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上海西南的徐彙區,得名於明末科學家徐光啓,他曾在此從事農業實驗、著書立說,並與意大利人、歐洲傳教士利瑪竇合作,開創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先河。記者昨日獲悉,原址爲氣象賓館的地塊上,將樹立起一座半透明的建築——徐家彙源文化綜合體,作爲粘合起土山灣博物館、百代唱片小紅樓、徐光啓“兩館一園”建設改造的核心,將以現代而璀璨的姿態,向周圍百餘年曆史的紅磚建築致敬。

百年土山灣回望歷史

根據市委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戰略部署,爲充分發揮徐匯文化品牌對上海城市形象的提升作用,凸顯徐匯“海派文化之源”的獨特優勢,地上地下近萬平方米的徐家彙源文化綜合體項目中,被稱爲“中國西洋畫搖籃”土山灣博物館將整體遷入其中,“這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搬遷,還意味着有新的展陳方式,打破一個樓層做博物館的固有模式,而是和閱讀空間、演藝空間、公共報告廳等文化空間相融合。”徐彙區文化局人士透露。

圖說:土山灣博物館及周邊落成效果圖 官方圖

19世紀末,土山灣孤兒院在撫養孤兒之餘,建成了土山灣工藝品廠,內設繪畫、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工種。不少新工藝、新技術皆發源於此,如土山灣石印機、土山灣工藝所製作的彩色玻璃以及遠近聞名的“海派”黃楊木雕等。其中以繪畫間最爲著名,後人都習慣稱之爲“土山灣畫館”。任伯年、劉海粟、徐悲鴻曾在此任教,被稱爲“中國西洋畫搖籃”,土山灣博物館就建立在土山灣文化遺蹟上。據介紹,流散在國外的張充仁雕塑作品、土山灣木雕、土山灣傳人的水彩畫等等,已進入他們的“溯源”目標。等到土山灣博物館完成整體搬遷,這些作品便有了“回家”展出的空間。

徐家彙源中展現的文脈,除了土山灣博物館,還會有書店+閱讀空間、小型的演藝空間,成爲一個人人心嚮往之的地方,以此串起周圍的百年電影、百年唱片、百年工藝、百年教育、百年氣象的中展現的百年曆史變遷,也讓文化在此有一個核心點輻射四周,形成新的文化地標。據悉,這個綜合文化體將在徐彙區的三年行動計劃中完成。

圖說:百代唱片小紅樓 官方圖

土山灣博物館的整體搬遷,也令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馬相伯的舊居修繕工程得以進行。如今的土山灣博物館三樓,就是馬相伯曾經居住過30餘年的舊居,當年蔡元培尊師重教,特意爲馬相伯度身定做的電梯製造圖已經找到,希望能夠在此修繕過程中恢復原貌。

十年西岸引來矚目

如果說徐家彙源延續的是百年文化文脈,那麼西岸的美術館大道和藝術品產業鏈打造就是十年的文化創新,是卓越水岸的目標在文化上首先呈現。

依託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西岸藝術中心等載體,依託連續4年舉辦的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合作項目,吸引了國內外知名策展人在西岸策展,推動西岸成爲國際知名藝術展覽、藝術機構、藝術家作品進入上海的首展地,成爲國內原創藝術作品巡展的第一站。

圖說:西岸藝術示範區 圖IC

藝術品產業鏈的完整也是藝術事業中的重中之重。“西岸藝術示範區裏面聚集了那麼多藝術家工作室,設計工作室,爲了助推產業鏈的打造,藝術品保稅倉庫一期已經運營,二期正在建馬上就要完成。”徐彙區文化局透露,由此,藝術品產業鏈中的倉儲,物流,設計,創作,交易,展示,包括金融,全產業鏈的打造正在完善。

豐富的西岸文化走廊內涵裏,“上海夢中心”項目也在落實中。據悉,根據《風聲》改編的浸入式戲劇將有望成爲夢中心劇場的駐演劇目。(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馬上評:古老與創新

站在徐家彙街頭,環顧四周,會發現這是一個可以幫助人們從直觀的角度瞭解上海的歷史、當代和未來之處。

徐家彙是上海近代化過程中的文化重鎮。交通大學發端於此。徐家彙藏書樓是中國最早最完備的圖書館;依納爵公學,今徐匯中學,是中國內地最早的新式中學;同治七年,中文名爲韓伯祿的法國人皮埃爾·麥利·修德,在此創立了自然博物館;1872年在徐家彙成立“江南科學委員會”。同年創立的徐家彙觀象臺是中國最古老的氣象觀測站,號稱“遠東氣象第一臺”。四年後,又成立了徐家彙土山灣印刷館。新中國著名的上海電影製片廠和中國唱片廠也位於徐家彙。徐家彙的這些建築和機構書寫並見證了上海乃至中國近代文化的發展歷程。它們以融合的姿態步入了當代。

圖說:徐家彙觀象臺 資料圖

站在濱江,河道縱橫處,曾集聚了包括龍華機場、上海鐵路南浦站、北票煤炭碼頭、上海水泥廠等衆多工業設施和重要的民族企業,如今,藝術的入駐爲這些曾經隆隆作響的工業遺蹟點燃了另一種時代所賦予的光彩。

一個城市有新有舊,有古老有創新,歷史纔有了厚度;以創新的形式向傳統致敬,爲已有的建築注入新的活力,歷史纔有了生命。(徐佳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