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忠一个东吴的小人物,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也就不再被人提起,真是时也命也。(老将黄忠也是百步穿杨的好手,如今却死于箭下,也的确令人感叹不已)短短时间便取了蜀汉两员五虎上将性命,直教刘备又急又气,然而马忠依旧未被提拨,还是干着低级军官的活。

熟读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在三国时期有两人名字相同而命运却不同。没错正是马忠,一个马忠为东吴效命,一个马忠为蜀汉辅国。而两人的命运虽串于刘备线上,却又未曾谋面。东吴马忠让刘备恨的牙痒,蜀汉马忠又让刘备如获至宝。真可谓,时也命也,虽同名却不同命。

东吴马忠只是个小人物,在演义里出场时,任潘璋部将,在关羽败走麦城时设伏擒获了关羽父子,然而却没因此得到升迁,依旧干着低级军官的活。

同名不同命,一个虚幻一个真实,直令刘备高呼“天下不乏贤才”

关羽之死惹怒了刘皇叔,誓言报仇。并起大军一路杀奔东吴而来,摧城拔寨直令吴主孙权胆寒。然在此时,东吴马忠又悄然出场,一支暗箭取了黄忠性命。(老将黄忠也是百步穿杨的好手,如今却死于箭下,也的确令人感叹不已)短短时间便取了蜀汉两员五虎上将性命,直教刘备又急又气,然而马忠依旧未被提拨,还是干着低级军官的活。

东吴马忠没有宏大的出场音效,没有辉煌的过往战史,作者甚至连字都没给他安排一个,却将狙杀名将的任务安排给他,又让他点燃了小说中的爆点,而正当观众期待他有更精彩表演时,作者又无情的掐断了他的活路。

同名不同命,一个虚幻一个真实,直令刘备高呼“天下不乏贤才”

对于东吴来说,似乎就没有他存在过的痕迹,对于刘备来说誓与他不共戴天。然而他只是一个连字都没有的小人物,看看演义里对他的描写,

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

山坡上马忠引一军出,一箭射中黄忠肩窝,险些儿落马

三更时分,入帐刺杀马忠,将首级割了

短短三句,廖廖数语便将故事推到高潮。作者将马忠安排在这一小段出场,也是别有深意,以无名对有名,小人物也可以干出大事情,让平常人读后别有一种亲切感。之后各人物悉数登场,该放火的放火,该救主的救主,该跑路的跑路,故事至此,又回归到名将名主名人名事的环节中去。

马忠一个东吴的小人物,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也就不再被人提起,真是时也命也。这是演义里的东吴马忠,一个起到穿插作用的虚构人物,虽是小人物,却干了大事,也被后人所津津乐道。

同名不同命,一个虚幻一个真实,直令刘备高呼“天下不乏贤才”

然而正史里,却实实在在有马忠的存在,此人为蜀汉稳定南方,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死后被百姓供奉,至今在成都武侯祠中还有马忠塑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蜀汉马忠。

马忠,字德信,本名狐笃。早期马忠的能力并未被发现,因此对他的记载几乎没有,只说他任汉昌县县长。

直到刘备征吴兵败猇亭,马忠将各地方征发补充的士兵送往前方,在永安时见到刘备,刘备此时感怀兵败失去了多位重臣,但在与马忠交谈后却说道,我虽失去黄权,但又得到了狐笃,这是世上不缺乏贤才啊。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到两个意思即,作为低阶官吏的马忠此前并未见过刘备。貮,能让刘备高喊贤才的人并不多,而马忠只是与刘备一次简短的谈话,便让刘备如获至宝。刘备相人的眼光一向独到,在刘备死后马忠也未辜负刘备,将蜀国后方治理的非常好。

同名不同命,一个虚幻一个真实,直令刘备高呼“天下不乏贤才”

刘备死后,马忠先是在诸葛亮手下担任门下督,后南中叛乱,马忠随诸葛亮出兵,击败并斩杀了朱褒,收复牂柯之后出任牂柯太守,马忠安抚了城中百姓,因此很有威名。载:叛乱之后,忠抚育恤理,甚有威惠。

建兴八年,诸葛亮召马忠为丞相参军,处理相府事务,兼任益州治中从事。

建兴九年,诸葛亮北伐曹魏,留马忠于军中,帮诸葛亮处理军中事务。同年八月,马忠率军讨伐作乱的羌人。

建兴十一年,南中夷族作乱,马忠带兵平叛,击杀夷族首领刘胄,招降余众二千余人,送往汉中充实北伐军队。

简单整理了几点,从上不难看出,马忠是从底层做起,一步步向上爬,深得诸葛亮的信任。观马忠其人,能文能武,能军能政实为蜀汉后期不可多得的全能型人才。

同名不同命,一个虚幻一个真实,直令刘备高呼“天下不乏贤才”

马忠得到刘备的首肯,诸葛亮的重用,与其豁达开朗的性格有关,载:忠为人宽济有肚量,但诙啁大笑,忿怒不形于色。从他多次带兵平息少数民族的作战中,可以看出他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很深,他也因此长期驻守南中,最终死于都督任上。而他对蜀国来说,稳定住西南后方是其最大的功绩。

一个虚构的东吴马忠,为小说增加了故事性可读性,也给众多书迷有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一个真实的蜀汉马忠,却是真正的为国为民出力,死后也得到了百姓的供奉。

真的是,同名不同命,时也命也。

同名不同命,一个虚幻一个真实,直令刘备高呼“天下不乏贤才”

相关文章