別是王時敏、王鑑、王翬和王原祁。其中,王時敏爲王原祁祖父,曾親自指授其孫學畫;王鑑爲王時敏子侄輩,兩人皆爲王翬繪畫上的老師。他們在畫學風尚和理論上直接或間接受到明末書畫家董其昌的影響,崇尚師古、摹古,向古人學習,將傳統繪畫的筆墨形式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管中窺豹:從故宮博物院“清初四王”繪畫特展看其藝術特點

王翬像 取自故宮博物院藏清楊晉《畫石谷騎牛像》軸

管中窺豹:從故宮博物院“清初四王”繪畫特展看其藝術特點

王原祁像 取自故宮博物院藏清禹之鼎《王原祁藝菊圖》卷

清初四王繪畫特點: 一、重筆墨;二、摹古; 三、與清王朝有密切的關係,王時敏、王鑑是明代文人名宦之後,入清沒當官,但不反對後輩與學生供奉新朝。這種藝術主張和藝術風格頗能迎合當時清王朝的思想束縛政策以及士大夫的審美口味,很得當權者的支持和欣賞,被奉爲所謂的"正統派"。

管中窺豹:從故宮博物院“清初四王”繪畫特展看其藝術特點

清 王時敏 仿古山水圖冊(十二開選一) 紙本水墨或設色 每開縱四四·五釐米 橫二九·七釐米

王時敏字遜之,號煙客、懦齋、西田主人、西田遺老、西田老人、偶諧道人、歸村老農、稻香 庵、西廬老人,江蘇太倉人,錫爵孫。明萬曆二十九年進上,崇禎初以蔭仕至太常寺少卿,人稱“王奉常”。入清不仕而歸隱。淹雅博物,工詩文,善書,行楷得自《枯樹賦》,隸書追秦、漢,榜書八分爲近代第一。因幼年在董其昌指導下臨習古畫,加之氣質和性格因素,作畫唯以自然景象爲最高準則,強調“一樹一石,皆有原本”。少時與 董其昌、 陳繼儒切磋畫理,在研習 黃公望 山水畫上,尤窮其祕奧,晚年益臻神化。

管中窺豹:從故宮博物院“清初四王”繪畫特展看其藝術特點

清 王鑑 九夏松風圖軸

王鑑字玄照,號湘碧,別號染香庵主,世稱王廉州,室名染香庵,蘇州府太倉州(今江蘇鎮洋)人。生於明萬曆三十七年(一六〇九年),卒於清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年)。清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世祖福臨崩,其三子玄燁即位,改年號康熙,爲避玄燁諱,王鑑將其字玄照改爲圓照,往往又寫作元照、員照。在「四王」之中,領軍的王時敏年長位尊、「集大成」的王翬一生顯赫、執宮廷繪畫牛耳的王原祁影響深遠,但對於在「四王」中起到承前啓後作用的王鑑,相比其他「三王」,人們對他的瞭解卻很少——很少有人知道在清初他曾與王時敏齊名,並稱「二王先生」;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筆墨之妙,海內推爲冠冕」;甚至連他的生年都存在爭議……

管中窺豹:從故宮博物院“清初四王”繪畫特展看其藝術特點

清 王翬 山園佳趣軸

王翬,清代著名畫家。被稱爲清初畫聖。祖父王載仕、父親王豢龍均善繪畫。 王翬自幼嗜畫,繼承家學,又隨學 黃公望畫法的同鄉張珂學畫,很早便表現出非凡的繪畫才能。 王翬師從 王時敏、 王鑑。但他所畫山水不拘於一家,廣採博攬,集唐廣西壯族自治區以來諸家之大成,熔南北畫派爲一爐。王勵在王時敏、 王鑑發展南宗畫派的基礎上,借鑑北宗的某些技法,比較全面地對山 水畫傳統進行整理,形成具有綜合概括性質的法則。 王翬將 黃公望、 王蒙的書法性用筆與 巨然、 范寬的構圖完美地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華滋渾厚、氣勢勃發的 山水畫風格。因而他所畫的江南小景往往生趣盎然,清幽靈動。

管中窺豹:從故宮博物院“清初四王”繪畫特展看其藝術特點

清 王原祁 仿古山水圖冊之「仿趙松雪」

王原祁,從小好學,讀書能過目成誦。十五歲時考中秀才,二十歲正式跟祖父學畫。清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他考中舉人,次年又中進士。王原祁著有理論著作《雨窗漫筆》、《麓臺題畫稿》。其中對於作畫構圖的開合起伏,筆墨設色等技法的論述,多爲長期藝術實踐的經驗體會。屬於藝術規律,頗有價值。但是他承襲了 董其昌的文人畫正統觀念,把明末的浙派說成“惡派”,又貶低當時富於創新精神的 石濤、龔賢等,反映出他的復古保守思想和宗派門戶之見。由於王原祁在政治上有一定地位,直接間接地學他 山水畫風的人也就多起來,乃至形成了一個流派——婁東派。

“ 四王”畫與 婁東畫派 明清之際,太倉畫家輩出,逐步形成了以 王時敏爲首的“四王”畫,以王原祁爲首的“婁東畫派”,在畫壇上產生了極爲深遠的影響。 婁東畫派幾乎統治了整個清代畫壇,成爲清代的正統畫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