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陝甘總督左宗棠奉詔進京,轉任軍機大臣。

清朝沒有設立宰相職位,軍機大臣有“實權宰相”之稱。曾國藩和李鴻章雖然功勳卓著,封疆多年,但終生沒有擔任軍機大臣。左宗棠憑什麼擔任軍機大臣呢?

左宗棠能指揮千軍萬馬 爲何擔任軍機大臣時處處碰壁

這是因爲,左宗棠指揮8萬湖湘子弟,收復了新疆百萬領土,創造了清朝晚期領土失而復得的奇蹟,在朝野內外的威望極高。朝廷將左宗棠吸納進入軍機處,可以安撫對外強硬的清流,又能彌補軍機處衆人不懂軍事的不足。

大家對左宗棠擔任軍機大臣,充滿了期待。

清流領袖張佩綸在左宗棠進入軍機處之際,密告李鴻章說:“月初恪靖入直,但願羣工協力,破沈相十年因循瞻徇之習,方可強我中國。”在這裏,“恪靖”指的是左宗棠,左宗棠被封爲二等恪靖侯。“沈相”指的是沈桂芬,沈桂芬是文祥病逝後軍機處的實際掌權者。張佩綸希望左宗棠入值軍機處後,能夠團結和帶領軍機處一幫人,破除沈桂芬時代的陳規陋習,讓中國變得會更加強盛。

左宗棠能指揮千軍萬馬 爲何擔任軍機大臣時處處碰壁

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兩朝帝師翁同龢在左宗棠抵達北京的第二天,就親自前往他下榻的賢良寺去拜見他。一見之下,翁同龢對左宗棠欽佩不已:“訪晤左季高相國長談,初次識面,其豪邁之氣俯視一世,微不足者思之深耳。”毫無疑問,左宗棠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左宗棠進入軍機處後,還兼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處理外交事務。在這之前,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大臣們,與外國公使打交道時,畢恭畢敬,媚態十足。左宗棠則表現得很有骨氣,不卑不亢,讓翁同龢大感興奮:“其言以死生榮辱爲不足較,並論河道必當修,洋藥必當斷,洋務必當振作……餘服其有經術氣也。”翁同龢佩服左宗棠面對洋人時的錚錚鐵骨。

左宗棠能指揮千軍萬馬 爲何擔任軍機大臣時處處碰壁

同治時期就進入軍機處的軍機大臣寶鋆,則欣然賦詩送給左宗棠:“七十年華熊豹姿,侯封定遠漢官儀。盈胄浩氣吞雲夢,蓋代威名鎮月氐;司馬臥龍應合傳,湘江衡嶽共爭奇。紫薇花省欣映袂,領取英謀絕妙姿。”

左宗棠年近7旬,身體又很肥胖,走不了幾步路,就氣喘吁吁。左宗棠第一天到軍機處上班時,軍機處較爲年輕的軍機大臣王文韶趕緊出來,與其他人一起,將左宗棠攙扶進去,對左宗棠的尊重溢於言表。

然而,左宗棠進入軍機處後,並沒有做出讓衆人眼前一亮的成績。他只做了幾個月軍機大臣,就感覺到不適應,上疏稱病告假,回鄉養老。這是爲什麼呢?

左宗棠能指揮千軍萬馬 爲何擔任軍機大臣時處處碰壁

一是左宗棠多年在外擔任封疆大吏,從來都只有他指揮別人,沒有別人指揮他的事情。到了軍機處後,同僚們多有德高望重者,自然不會聽他的號令。哪怕新進軍機處的同僚,也不會對左宗棠言聽計從。長此以往,左宗棠難免有失落之感,懷念起往日的風光。

二是左宗棠沒有做京官的經歷。軍機處的工作節奏很快,當天的奏摺必須當天處理好,這與封疆大吏較爲從容的工作節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左宗棠哪怕想有所作爲,也難以適應這種工作節奏,以至於有力不從心之感。

三是左宗棠幹事不能稱心如意。左宗棠的特長是帶兵作戰,因此朝廷讓他以軍機大臣的身份管理兵部事務,訓練5000八旗軍隊。訓練軍隊,是需要費用的。左宗棠經過測算,訓練八旗軍隊每年要20萬兩銀子,這筆錢根本就籌辦不起來,只好請求暫緩練兵,讓它不了了之。此外,左宗棠在借貸洋債、興辦水利、加鴉片稅等方面的意見與恭親王等人不合,鬱郁不得志。

左宗棠能指揮千軍萬馬 爲何擔任軍機大臣時處處碰壁

四是左宗棠受到同僚的排擠。左宗棠性格耿直,素以清流自居,一心只想乾點實事,那麼必然成爲同僚們的排擠和嘲笑對象。根據翁同龢記載,當初給左宗棠寫詩的寶鋆,就以左宗棠“非翰林出身故輕視之”,“有一團茅草之喻”,對他竭力排擠。

因此,左宗棠因“與諸公議事不合”,請求開缺。慈禧太后當然不會將左宗棠放回家養老,對他好言寬慰一番後,讓他轉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左宗棠能指揮千軍萬馬 爲何擔任軍機大臣時處處碰壁

左宗棠重新回到封疆大吏的位置上,立即如魚得水。他興辦水利、改良鹽務、發展洋務、整頓海防,幹得風生水起,讓人刮目相看。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代之竹頭木屑》《清宮外史》《翁同龢日記》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